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选全译》注释述评张开城(贵州大学中文系)《文选》为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选,故世称《昭明文选》。《文选》共选作品700余篇,有赋、诗、骚各种文体38类。所选作家作品,除屈原、宋玉等少数作家外,绝大多数是汉、魏、晋及南朝宋、齐、梁各代的作家作品,因而...  相似文献   

2.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它收录了从周代开始至南朝时期各类文学的代表作品共七百多篇。《文选》对唐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唐代重要作家都深受其沾溉,一般文人也以《文选》为标杆,更为甚者,《文选》影响到了唐代与文相关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3.
杜甫能成为一位集大成的诗人,原因有多个方面,而其中注重对前代文学传统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文选》这部前代典籍正是杜甫格外重视学习的对象之一。杜甫乐于接受《文选》的原因主要有三点:《文选》在唐代广为传播;科举取士制度的影响;卓越的创作才能与融通的文学思想之影响。  相似文献   

4.
第八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文选学"故乡———江苏扬州隆重举行。大会交流论文近百篇,主要从"《文选》版本及注本"、"《文选》所录作家作品"、"《文选》文学体类"、"《文选》编纂"、"《文选》接受与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大会总结了"文选学"研究取得的重要成就,并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萧统故里镇江隆重召开,盛况空前。大会交流论文80余篇,对“《文选》版本及注本”、“《文选》作者、选录标准、分类及其价值”、“《文选》所选作家作品”、“《文选》分体文学”、“萧统文学思想与文学史观”、“《文选》接受学”、“《文选》语言学”、“萧氏家族及萧统遗迹”等八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讨。大会回顾了上世纪文选学研究的历程,对新世纪文选学研究提出了希望与要求。  相似文献   

6.
《文选》出于众手,几成定论,甚者以刘孝绰为其实际编者。本文不囿于成说,唯真是求,通过对产生该说之理由,即旧日帝王编著之书多出其手下文人,《文选》不会例外;《文选》几乎涉及自周至梁千年之所有作家与作品,非一已之力能任;唐人元兢等曾说刘孝绰参与编《文选》;《文选》之选《广绝交论》为孝绰所为等问题,进行多角度之考辩,认为:《文选》乃昭明独力所成,而非出于众手,刘孝绰与《文选》之编辑无关。  相似文献   

7.
正初识经典《昭明文选》,初名《文选》,是由我国南朝时期梁国太子萧统主持编选的一部诗文总集,因为萧统死后谥号为"昭明",因此被后人称为昭明太子,这部书也随之被称为《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是一部研究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学的珍贵文献资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收录大量先秦到梁代最具价值的文学作品。我国古代不少作家作品得益于此才保存下来,它是研究梁以前古代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我们从《文选》对宋玉辞赋的著录、《文选》编者的文学思想及其文体设立与选篇标准、《文选》的编排体例和收录特点,分析了《文选》对宋玉及其作品的批评与评价,我们的结论是,《文选》认为:1.宋玉是赋体文学特别是散体赋的开创者和奠基人;2.《文选》著录的宋玉作品可谓周秦至梁初期间文学作品中的“清华”;3.《文选》重评宋玉,欣赏宋玉作品的理论基础是主张“文质彬彬”而又并偏重于“翰藻”的新文学理念。总之,《文选》对宋玉辞赋的著录提升了宋玉的文学地位,传播了宋玉作品,扩大了宋玉的影响,对于宋玉批评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关于吟咏春雨主题作品丰富多彩,有人因春雨细伤花而怜花惜春,有人因春雨绵绵抒发离别相思之苦,有人也借描绘春雨表达苦闷之情,而杜甫的《春夜喜雨》,正是不仅借着赞美春雨来抒发自己喜悦之情,同时也显现出作者爱民情怀,成为吟诵春雨作品的绝妙佳作。  相似文献   

10.
黎强 《语文天地》2013,(11):25-27
杜甫《登高》一诗的原意,很多人都认为只是感叹身世,如章淑珍的《俯仰天地间,乾坤一腐儒——杜甫〈登高〉赏析》及赵云洁的《平生际遇实堪伤,秋风秋雨愁煞人——杜甫〈登高〉与林黛玉〈秋窗风雨夕〉比较赏析》。我们常说要知人论世,作家的经历和心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作品的内容,其次在阅读文本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文选》"赋"体下又设有"哀伤"类,收录司马相如等五位赋作家的七篇作品,这些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文选》"哀伤"类赋的具体分析,从西汉、魏晋、南朝三个不同时期,探究赋在情感抒发上的发展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重点考量《文选》对研究三世纪文学的指导性和局限性。通过比较《文选》以及同时代的文学批评论著,可以看出,在界定作家范围上,《文选》的指导意义是积极的。但是《文选》对魏晋大量涌现的咏物赋的忽视又显现了它在界定文体和代表作品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考《文选》所录中古时期河南籍作家及作品,可以看出汉魏南北朝时期此地文学发展变化的情况。大体而言,自东汉迁都洛阳以来,学术中心东移,加之"永嘉之乱"后,文人士大夫纷纷避乱江南,从客观上也促成此地文学的进一步繁荣。河南所在之地,自战国以来,就是学术和文化兴盛之地。《文选》所录河南籍作家共二十四人,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宜宾学院学报》2016,(5):37-42
因与科举无关,明人对《文选》评价较低。杨慎却于流俗之外,极力推崇并精研《文选》:他肯定萧统《文选》的"典丽"思想,并认为《文选》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主张作家在创作上要重视《文选》,极力推崇《文选》作为后世师法的模板。杨慎的诗歌创作也明显继承了《文选》的优秀传统,带有"兴寄"与"彩丽"合二为一的"选学"体意味,他的作为极大地推动了明代《文选》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题画诗从唐代王维、杜甫起便有流传,到元代后更为盛行,今天在绘画作品中还时有所见。《西清诗话》中说的“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便已将诗画融为一体,使文学和艺术携手共行了。它说的是:诗情丰富画意,画景渲染诗境,两者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曹植的评价精彩各异。《文心雕龙》对曹植作品有赞扬,有贬低,也有完全不予提及,而《文选》对曹植作品的选录并没有因循其观点。《文心雕龙》是带有复古倾向的著述,而《文选》是以文学随时代的推移而发展的观念为基本理念,所以它们各自文学思想的异同也多少会反映在对曹植的评价上。  相似文献   

17.
南朝特别是齐梁时期,文学理论界对文学的特征,对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许多作家评论家都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这个探讨之中,昭明太子萧统没有通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建构或作家作品的品评,而是以对具体作品的甄别、归纳、选集的独特方式,具体而鲜明地表达了自己文学观念。通过他所编集的《文选》,通过他的《文选序》,通过其他的零散论述,我们完全可以清晰地看出他对文学特征的深刻理解,并体味到他这种理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共收录130位作家的作品700多篇,其中诗歌有444首。这些诗歌(以下简称《选》诗)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它出现后不久,就受到人们重视。明代陆时雍说:“梁以后,诗尚绮靡《昭明文选》,家视为千金之宝。”(《诗镜总论》)梁、陈时代,诗风绮靡华艳,诗人们倡言情性,讲究声律、炼字、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对屈原的评论体现了他的文学理想,他认为文学创作当抒发自己真实感情,但怨愤之情需要理性控制,司马迁看重作家创作个体与社会的结合,作家人品与作品的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相一致,这样文学创作才能达到理想状态。至《文选》将屈原的大部分作品选录,以选本批评的方式继承司马迁的批评观。  相似文献   

20.
《文选序》分三个层次阐说了怎样对待《文选》的选录标准问题:首先,要区分“选录范围”和“选录标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次,分析“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这句话不是在说《文选》的选录标准;第三,应将萧统本人的文学观与《文选》的实际选录标准区别开来;从萧统的其他作品、甚而至于从其他人的作品中“找寻”出一个所谓的《文选》的“选录标准”也是不妥的。讨论《文选》的选录标准,较稳妥的方法是从《文选》文本出发,仔细分析每一篇作品的性质、文体特征、艺术特色,从而归纳、概括出《文选》实际的选录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