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今文《周书》词汇的全面考察,统计出反义词67组,并从语法分布、音节分布、语义状况、内容分布、数量对应关系、逻辑对应关系等方面对这67组反义词进行研究,并分析了今文《周书》反义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今文《周书》同义词研究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对今文《周书》词汇训诂的精密化、对大型的科学的同义词词典的编纂、对研究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以及为解决《尚书》中其他学科的疑难问题提供语言上的佐证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今文《周书》共有复音虚词36个,其中复音副词14个,复音助词9,复音连词8个,复音代词3个,复音介词2个.在深入分析这些复音虚词的语法作用、语法意义、词性构成的基础上,探讨了今文《周书》复音虚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今文《周书》的人称代词包括第一人称代词“我、予、朕、(印)”4个,第二人称代词“尔、汝、乃、而”4个,第三人称代词“厥、其、之”3个,同时还有“某、自、己、人”4个特殊指人代词,人称代词种类齐全、指称功能完备且出现分工互补之势.今文《周书》人称代词的总体特点是周代的时代色彩鲜明,人称代词和名词共现构成同位语的现象常见,人称代词在使用中已显示出谦恭礼让的文化色彩.这些特点为从语言角度验证今文《周书》的语料时代问题及真实性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同时也为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语料,发现今文《周书》一些人称代词的用法及语用功能与过去学界认为的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用法及语用功能有不一致的地方,这为重新认识上古汉语这些人称代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今文《周书》的指示代词包括近指代词、远指代词、无定指代词和旁指代词四类。从称代范围、格位选择、句法功能和发展变化情况等方面对这些指示代词进行了全面考察,分析了今文《周书》人称代词的语用功能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同义词的形成是语言系统内部因素与语言系统外部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词义的引申发展、事物的命名角度、复音词的产生发展等语言系统内部因素以及特殊的文献内容、社会等级制度在语言词汇中的渗透、客观事物本身具有多样性的表现特征、地域因素等语言系统外部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了今文《周书》同义词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今《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史资料汇编。它的语言诘屈聱牙,古奥难懂且多用口语,语气丰富而独具特色,今《尚书》语气传达的语法形式包括疑问代词、语气词、副词和叹词,将今《尚书》与商代甲骨、西周金和《左传》的语气传达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从殷商、西周至《左传》成书年代,句末语气词从少到多,使语气由早期的单纯、直露变得较为复杂、委婉。疑问代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形成了完整的疑问代词系统,使得汉语和疑问语气早已由早期的无标志形式或疑问代词表达发展为用疑问代词和句末语气词相配合来表达。由于篇幅和记载内容特点的限制,今《尚书》中出现的叹词就可基本反映上古汉语叹词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8.
词汇在发展历程中的新旧词语更迭消长、词义引申演化等现象引起同义关系不断地变化与重组,由于人们的语言使用习惯、方言差异等影响因素引起同义词组内部各个词在同义义项上有常用与非常用之别,这都是形成不同的语义关系的缘由,不同的语义关系都会在专书文献语言中体现出来。文章从词义发展、相同义项的对应方式、共同义项的使用情况等角度分析了今文《周书》同义词之间体现出来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9.
科学有效的方法是一门学科发展兴盛的必要条件.清代古韵研究之所以走上科学化、系统化的道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取决于清代古音学家总结的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现结合今文<尚书>用韵研究的具体应用,系统介绍古韵研究的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今文《周书》302个偏正式复音词的语义构成和词性构成的分析,揭示了今文《周书》偏正式复音词的词性数量分布、偏语素的语义功能、正语素的语义范围、偏正式复音词的内部词性构成以及音节构成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论今文《尚书》复合词的特点和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汉语复合词少,单音词多;现代汉语单音词少,复合词多。汉语复音化的驱动机制如何,向少讨论。本文首次对今文《尚书》的复合词进行专题研究,概括其特点有三个:①词类具有多样性;②词义具有单一性;③词形具有变异性。总结其形成原因也有三个:①词组的结构紧缩化和语义的抽象化;②词义表达的精确化;③组合构形的无限化。本文的研究对于汉语复音化驱动机制的研究和汉语词汇史的研究皆具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今文《周书》复音实词的全面考察,探索了其类型、意义,分析了合成式复音词的语义构成和语法构成,发现今文《周书》复合式复音词中的联合式和偏正式构词方式发展已趋成熟,动宾式、动补式、主谓式构词方式尚处于萌芽阶段,总的来看今文《周书》的构词方式已完成由语音构词向语法构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14.
以今文《尚书》作为典源的典故词语共98个,其中有关国家、政治和君主的居多。此类典故词语所蕴含的语义内容反映了殷商西周时期君权神授的统治思想、君臣共济的治国理念,体现了统治者制定的严谨完备的礼俗规矩与刑罚制度,同时也反映出古人对自然天文现象的纯朴认知。典故词语在流传使用过程中,意义发生变化,与典源逐渐分离,现代人大多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词语的语义内容,因此其典故中的文化含义逐渐隐退。研究典故词语的文化意义,并在相关语典的释义中做出注解,可加深语言使用者对典故词语的理解,有利于典故词语的传播和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习》2001,(9):33-33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今文《周书》180个联合式复音词的语义构成和词性构成的分析,揭示了今文《周书》联合式复音词的语义构成、词类构成、词性数量分布及音节构成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今文《尚书》中存在有数量众多的歧义结构,这些岐义结构是造成本书难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全面讨论了今文《尚书》的岐义结构,认为岐义结构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六:词义理解不同、谓词性成分是否名词化、是不是定语、有无省略、是宾语还是主语、是不是宾语前置等。  相似文献   

18.
中庸思想是周作人世界观的一个部分,也是他的方法论的一种基本原则.本文着重考察周作人中庸思想的中外文化渊源,试图客观地评估它对周氏的人生观、处事态度、文化艺术观及文学创作的错综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孙子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自觉继承者与积极弘扬者,其"必取于人"的人本说、"因敌而制胜"的因变观、"修道而保法"的德政观、"唯民是保"的保民论,正是对先秦时期变革突破中形成的文化精神——疑天惟人的人本精神、因革变易的因变精神、德刑相合的和合精神、保民惠民的民本精神——的承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运用统计、比较的方法,对今文《尚书》的"弗"字进行穷尽性的考察,可以得出结论:"弗"所饰动词可以带宾语,"弗"可以与其他状语组合,能修饰形容词和名词;"弗"字句主语的地位不呈对立趋势等,其语法、语用功能与"不"表现出明显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