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莫娜 《广西教育》2022,(3):59-6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广西部分高校壮族大学生壮语使用与语言态度进行调查,发现在壮族地区长大的壮族大学生绝大多数可以用壮语交流,他们热爱自己的语言;而在非壮族地区长大、在外地上学的壮族大学生,由于从小缺乏壮语环境,基本无法顺利用壮语交流;生活区域和教育区域影响壮族语言使用的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态度。基于此,提出壮语传承与保护的对策:重视壮族青少年语言态度培育,提高保护壮语的积极性;发挥儿童壮语自然习得的优势,重视壮语的家庭学习;深化壮语在民族地区的教学研究,提高壮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调查了青海省藏族大学生对藏语、普通话、青海方言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态度,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3.
云南是一个民族众多的省份,研究本土少数民族的语言态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课题研究的重点问题是:1)在昆藏族大学生对藏语、汉语和英语的态度各是如何?2)影响他们语言态度的社会因素是什么?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大部分受试者从情感角度对藏语都持较为肯定的态度,而对汉语和英语在认知角度上的态度更为积极。此外,受试者们的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他们父母的婚姻类型(属于族内还是族外)是影响他们语言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河西学院学报》2021,(1):118-123
农村籍大学生语言态度调查极具现实意义。项目组采用问卷及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564名西部农村籍大学生为样本,调查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对普通话、家乡话及学校所在地方言的语言态度变化。结果发现:(1)农村籍大学生对普通话评价较高,整体呈上升趋势;(2)农村籍大学生对家乡话的评价波动较大;(3)农村籍大学生对学校所在地方言的态度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态势。在跨度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农村籍大学生语言能力有所提高,由单一语言交际者转变为多语交际者。农村籍大学生语言态度发展变化的模式与自身的情感体验、语言社会化、语言生活环境、社会阅历以及对外部世界认知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语言态度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通过对苏州大学生对苏州话和普通话态度的问卷调查,从语言评价、语言能力、语言倾向、语言预测等角度来分析苏州大学生的语言意识。调查研究表明,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使用比例与交际场合有密切关系,即场合越正式,普通话的使用比例越高。年龄越大的人,对苏州话的认同度越高,其苏州话使用能力越强。目前苏州语言使用的主要格局是苏州话与普通话并存。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英语系本科在校大学生对英语的评价,并观察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和接触英语频率的大学生对英语的不同态度后发现,调查对象较为认同英语的实用价值,但同时认为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习起来难度颇大。整体来看,英语系大学生对英语的态度比较积极,此种积极态度在英语的学习中能够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帮助其更好地掌握这门语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云南傣族大学生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上的共性特点和差异性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的制定、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为处在既要维护本民族文化传承又要适应主流社会生活这种双重境地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寻求自身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指导下,以语言态度为切入点,探究当代大学生对英语、汉语和方言的态度,进而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以期对大学的"多元文化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新疆高校哈萨克族大学生哈、汉、英三语的语言态度及语言能力.结果表明,“民考民”学生和“民考汉”学生的汉语、哈语能力有较大的差距,但对自己本民族语言都有高度的认同感,对汉语持积极认可的态度.对英语的态度是多元的,其中持消极否定态度者居多,英语水平普遍较低.针对学生的语言现状提出了语言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就读保山学院的来自滇西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有关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滇西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态度积极,他们在情感上对本民族语言有着天然深厚的感情,同时也高度认同普通话和英语的有用性和社会地位,认识到学好普通话和英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得知:北方大学生在湖南的语言使用情况,他们大部分时间使用标准普通话,但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湖南地方普通话或方言的影响。他们认为湖南人能熟练运用普通话,但受当地方言影响根深蒂固,主要表现在声调和某些音节上。  相似文献   

12.
撒拉语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之一。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青海省撒拉族大学生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目的在于揭示撒拉语目前在语言使用和态度方面存在的一些特点,为我国撒拉族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中日两国377名大学生的金钱态度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以探讨其在国籍、性别、工读经历、贷款经历、居住地区、家庭形态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差异特点。结果表明:(1)中日两国大学生较少地看重金钱的象征意义;在使用金钱时比较谨慎,对未来金钱的使用也比较有计划性;消费时,对商品的价格经常抱有怀疑的态度;视金钱为引发焦虑的来源。(2)中日两国大学生在金钱态度的4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3)贷款经历对两国大学生金钱态度的权力一名望、不信任维度影响显著;居住地区对两国大学生金钱态度的金钱焦虑维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的101名日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态度。在采集数据的基础上用 spss 16.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了多项分析,以探求高职日语专业学生英语语言态度的现状以及在不同年级语言态度有无变化,观察分析性别和家庭背景对英语语言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哈尼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哈尼族大学生的语言使用及态度上的共性特点和差异性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的制定、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为处在既要维护本民族文化传承又要适应主流社会生活这种双重境地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寻求自身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应对效能、归因方式与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与应对效能和归因方式的关系,以及应对效能、归因方式和人口学变量等对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作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理论与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效能量表、归因方式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对福建省3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女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比男大学生积极。(2)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要更积极。(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要积极。(4)应对效能、归因方式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高校心理健康应当面向全体大学生、特别针对特殊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归因训练和应对效能训练,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良好的应对效能,以期改善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和心理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职生外语学习课堂焦虑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学习焦虑是外语学习中的主要情感障碍。以常州地区3所高职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学生在外语学习课堂中的焦虑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优生的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学困生;交际畏惧是高职学生最大的焦虑问题;女生、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考试焦虑和负评价恐惧高于男生和英语专业学生。由此,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改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外语教学的人文性在高职外语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外语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加有效而有意识地采取的特定行为。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其特点是文章关注的焦点。研究结果显示,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外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而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对英语成绩有显著影响。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挖掘对自己学生有用的语言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校大学生对残疾学生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态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自编态度问卷对上海市9所高校的573名在校大学生就残疾学生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认知维度上,在校大学生对残疾学生及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对高等融合教育形式相对陌生。在情感维度上,在校大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接纳态度。在行为倾向上,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行为倾向态度较个体行为倾向态度更为积极。被调查者的性别、专业、与残疾人的接触频率及对高等融合教育的了解程度对其态度有影响作用。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实施高等融合教育在同伴接纳这方面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