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律英语是有别于普通英语的工具性语言。作为一种语域变体,法律英语是英美法系国家经过长期的司法实践逐步形成的特有的表达模式和规范。由于法律英语具有复杂性、准确性、庄重性等独特的语域文体特征,这使法律英语的翻译工作也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特色。文章从法律英语的翻译本质、翻译原则和其文体特点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归纳法律英语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2.
高亮 《文教资料》2005,(21):108-109
新时期法律教育是一种学科涉猎范围甚广的大学后续教育,即主修法律者须首先修完普通大学的课程,足见其难度,因此法律英语的翻译也就不能等闲视之。本文将从法律英语中词、句的特点以及法律文化底蕴等方面入手,分析法律英语翻译时候常见的因素和技巧。  相似文献   

3.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创造性叛逆",这种创造性的叛逆正是使译作实现其真正意义增值的必要条件。译者对创造性叛逆的运用是对译者主体性的肯定,且译者的主体性也能通过"创造性叛逆"得到充分的体现。围绕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从三个方面探讨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以期为译者适度发挥主体性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法律英语长句的句子长度及其成因与普通英语长句不同,其翻译方法也有别于普通英语长句的翻译方法。翻译法律英语长句,除了需要运用常见的普通英语长句的翻译方法外,译者还必须掌握法律英语长句特有的翻译策略,包括法律文本种类分析、法律语境的运用、特殊句型的处理、相关法律知识的查阅以及把握法律词汇在不同法系中的不同内涵等。  相似文献   

5.
从译者主体性看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鹏  张映先 《文教资料》2006,(13):45-46
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对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进行探讨,旨在挖掘两者间的关系及其对翻译实践的重要意义。辩证地说,创造性叛逆是否以忠实为导向是由译者在翻译中追求的主体目标所决定的。译者主体性导致了创造性叛逆的产生,而创造性叛逆又是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形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一名优秀的译者应合理利用创造性叛逆这一实用原则在自身主体性的操控下达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6.
精简的法律语言有助于提高法律文书的执行效率,将语用学中的经济原则引入法律文本的翻译过程中,在准确的基础之上,依据法律英语独特的语言特征,探讨了使翻译文本经济简明化的技巧:慎用冗长的词语,慎用多义词或近义词, 慎用复杂的长句,慎用被动语态,使用省略结构,使用平行措词结构.  相似文献   

7.
从译者角度谈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方面担任原作读者;另一方面担任译本的创造者的角色。身兼双重身份的译者在翻译时必定会受到其语言功底、价值观、翻译观等的影响,从而引起创造性叛逆。但这种创造性叛逆不能背离原作的精神风貌,损害原作的艺术价值,而应以译作与原作效果对等为前提,使译作神似于原作。  相似文献   

8.
传统观念认为,"创造性"是一种创新能力,与翻译毫无关系,因为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通常被看作原语文本的复制或模仿。然而,近来的翻译研究却显示,译者的重要性在文学翻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学者甚至提出,目前的翻译研究在经历了"文化转向"之后正在经历着"创造性转向"。因此,在发挥译者的创造性之前,有必要弄清楚文学翻译中"创造性"的定义及其与"忠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汪田田 《海外英语》2012,(5):166-168,189
在对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既是原作的接受者,又是译文的创造者。译者的价值评判标准、文化修养、生活阅历、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等客观原因会影响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和翻译。该文从译者角度出发,介绍"创造性叛逆"这一命题,研究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试图证明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与"忠实文本"翻译原则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0.
时于以严谨和准确性为特点的法律语言而言,译者在文本认知阶段应以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指导,遵循被语言和生活共同体所认可的行为规范,尊重原作,以追求译文的准确性。此为顺利进行法律英语翻译的第一阶段;而在文本认知阶段完成后,译者应发挥其能动创造性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只有实现了从“尊重、理解原文”到“自我本性的一次理解深化”这一过程的转化。方能体现现代诠释学关于主体间关系的“宽容”和“能动”之观点,亦最终有助于实现法律英语翻译的意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法律英语翻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践中法律英语翻译有着各种不同的技巧与方法,但翻译的准确、同一、精炼、规范等原则却必须共同遵循。  相似文献   

12.
作为法律文化载体的法律语言因其术语和句法结构的复杂性引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法律界专家的专注,本文运用语用原则,通过分析法律英语的特点,试图从专业术语,文体风格及文化差异等方面讨论影响其翻译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探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修辞结构理论中的动态意义单位结构段,并用实例分析,在法律英语翻译中将结构段作为翻译单位,能够较好地处理语义之间的逻辑关系,准确传译原文的意义,保留原文的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14.
法律翻译不同于其它文体的翻译,根据法律语言本身所具有的语言特点,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法律翻译进行研究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与律师的青睐。事实上,语言的转换,也是法律的转换,法律翻译不应局限于文本的表面的语言形式,还要考虑语言背后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要实现法律翻译的功能对等,法律翻译就不应只是词与词之间的简单转换,而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及上下文语境等等。框架语义学正是顺应了这一要求的一种翻译观。现从框架语义学的角度,分析法律翻译的三种翻译策略:框架对应,框架选择,框架转换。  相似文献   

15.
以英汉翻译的两个基本技巧——增词和减词为依据,认为作为翻译学科的一个分支,法律英语翻译同样需要适时增词和减词;由于中西方语言和法律制度的巨大差异,加之法律语言表述具有严谨性和规范性的特征,所以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增词与减词现象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并结合大量实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目的论的翻译理论视角下,从法律英语的特征出发,展示法律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用途的英语,其专业性和行业性决定了目的论对法律英语翻译的理论指导作用。对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规则在法律英语翻译过程中的使用,以举例的方法进行阐释和说明,以期探索更适合法律英语翻译的有效翻译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认为翻译是基于源语篇的体验和认知之上的一种认知活动,因此存在主观性和创造性。翻译创造程度受译者对翻译理念、翻译策略等因素的认知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各因素与翻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创造性翻译的意义,尽力规避不必要的创造,使译文更加忠实于原文,实现翻译中的对等。  相似文献   

18.
“冗余”存在于法律英语中的各个层面.法律英语正因其独特的冗余现象,使得英文法律语言更加精确、严谨并专业化.然而,法律英语中的种种冗余现象导致译者在翻译中难以驾驭,容易出现冗余失衡.从“功能对等”出发,译者应该根据法律语言文本的风格内涵,在翻译中对源语言中的各种冗余现象进行适当的增补和删减,否则便可能出现冗余不足或冗余过...  相似文献   

19.
吴萍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1):80-82,70
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既要以原作者的视角,又要以读者的视角,还要以创造者的视角来再现与传达原作。本文拟就文学作品的翻译,探讨译者对原作者的忠实,译者对译文读者的负责及译者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