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情、友情,历来都是文学所常表现的母题,它们与亲情构成了人间的三大至情。然而在沈既济的《任氏传》和蒲松龄的《娇娜》篇中,却可以看到一种介于友情与爱情之间的另类情感。通过对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看出这种相似情感背后有着不同的主题,但是在深层都蕴含着作者深深的封建男权思想。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在《娇娜》中大胆运用“画家三染”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作者着意点染人物的生活环境,以工笔勾勒人物的肖像,深入开掘人物的内涵。作品一反传统小说大团圆结局的模式,这样不但深化了人物形象,而且还使整个作品具有了耐人寻味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娇娜》中,娇娜与孔生之间的关系既非单纯的友情,也达不到婚外恋的地步,两人之间的感情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开始的一见钟情;到受阻之后爱情退守而变成了友情;再到雷霆之劫这一危机事件中,埋藏在他们心中的夹杂着爱情的友情瞬间爆发,随着生活重新归于平静,他们不得不再次以友谊的形式继续交往。作者通过塑造孔生与娇那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表达了作者自己对异性感情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任氏传》是中唐时期传奇作家沈既济所创作的狐妖故事,它开辟了人狐之恋的先河。狐妖任氏的美丽善良、聪明机智、对爱情的忠贞不二,最终又离奇的消逝,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品寄寓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志和审美意识,突出狐妖人性化的一面,借人狐之恋来展现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和爱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较为丰富和成熟。  相似文献   

5.
陈婷婷 《家教世界》2013,(2):115-116
狐是民间信仰的重要对象,"狐故事"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经久不衰的传统题材。自魏晋志怪小说始,经历唐传奇,直至清代小说的演变,"狐"在文学作品中发展出了动物性——妖性——人性的文化轨迹。本文通过对唐沈既济《任氏传》、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小翠》的解析,窥探狐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变迁轨迹,感受蕴含在狐题材下的爱情和社会缩影。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了小说中之狐与《任氏传》中之狐,又比较了史书中之狐与《任氏传》中之狐,认为沈既济塑造了一个“遇暴不失节,徇人以至死”的雌狐形象,以讽刺当时官场上刘晏背叛元载,论证了沈既济以任氏“自喻”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7.
《任氏传》是唐传奇中讲述人鬼相恋的爱情故事,对于狐仙任氏这一形象,英语世界的研究者表现了强烈的兴趣。德国汉学家顾彬认为任氏身处人鬼两种世界,面临身份的跨界;洪越赞许任氏的报恩行为;李耀春探讨任氏的聪明性格;韩瑞亚指出任氏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也是她的独特性格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任氏传》是中唐沈既济的一部狐女美情小说。作者结合传奇和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以蕴含人性和神异性的女性为主体描写,塑造了一位既具有独立顽强个性,又具有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狐女形象就任氏而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开后世赋予狐精以美好形象的风气"。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乃至整个清代,白话小说以其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优点而虎踞文坛,蔚为大观。从《三国演义》、《水浒传》到《金瓶梅》、《儒林外史》,直至《红楼梦》的出现,古典文学由文而白的趋势毋庸置疑,但文言小说自宋以后便逐渐没落,至明清尤甚。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却在白话小说盛行的时代,选择文言创作,并且重新赋予文言小说蓬勃旺盛的新生命,给枯竭艰涩的文言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语言不仅是表达的工具,而且反映着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的差别。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进行艺术创作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蒲松龄的对士子身份的执著,文言文的文体特征,以及当时的社会创作环境等方面展开论述,揭示蒲松龄以文言文创作《聊斋志异》的背后意蕴。  相似文献   

10.
知己之情,是历来中国文人士子普遍渴求的情结。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一些作品中,也流露出对知音之赏、知己之感的渴望。作者将内心的孤愤寄托于《聊斋志异》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胭脂》的情节符合“三复情节”的标准。运用“三复情节”的艺术效果:首先,“三复情节”的运用使情节更加曲折;其次,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再次,使主题思想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12.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影片中的人物有着独特的精神美,《魔侠传之唐吉可德》以其亦真亦幻、嬉笑怒骂的方式,讲述了你、我、他的身边及其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也讲述了这个社会最缺乏的唐吉可德式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孙亚男 《鸡西大学学报》2014,(5):103-104,110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香玉》一文中创造出"一妻一友"的双美模式,试以此为立足点,从其对"双美一夫"传统模式的继承与创新、两个世界的对立、"双美"中的男权印记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汉书·艺文志》 与 《隋书·经籍志》 是中国古典目录学发展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史志目录学著作,旨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通过两部书目对小说文献目录的分类、对小说概念的认识,分析小说文体的源流和演进.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汉族神话史诗”的《黑暗传》自上世纪被发掘出来以后,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世界形成、人类起源的历程,融会了混沌、浪荡子、盘古、女娲、伏羲、炎帝神农氏、皇帝轩辕氏等许多神话历史人物事件并且与我国现存史书记载的有关内容不尽相同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与《三侠五义》是同一时代孕育出的两部伟大作品,都曾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两部小说在公案小说史上的地位,就两部作品所具有的共性、个性,以及它们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进行比较分析,并就二者的优劣得失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由于中国小说的边缘模糊性,往往使它成为文化、历史、宗教等的集合体,并借助这一点,从<聊斋志异·黄英>中读出了其主旨:即作者面对传统生活的断裂--前英面对平民、士阶层面对商阶层--的困惑与焦虑,以及试图对此所做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宋史》卷四四六《忠义一·孙益传》的"孙益"与卷四四七《忠义二·徐徽言传附孙昂》中所提及的"孙翊"实为一人。揆诸史料,凡以朱弁所作《奏状》或《忠义录》为史源的史料皆作"孙益"。而以《封氏纪年》、《金虏节要》等史料为史源者皆作"孙翊",且以杨存中《奏状》为史源的史料亦作"孙翊"。本文综合原始史料和逻辑关系,从史源的角度,厘清讹误,认为当以作"孙翊"者为正。  相似文献   

19.
孙倩 《文教资料》2013,(35):92-94
林纾是中国近代小说翻译界的巨擘,其译作对中国近代文学的革命,乃至中国的社会革命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主要围绕《迦茵小传》来说明林纾对女性的形象重构.  相似文献   

20.
裘锡圭认为《汉书·司马迁传》中"仆又茸以蚕室"之"茸"应读为为"耻"字。此字《文选·报任安书》引作"佴",如淳、苏林解为"佴,次也。"颜师古云:"茸,音人勇反,推也。"今就此三种说法加以考辨,并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