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能力构成与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能力的综合研究 ,有利于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改善高校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促进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能力的改善与提高是顺利完成高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保证。首先 ,走访、访谈 2 2位高校体育专家 ,初步确定高校体育教师能力应包含的内容 ;其次 ,向 15所高校体育教师发出《高校体育教师能力素质调查表》70份 ,收回 44份 ,无效问卷 1份 ,有效回收率为 6 1.43% ;最后 ,在此基础上 ,经过归纳整理又发出 12 0份 ,收回 88份 ,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我国目前对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全面、系统、理论与实验、定性与定量、综合性研究尚存不足,与同行共同探讨体育艺术文化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方法:以井冈山大学100名学生为研究调查对象,运用测试法、问卷法、数理统计方法对相关指标数据得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体温的指标P值〉0.05,无显著差异;其它相关的指标P值都〈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体育艺术文化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在生理健康指标方面能改善大学生的脉搏、血压,不影响人体正常体温;体育艺术文化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在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健康方面能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满意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个性;能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法规、道德规范、职业美德、正确的社会舆论;能培养大学生爱护生态环境优美、加快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社会文化健康繁荣。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比较、实验等研究方法,就武汉大学健美操课程改革对本科生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认为,融合课程结合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学科课程下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为推进改革步伐,提出打破高校传统体育课程体系坚冰,引领高校本科生体育生活化时尚;多元化筹集大学生体育活动经费,并积极组建高校体育联合协会;强化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理念与职业道德修养,将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塑造成具有强文化特征的学习型组织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体教融合背景,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体教融合意义,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磨练意志,健全人格,发挥高校体育教学作用,培养体育后备专业人才。研究结果表明: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困境表现为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教学评价考核方式不合理、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数字化教学资源未建立和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升,提出了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完善体育教学评价考核机制、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构建体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等策略。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简要简单介绍了什么是高校体育文化,其次阐述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意义,最后具体论述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王全军 《体育科技》2011,32(1):105-110,122
采用调查法对河南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学历、职称、性别、学校的高校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工作环境与工作回报满意度最低;其次是对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与晋升满意度较低。不公平的考核与待遇正在消磨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教育的公共性以及高校体育的公共性在实践中的普遍联系性与意识交互性的两个重要特征进行了阐述。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维度剖析了高校体育公共性的缺失:首先,宏观层面表现为高校体育决策权的参与不足、高校体育资源配置的偏见的高校治理体育顶层问题;其次,中观层面表现为体育师资配备与职能的失衡、“提高”与“普及”的失衡、体育课程权力生态失衡的高校体育运作过程的失衡;再次,微观层面表现在体育教师职业公共性的个体弱化、学生体育参与意识薄弱、体育场馆资源市场化过度的高校体育个体公共性不足。最后,提出制度保障、资源保障、权利保障、高校体育工作实施过程优化以及个体公共性回归等高校体育公共性保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余娟 《中华武术》2023,(4):8-10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高校体育教师过分强调指标性成绩,忽视学生自身对体育的需求;(2)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落后;(3)高校对公共体育课程重视度不够;(4)高校教学条件不足,无法满足教师与学生的多样性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高校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策略:高校体育教师应注重学生对体育的需求,采取多样化教学。高校要加强对公共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创造教学条件,优化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体育教师要采用动态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利用网络创新教学,同时改进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互融合,协同育人。体育课程中蕴含丰富思政教育元素,充分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高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路径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时政需求进行思政教育;提升体育教师思政素养水平;把体育文化融入高职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0.
李孟璐 《体育科技》2022,(2):128-130
以盐城工学院为个案,从理工科大学建设背景出发,研究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分析得出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存在以下问题:物质文化建设不平衡、行为文化建设不理想、精神文化建设不丰富、制度文化建设不完善。提出策略:要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加强体育宣传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丰富课外文体活动;树立正确体育观念体育意识;完善制度建设,健全监督机制,优化体育社团、强化俱乐部管理。  相似文献   

11.
试论普通高校体育课的教学艺术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崔小梅  高晖  魏杨玲 《体育科学》2001,21(6):22-23,37
采用文献资料及教学实践等研究方法,从体育教学内容安排、组织管理、语言的运用、对学生的评价等6个方面对教学艺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作了深入探讨。认为:教学艺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服务。高校体育教师通过不懈的学习和努力,能够在教学实践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途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几年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并呈现出一种融合的态势。这种融合态势主要表现为社会体育形态进入大学校园;大学生对学校体育的依赖性逐渐减小;高校体育场馆开始向社会有偿开放;社会体育的管理形态开始进入校园;高校体育教师扮演“双重”角色;社会体育场馆开始为大学生提供有组织或松散廉价、快捷的有偿服务;社会体育组织、各种俱乐部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大学生身上;余暇体育成为大学生体育的一种新时尚;大学生体育信息大量来源于社会和宣传媒体;高校体育的社会功能愈见突出。为此,高校体育社会化的作用,越来越…  相似文献   

13.
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分析现行的高校学校体育教学,并结合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体育教师性别比例、体育场地设施方面对男女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体育参与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和性别刻板印象是女大学生体育参与不如男大学生的根源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男女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方面的性别平等以及高校科学合理地配置和整合两性的体育教学资源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提出亚健康的危害性,并采用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365名高校体育教师亚健康现患状况、诱发原因及调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亚健康的现患率为67.94%,女体育教师的亚健康高于男体育教师,40~50岁年龄段的体育教师亚健康现患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旨在分析当前高校体育师资的现状基础上,反思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为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可行路径。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思政理论知识、体育思政元素、思政培训体系、思政育人意识等4个方面的困境。研究认为,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应从外部路径和内部路径两方面开展。其中,外部路径为:国家加强政策扶持,优化教师培养模式;教育局和体育局联动,开展体育思政培训。内部路径为:转变考核理念,发挥考核激励作用;积极参与培训,不断提升育人能力;提升理论储备,发挥协同育人作用。从而积极应对、摆脱当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将体育课程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渗透到体育教育教学,达到知识育人、技能育人,同时注重思想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实践法等研究方法,阐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分析高校体育课实施课程思政现状,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进行梳理和探索,体育课程教学全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高校体育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内涵。积极提升体育教师素质素养,实施浸润式教育,营造融合多元思政元素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起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用,实施优质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使高校体育课程达到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排舞作为一项新兴的休闲体育项目,集运动、娱乐、艺术于一体,简单易学,广受欢迎。大学生富有时代气息,更有一份激情和活力去学习和感受它。排舞为高校课余生活注入新的元素,并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加强组织纪律性,协调人际关系都有积极的作用。文章从排舞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三方面即促进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促进高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发展及推动着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进行了详细论述,突出排舞在丰富校园生活内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体育文化内涵的同时对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影响的积极作用,并对其具体促进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对象:以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了辽宁省15所高校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研究结果与分析1.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1)课程目标的更新变化新课程目标实现了由“增强体质”向“增进健康”的转变,实现了由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转变。这意味着体育课程将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提高大学生体育素养的目的。课程目标即规定了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所要达到的最低要求,同时也为高校体育教师的课程建设与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六所高校的256名大学生进行了你心中的体育教师形象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中的体育教师形象是追求完美的.他们对运动技术过硬、教学技法高超、培养学生能力三个方面要求较高.我们在征徇全国部分省市的63名体育专家对体育教师形象设计的意见的基础上,邀请14名专家,采用半数评选法,对筛选出的体育教师形象设计的12条标准进行了排序,旨在鼓励教师,按照理想的形象标准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新时期高师院校具有的特性和其体育文化的结构特征以及大学生体育价值观进行研究,认为:高师院校的体育文化更注重教育元素,通过对高师体育文化的系列化、系统化的诠释与演绎,将体育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相融合,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运动能力、从师能力等几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审视学生体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