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教材中的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中所采用的酶是市面上出售的淀粉酶,此酶反应的最适宜温度为50~75℃。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把放在沸水中的淀粉酶注人到放在沸水中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保温5 min,滴加碘液,实验现象应该是变蓝。因为100℃时酶失活,不能催化淀粉水解,试管中仍然存在淀粉,所以遇碘变蓝。可笔者发现,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什么原因呢?笔者经过查阅资料和进行实验操作得知:①因为淀粉在加热的情况下滴加碘液后会形成络合物褪去蓝色,当温度降低时,又会恢复蓝色,笔者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C的检测”实验是利用吲哚酚试剂来检测维生素C的。但吲哚酚既昂贵又很难买到 ,为此 ,我作了如下改进 :1 材料的改进用加碘后变蓝的淀粉溶液替代吲哚酚作为检测试剂。2 改进的原理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能使碘 (I2 )还原成碘离子 (I- ) ;碘 (I2 )能使淀粉变蓝 ,而碘离子 (I- )不能使淀粉变蓝 ,利用检测试剂的颜色变化可确定是否有维生素C存在。3 操作过程(1)检测剂的配制 :实验前根据需要配制一定量的30 g/L的淀粉溶液 (需加热煮沸 ) ,冷却后滴入 0 .0 2mol/L的碘液 ,使之完全变成深蓝色的溶液为止 ,装瓶 ,贴签 ,待用。(2…  相似文献   

3.
《消化器官》一课中,有一个实验“唾液消化淀粉”确实难做,当了几年专职教师了,每次上这一课时,总担心实验不成功。教材上用稀淀粉加入唾液在温水中泡几分钟后,淀粉会沉入管底。滴入碘酒,开始还不变色,摇晃几下,沉淀在下面的淀粉又会遇碘酒变蓝,让试管内的液体又变成了蓝色,望着那变蓝的淀粉液,心中不仅仅是失望,更有些不甘心。读了2005年《科学课》杂志上的《控制好细枝末节》一文后,深受启发,知道了温水应该在37℃左右,但文中所说的用淀粉糊,却没有淀粉液更有利于实验:1.淀粉液更节约原料;2.熬好后的淀粉糊晶莹透明,粘性极强,不易流动,不…  相似文献   

4.
在用碘检验淀粉的实验中,常出现碘使淀粉变蓝后,过一段时间又褪色的情况。主要是碘与淀粉形成的络合物不稳定易分解,所以褪色。实验时,在碘液中加少量的盐酸或变蓝后加少量的盐酸,就会避免褪色。  相似文献   

5.
曾波 《生物学教学》2001,26(6):42-43
在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册(上)及生物《教师教学用书》上,讲到种子的主要成分淀粉时,都认为在淀粉液中滴加碘液,淀粉液将变蓝。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淀粉遇碘为什么会变色?变成什么色?这还得从淀粉说起。  相似文献   

6.
1引言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实验材料,比如含淀粉较多的食物:馒头、米饭、土豆、淀粉糊等,让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并实施自己的方案,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大多数选择馒头的同学几乎观察到了同样的的现象:三支试管都变蓝了!也就是说馒头不管是块状还是碎屑,滴的无论是清水还是唾液,遇到碘液都变蓝了,这显然与实验原理不符。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唾液对馒头的消化?  相似文献   

7.
《江苏教育》1989年7—8合刊上有一篇杨晓峰同志“碘遇淀粉变蓝提法不妥”的文章。我认为杨晓峰同志文中所得的结论:“淀粉遇碘变蓝的提法仍欠妥。其一,固体淀粉遇固体碘时,淀粉变淡黄色或灰黑色。其二,淀粉浊液遇稀碘水显紫蓝色或淀粉溶液遇稀碘水显蓝色。因此,“淀粉遇碘变蓝色”应改为  相似文献   

8.
一、实验题解题思路 1.审准实验目的和原理 回答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实验涉及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或体现“生物学事实”的哪一方面.如“探索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原理为:淀粉遇碘变蓝,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相似文献   

9.
室温下淀粉遇碘会变蓝 ,这个现象常常用来鉴别碘或淀粉的存在 ,对此我们已经非常熟悉。如果向刚煮沸还未冷却的淀粉溶液中滴加数滴稀的I2 KI溶液 ,却会发现溶液没有变蓝 ,逐渐冷却后蓝色才渐渐出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淀粉遇碘会变蓝”与溶液温度有关。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快速、易做、有趣的小实验。一、仪器及药品5 0mL容量瓶 2个 ,2 5 0mL烧杯 2只 ,带塞子的小试管 2支 ,1 0 0℃温度计 1支 ,酒精灯 ,多用滴管 ;碘、碘化钾、可溶性淀粉。配制溶液A :在 5 0mL容量瓶中配制 2 .5× 1 0 - 4 mol/L的I2 KI溶液。配制…  相似文献   

10.
淀粉遇碘变蓝,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常识。如果加热变蓝的淀粉溶液,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在一次学生实验中,一位学生突发奇想,把已经变蓝的液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不料产生了如下实验现象:蓝色的液体渐渐变为无色。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了给学生一个解释,我们查阅了淀粉与碘的相关资料,了解到了蓝色褪去的原因。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这是由淀粉本身的结  相似文献   

11.
一、对"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可行性的探讨 1.实验背景材料 学生在做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选修教材全一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过程中,当向混合液中加入1~2滴碘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冰水中的淀粉、淀粉酶混合液变蓝;60℃温水中的淀粉、淀粉酶混合液不显蓝色;沸水中的淀粉、淀粉酶混合液也不变蓝色.  相似文献   

12.
这一实验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化学性质,来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按实验要求,取1g干淀粉放在烧怀里,加清水100mL煮沸,作成浆糊备用。这种方法费时间,还有两个明显的缺点:①浆糊遇碘显紫红色,这与学生从小学以来一直接受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的认识相矛盾。②浓稠的浆糊中,由于含有较多的淀粉,所以在与唾液淀粉酶发生反应时,需要较长时间,有时唾液少了还难以消色(碘液在淀粉液中显什么颜色是由淀粉液的浓度决定的。浓度低时显蓝色,浓度高时显  相似文献   

13.
淀粉遇碘变色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学生在做生物实验《淀粉的消化》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一些问题:(1)面粉糊中滴加革兰氏碘液(I_2—KI溶液),往往不出现蓝色,而出现紫色或黄色。(2)如果出现蓝色,将试管放入水浴中加热,蓝色会慢慢消失;若向热的面粉糊中滴入革兰氏碘液,呈无色或红黄色。(3)面粉糊中加入人造唾液和革兰氏碘液,经水浴加热后,最终还会显现红色或黄色。  相似文献   

14.
新编高中生物《必修本》第45页,为验证酶是生物催化剂,设计了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笔者认为此实验有三个弊端:1.实验前准备较困难。如小麦淀粉酶滤液的制取:选取萌发的小麦种子100粒,将芽切下,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10mL蒸馏水,研磨以后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备用。2.淀粉遇碘可能显紫红色,这与学生已知淀粉遇碘变蓝有偏差。因淀粉由直链淀粉  相似文献   

15.
一、对《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可行性探讨 1、实验背景材料学生在做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选修教材全一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的过程中,当向混合液中加入1-2滴碘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冰水中的淀粉、淀粉酶混合液变蓝;60℃温水  相似文献   

16.
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第5步在三支试管中滴入1~2滴碘液,然后摇匀。按实验原理推断冰水和沸水浴中的试管都应变蓝色。而实际实验现象只有冰水中的试管变蓝,而温水浴和沸水浴中的试管不变蓝色,实验失败。经过查阅资料后将实验略加改动:在实验第4步结束后将沸水浴中的试管冷却后再加入碘液,实验能获成功。这说明碘与淀粉反应受温度的影响,下面本人设计了实验探索温度对淀粉与碘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有问必答     
《青少年科技博览》杂志社的叔叔、阿姨: 您们好! 我看了2001年第5期第17页上的“生活小实验”,就分别用玉米淀粉和白面粉做了两次实验,但都没有使碘盐溶液变蓝。上高中的姐姐告诉我:“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而碘在食盐中以碘酸钾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物学实验有五个实验涉及到用碘液对细胞染色或对淀粉定性检测,因此碘液是较重要的实验用品。据笔者所调查的本地区近20所中学,它们的实验室内都没有碘化钾,不具备配制碘液的条件。生物学教师在进行有关实验时,都是用碘酒取代碘液来实验,虽然也能体现出一定的实验效果,但仍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细胞形态变形、变蓝的淀粉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变红等,所以笔者认为这样做是不足取的。 实际上碘酒、碘液的配制方法不同,用途也不同。碘酒的配制是在5毫升水里加入5克碘化钾和7克碘,溶解后,再加无水酒精100毫升,用来消毒皮肤和…  相似文献   

19.
先加碘液效果更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以及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实验中 ,常用淀粉酶来催化淀粉水解 ,而对实验结果的验证都采用淀粉遇碘变蓝这一颜色反应。实验中一般是将一定量可溶性淀粉溶液加入试管 ,调至实验所需的温度或pH条件下 ,加入淀粉酶 ,保温 5~ 10分钟 ,最后向试管中滴  相似文献   

20.
1 .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会看到溶液变蓝 ,继续通氯气溶液蓝色褪去 ,为什么 ?答 :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溶液会变蓝 ,是因为发生如下反应 :2KI Cl2 2KCl I2 ,生成的单质碘跟直链淀粉反应溶液呈蓝色 ,与支链淀粉反应溶液呈红紫色。通常的淀粉都是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混合物 ,所以我们在做实验时往往看到蓝色溶液中略带紫色。碘跟淀粉生成的蓝色物质是淀粉同碘分子生成了一种包合物 ,包合物是一种以大分子包容小分子 ,借范德华力结合起来的化合物。当通入过量的氯气时 ,氯气与包合物中的碘分子发生如下反应 :I2 5Cl2 6H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