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青年人群、中年人群和老年人群在静态下不同体位颈总动脉血流最大流速的特征。方法:选取安庆师范大学165名志愿者,采用Philps Color Doppler CV850彩色超声,对18~25岁(不含25)、25~59岁(含59)以及59岁以上3个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群在4种体位状态下颈总动脉血流最大流速进行测量。结果:右侧颈总动脉:性别相同时,青年男性组和中年男性组、青年女性组和老年女性组在直立位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中年男性组和老年男性组在仰卧位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青年女性组和中年女性组在头低位-30°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左侧颈总动脉:年龄相同时,中年男性组和中年女性组在仰卧位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中年男性组和中年女性组在头低位-90°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性别相同时,中年女性组和老年女性组在直立位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中年男性组和老年男性组在头低位-30°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无论男女,随年龄的增大颈总动脉血流最大流速减慢;体位由仰卧位、直立位、头低位-30°、头低位-90°的顺序变化,颈总动脉血流最大流速减慢;同年龄段,颈总动脉血流最大流速男性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2.
肺通气量是反映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通气量和机体代谢水平、心血管机能等有着密切关系,体位变化是对机体有力的刺激形式,必引起机体肺功能的相应变化,可以肺功能的五项指标(每次通气量、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体重通气量、体表通气量)变化加以判明。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及专业训练对呼吸机能的影响,为体育教学、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机选取畲族男大学生292人进行体成分和体质测试,根据体成分分类标准分成正常组和肥胖组,对两组的体质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畲族男大学生不同体成分对体质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肥胖组的身高、体重、BMI指数、脂肪百分比、胸围、腰围、臀围、腰臀比、肩胛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舒张压显著高于正常组,肥胖组的动力性力量和耐力显著低于正常组,两组的上臂皮褶厚度、肺功能、心血管机能、柔韧性、平衡能力和反应速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从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方面对实验组(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对照组(普通跆拳道运动员)进行研究。旨在为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监控、训练效果的评价以及运动员的选材等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12名游泳运动员,配对后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人进行2周共10次体外反搏,于反搏前、反搏后即刻和2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对与之配对的对照组队员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体外反搏后即刻心输出量增加,左心室有效泵力提高,体循环外周阻力下降,微循环状态改善;进行两周反搏后的第二天,上述良好变化继续存在,而对照组各项指标前后变化不大,提示体外反搏对提高运动员心功能,改善血循环状况从而增加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加速代谢产物的排泄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上海男排运动员不同状态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研究法,对上海男排运动员不同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测试。结果发现,20 s内连续5次摸高、6 m x 16次往返移动两项身体素质测试项目.符合排球运动特点;比赛中主、副攻队员职能不同.但实际生理负荷差异不大;比赛结束休息 3 min后.男排运动员机体尚未恢复到安静水平.表明排球比赛为中等强度运动。 相似文献
7.
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安静状态、运动状态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排球专项化训练使青少年运动员左室腔扩大,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8.
男排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及对比方法,对男排运动员的心血管机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男排运动员安静时心脏具有较大的储备能力,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血压等均较高,运动后,心血管机能对运动负荷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每搏血量和心脏指数可作为评判排球运动员无氧酵解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各类血管所组成。每一心动周期心脏射血一次,心脏周期性收缩和舒张,将血液从心脏射向动脉。一般将心脏的射血功能称为泵功能。心脏泵血的基本原理,是心肌进行节律性舒缩活动,使心房和心室产生压力变化,成为血流的原动力,心脏靠血管各出入口的瓣膜作用,使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完成血液循环功能。人体运动时,需要血液输送大量O_2和各种营养物质到运动单位,同时将二氧化碳等物质排除体外,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系统,以供给机体新陈代谢需要。机体新陈代谢旺盛与否,主要决定于单位时间内心脏射出的血量多少。提高运动训练水平,一定程度上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量的动物实验与临床实践已证实肺阻抗血流图是一项测定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无创伤性方法,其测得的结果与右心导管直接测得的结果密切相关。既往我们曾应用该法对少年运动员安静状态的右心功能及肺循环血流动力学作了检测,发现经过系统的体育训练之后,运动员的右心功能亦得到提高。但有关运动员在右室负荷增加的情况下,其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如何,尚未见报道。据此,本文采用肺泡加压法,对40名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右室负荷试验前后的肺阻抗血流图测定,以探索右室后负荷急性增加对少年运动员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传统杨式太极拳对大学生心肺功能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4个月的传统杨式太极拳练习能使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得以良好改善,表现为心肺功能指标中肺活量、体重指数和台阶试验指数均有显著性变化,经t检验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合扬式太极拳的特点,建议在高校大学生中全面普及与推广传统杨式太极拳运动. 相似文献
14.
不同运动负荷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左心室内皮细胞形态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田振军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14(1):46-48
采用S-570型扫描电镜和RM-6200多道生理记录仪观察分析了大鼠不同运动条件下的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左心室几何构型和内皮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一般运动负荷导致心脏发生生理性肥大,左心室血流动力学指标升高,左心室流出道内皮细胞由于壁面切应力作用呈流畅梭形,其排列方向与血流方向一致,左心室心尖部由于涡流及二次流作用,内皮细胞呈现卵石样外观,形态各异,排列无序;运动超负荷导致心脏肥大的同时左心室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心脏发生缺血缺氧性损伤,左心室流出道内皮细胞过度拉伸,个别内皮细胞损伤,左心室心尖部内皮细胞损伤严重,红细胞及血小板粘附。提示运动超负荷左心室内皮细胞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由左室壁面切应力、涡流和血液淤滞及心内膜下缺血缺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16.
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男大学生心泵功能与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体质与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心血管功能。纵观全国三次大规模的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都显示大学生心功能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如何有针对性的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心血管功能,是我们应该重视并尽快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研制不同性质的健身运动处方,指导男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观察不同性质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定的速度、耐力、篮球、足球、排球与全面锻炼6套健身运动处方对增强男大学生的心泵血功能有较强的作用,力量、耐力、健美操及排球运动处方对改善血管功能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同属有氧训练的短期耐力训练和力量性耐力训练对男大学生心泵血功能的影响,分别在训练前、训练6周和8周后测试了20名男大学生的SV和CO。结果发现:耐力训练6周后SV和CO有显性提高,而力量性耐力训练8周后SV和CO才有显性提高,这提示短期耐力、力量性耐力训练都能增强男大学生心泵血功能,但存在一个不同的训练时间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流限制低强度有氧训练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54名T2DM患者分为低强度有氧训练组(LI,n=18)、高强度有氧训练组(HI,n=18)和血流限制低强度有氧训练组(LI-BFR,n=18),HI组进行70%储备心率(HRR)间歇踏车训练;LI组和LI-BFR组强度为40%HRR,且LI-BFR组施加50%动脉闭塞压(AOP)的血流限制。频率为训练5min休息1min为1组,每次6组。每周进行3次,持续12周。对比各组训练前后血糖、血脂和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 12周干预后,各组的FPG、TC、TG、FFA,HI组和LI-BFR组FINS,LI-BFR组Hb A1c和HI组TNF-α均显著降低(所有p<0.05),且LI-BFR组QUICKI,LI-BFR组和HI组HDL-C,IL-6均显著上升(p<0.05)。但FPG、Hb A1c、HOMA-IR和FFA变化表现出LI-BFR组取得更佳效果(p<0.05)。结论 3种训练方式均能够对T2DM患者糖脂代谢产生一定影响,但血流限制低强度有氧训练降低FPG、Hb A1c、HOM... 相似文献
19.
利用B型超声仪,测定了16名1、2级速滑运动员在长距离滑行前后门静脉内经(P)、肝中静脉内经(H),并计算了门静脉与肝中静脉内径的比值(P/H比值),通过运动前后肝脏各项指标的对比,探讨运动中肝脏的血流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耐力训练对无氧阈、最大吸氧量和心输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纵向观察了10名优秀游泳运动员耐力训练对无氧阈(AT)、最大吸氧量(VO_2max)和心输出量(Q)的影响,并探讨训练引起的AT变化与心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游泳运动员经11周耐力训练后,AT时的吸氧量和功率显著提高(p<0.01,P<0.001);AT时的心输出量和每搏量明显增加,且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每搏量稳定时的强度与无氧阈强度密切相关(r=0.88,P<0.01),显示无氧阈不仅反映骨骼肌代谢能力,且与心功能也有很密切的关系。耐力训练后VO_2max无明显改善,提示,用AT评价耐力训练效果较VO_2max更为敏感、准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