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阔叶红松林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最适合于当地生态和环境背景的原始群落,我国学者于建国初期就开始对阔叶红松林进行了大量的主伐与更新研究和林隙更新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文从5个方面对长白山云冷杉阔叶红松林进行了研究。①研究了主要树木的心腐规律。红松心腐存在反常现象,小径木的心腐率显著地高于大中径木;②研究了主要树木的高生长过程,分析了群落环境的变化对树木高生长过程的影响并根据得到的结论阐述了在红松林宜林地营造所谓“速生”落叶松纯林的错误之处;③分析了主要树木的年龄结构和径级结构并研究了不同树种年龄与胸径之间存在的数学关系,以此为基础,结合种内种间关系的分析,阐明了云冷杉阔叶红松林不同树种的更替规律;④通过对若干类型红松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恢复阔叶红松林的必要性,讨论分析了东部林区快速恢复阔叶红松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阔叶红松林及各优势树种林木根、叶中各种矿质元素的全含量动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土壤微量矿质元素总量与其有效性以及不同树种内及树种间对微量矿质元素的需要量和树木微量矿质元素营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动态及经营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以ZELLG模型的框架为基础,结合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特点,建立了模拟长白山阔叶林届  相似文献   

6.
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是东北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是我国重要的木材资源培育基地,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由于过度采伐利用,温带针阔混交林的结构和功能遭受严重影响,显著影响了区域生态安全。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长白山站")以揭示我国温带原始阔叶红松林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过程为核心,开展长期综合监测和试验研究,发现了老龄林仍然具有持续碳汇能力,揭示了植被数量、大树数量以及树木水分传导率、抗栓塞能力对森林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控制实验,阐明了CO_2浓度增加和氮(N)添加能够增加生态系统碳汇和碳固持能力;发现了种子结实机制和尺度在群落构建中的作用,揭示了环境过滤、扩散限制和随机稀释是阔叶红松林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的主要机制;探索了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地上—地下以及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的关系。研究成果为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及其形成与维持机制,促进温带受干扰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以及构建区域生态安全等提供理论支撑。同时,长白山站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开展合作研究;与周边林业局合作,研制和示范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长白山站是我国温带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基地,也是国内产学研相结合的业务科技支撑平台和生态学、林学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相互平均法(RA),对取样于长白山北坡和西北坡阔叶红松林的211个样方,196个种进行了排序。文中详细描述了除趋势技术的数学原理及其程序化的技术处理方法,并提出特征值递变速率的概念并以此做为排序的数字特征来描述原始数据的结构。在处理较长环境梯度的群落数据时,应用了二次排序的技术处理方法以避免由于梯度过长而引起的排序畸变。排序得出如下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2008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及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数据,采用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中规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方法,对丰林自然保护区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固碳释氧等四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实物量和价值量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丰林自然保护区红松针阔叶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丰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59859.7万元/a,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量9.56万元/hm^2·a。其中保育土壤功能价值量96524.6万元/a,占总价值量的60.38%;固碳释氧功能价值量28111.6万元/a,占总价值量的17.59%;涵养水源功能价值量27968.3万元/a,占总价值量的17.59%;净化大气环境功能价值量7255.2万元/a,占总价值量的4.53%。各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大小排序为:保育土壤功能价值〉固碳释氧功能价值〉涵养水源功能价值〉净化大气环境功能价值。不同林分的服务功能价值的大小排序为:红松林〉其它针叶林〉阔叶林。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学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碳收支特征Carbon budge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s in Changbaishan Mountains摘要:植被-大气间CO2交换研究对准确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开路式涡动相关系统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CO2交换特征进行了整年连续监测.结果表明,该森林生态系统的碳交换季节变化明显,2003年森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变化范围在-6.37~2.13g/(m2?d)之间,5-9月均表现为碳汇,其余月份为碳源,其中净碳吸收量与释放量最大的月份分别为6和10月;全年森林净吸收的碳量为-191.3g/m2,整体表现为一定强度的碳汇.影响NEE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土壤温度等,白天NEE对PAR的响应符合直角双曲线方程,夜间的NEE与5cm深土壤温度有较好的指数关系.生态系统呼吸释放对温度响应的敏感性(Q10)为3.17.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特征及对树种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实际林隙面积小于250m2的林隙数量占被调查林隙的70以上,扩展林隙面积大部分分布在100m2-500m2之间(70%左右),林隙最大面积大部分分布在300m2-900m2之间,林隙模型所模拟的面积应在500m2-900m2之间。40%的阔叶红松林林隙是风干扰形成的。每个林隙的平均林隙形成木的数量是2.65株。最大林隙形成木集中分布在50cm-60cm和60cm-70cm两个径级内,占总数量的50%以上,红松、紫椴、蒙古栎和春榆在最大林隙形成木中占95%以上,其中紫椴(40%)所占比例最大,红松(34.5%)次之。林隙内的树种更新密度比林冠下提高了30%左右。根据树种对林隙的反应可分为4类:鱼鳞云杉、水曲柳、青楷、白扭、红松、臭冷杉、胡桃楸和色木对林隙反应中等;紫椴、裂叶榆和春榆对林隙有强烈反应;白桦、山杨、蒙古栎和落叶松需要强烈林隙干扰才能引起树种更新。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红松,其物种珍贵性不言而喻,并且因红松树产的木材质地柔软、细腻、文理密直,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农业以及城市建设、室内家装等方面,因此人工红松林的造林培育受到重点的关注。红松造林既能够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出的轻软红松木材又能够追求经济效益。在红松造林项目中,对相应的造林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科学、合理的技术应用才能够实现红松的茁壮成长,最终影响红松木木材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群落内部因素和干扰对群落动态的影响两方面分析红松林的动态过程。群落内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针叶树种多为苗库策略树种,红松尤为明显,林下生活力(耐阴性)不同的树种其径级结构分布不同,在林下生活力较强的树种中,采用不同林下生活策略的树种其林冠层林木的早期年轮宽度分布不同;林木的年轮宽度变化与林木被压和释压显著相关。在林木干扰历史重构方面,利用取自红松和鱼鳞松的200多个年轮盘的年轮宽度数据重构林分干扰历史并分别与红松和鱼鳞松的更新历史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天然红松林中红松是以苗库策略等待干扰为之创造适宜条件进行更新的;而鱼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由于开发历史较久,目前除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及附近二道白河、露水河、泉阳、松江河、安图、敦化等偏远山区尚有部分原始阔叶红松林外,其他地区都经过不同程度的拔大毛与不合理的采伐利用后,基本以次生林为主,防护林和特用林次之,经济林和薪炭林所占比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利用从1987年以来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长期监测数据,对我国思茅松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主导利用方向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987年-2007年,思茅松林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面积从67.20×104hm2下降到59.04×104hm2,年均递减0.61%;蓄积量的变化幅度则相对较小。20年间思茅松林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略有增长,表明总体质量有所上升。但与此同时,径级结构动态变化显示,思茅松林小径组、中径组林木蓄积量所占比重呈递增趋势,而特大径组林木蓄积量则快速递减,近、成、过熟林的单株材积在1987年-2007年间下降了38.24%,单株立木材积显著下降,表明可用资源质量正呈现出下降趋势,材种结构朝低质化方向颓变,反映出思茅松林在经营中忽视了高价值特大径级林木资源的培育。思茅松人工林在监测期间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单位面积蓄积量显著低于同期相同龄组思茅松林的平均水平。20年间,思茅松林调整为公益林的面积呈上升趋势,主导利用方向仍以商品林为主,但对两类林调整过于随意,不利于思茅松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5.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南方的主要原生质被资源,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环境和木材生产价值。中日双方研究人员共同选择以栲类林为主的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该文为这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常绿阔叶林在小流域中的分布,种群组成和林分结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干生长量,养分元素在树体地上各部分生物量中的含有率和积累量,以及土壤的特性,并与日本和泰国的一些常绿阔叶林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基于行为的工作绩效结构理论研究述评 /FONT /P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亮  段兴民 《科研管理》2008,29(2):133-141
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有关工作绩效结构问题的深入探讨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跟随这一前沿动态,对近年来工作绩效结构研究的理论观点从个体绩效内涵研究、绩效行为结构要素及相关模型扩展研究、管理者工作绩效结构研究三个方面做出梳理和评述,以便于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植被蒸腾量空间变化特征的模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该研究运用以建立的EPPML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对长白山各类植被年蒸腾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模拟,模拟值平均为0.638m/a,与实测值比较吻合。年蒸腾量在空间上随海拔升高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其中阔叶红松林最高(0.885m/a),高山流砾滩草类最低(0.0994m/a)。此外,还对影响该格局的植被因子(叶面积指数LAI)和环境因子(气象因子和土壤含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蒸腾量与LAI高度正相关(R=0.77),但两者并不呈简单的正比关系,当LAI大于2m2/m2时,大多数植物的蒸腾量达到饱和;蒸腾量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最大,其它依次为相对湿度、气温、降水量、风度和总辐射。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占有重要的地位,占全国针叶林面积的14.9%,为建材、人造板、包装箱、松香等林产工业提供大量的木质资源。鉴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马尾松林的阔叶化改造目标拟定位在以阔叶树种为主要种群结构的近自然的阔松混交林。阔叶化改造的方法应围绕目标林分实行分类指导,分别采用封育、留养抚育、适度透光间伐、适当清理林下灌木、补植木荷等目的树种等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占有重要的地位,占全国针叶林面积的14.9%,为建材、人造板、包装箱、松香等林产工业提供大量的木质资源。鉴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马尾松林的阔叶化改造目标拟定位在以阔叶树种为主要种群结构的近自然的阔松混交林。阔叶化改造的方法应围绕目标林分实行分类指导,分别采用封育、留养抚育、适度透光问伐、适当清理林下灌木、补植木荷等目的树种等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选择在互联网时代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传统制造企业青岛红领为典型样本,基于其1995—2018年企业发展历程进行扎根理论分析,探讨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研究发现:企业在持续成长过程中,伴随着所嵌入结构洞网络的“开放—闭合—开放”的螺旋前进,其结构洞位势按照劣势、均势到优势方向进行递增演进;结构洞位势与动态能力相互作用共同演进,动态能力的形成是结构洞位势演进的基础,而更高阶的结构洞位势又会反过来促进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结构洞位势与动态能力共同促进了竞争优势的形成。本研究基于动态能力和结构洞位势共同演进的制造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模型,为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