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以说,温和的改革仍然是大多数国人的共同愿望。只要持之以恒,走小走,走稳步,不停步,在试错中找到适合的路径,中国总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观察,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占有稀缺资源的先富人群与普罗大众之间,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出现经济上的两极分化,这是现代化过程中一种自然客观现象。经济上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落后地区、底层阶层则越来越贫困,在经济学上  相似文献   

2.
今年1到5月,北京曝出300多名企业高管身陷假洋文凭骗局丑闻。我们无意再炒作,也不想旧事重提,仅从该事件中引申出一个主题:道德和诚信是企业高管的唯一选择。中国的企业,不管是大型国企集团还是私营公司,都承担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企业高管作为这一群体中的精英,其自身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引领着社会经济生活。按照常理,企业高管一般经济条件好,有着比普通职工高出几十倍的薪酬,出入香车宝马,混迹楼堂馆舍、高尔夫球场;手中权力大,有产品价格的自主权,有人权、物权、财权;社会地位高,很多高管  相似文献   

3.
钱彬 《视听界》2012,(5):68-71
4月20日-26日,笔者参加常州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研修班,赴新加坡学习考察。在新期间,我们考察了新传媒和报业控股两大主要新闻机构。其中,新传媒集团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新加坡国家广播电视台的功能,但是,新加坡的传媒市场格局和地理位置,又决定了它是一家高度市场化的城市广播电视台。这两种特性,使得笔者在对新传媒集团的参观考察和座谈交流中,寻找到与我国电视媒体生存发展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黄伟 《新闻前哨》2012,(7):116-116
大学生就业是莘莘学子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抉择。因为它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事业和命运。每位大学生都希望毕业后能找到一个理想的职业,这是很自然的。但由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机关与生产和科研第一线之间,在劳动强度、工作方式、生活条件、收入报酬、个人发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大学生在择业中会遇到诸多理想与现实不能一致的问题,这就需要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5.
小平同志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讲过-句历史穿透力和言辞震撼力极强的话: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一招. 站在2008年的今天,回首30年前的昔日,比较在这个时空进程中国家与个人发生的巨变,细细品味这句名言包卷的沉甸甸分量,难道你不觉得改革开放也同样是决定个人前途命运的一招吗?历史的智慧告诉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总是裹挟着个人的命运,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往往也决定了个人的兴衰.从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共性决定了好的个性,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6.
黎瑞刚 《传媒》2004,(10):26-28
东方卫视是一个不太轻松的梦想。一年来很多障碍需要克服,它在考验着我们的决策、智慧和忠诚。虽然我们自己看了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但我们在努力地调整自己,找到平衡点。从整个集团长远来看,我们把卫视定位为集团的旗舰频道,作为旗舰来打造。当然现在还有很多资源上如何共享和资源如何调整的问题,但是从思路上是这么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差序格局这一本土社会学概念的普遍性理论价值恰恰在于它对社会科学中个人、群体、社会三个维度的同时把握,以及它有益于对"群体是怎样互动的"和"个人与社会关系"这两大社会科学基本命题的探讨,而这正是学界一直所忽视或存在许多误解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文化的人文特色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的财富和精神,是一种黏合剂,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状态。它能够凝聚人、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使员工自愿、自觉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为了企业的发展和未来而勤奋努力工作,是企  相似文献   

9.
喻国明 《新闻实践》2005,(12):26-27
定位策略:在人的需求层次的细分与读者市场的拓展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 人物类媒体的定位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这一新媒体类别的发展路径和市场空间的开辟。在以往,媒体定位的概念仅仅局限在“定位给谁看”这一层面上,这是一个不确切的提法。以人为对象实际上是综合性媒体的一种定位方式,而这种传统的综合性媒体的定位策略的惯性又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前的媒体实务。比如《北京晚报》,它是以地域作为划分读者群体的  相似文献   

10.
2014年,一首《我的滑板鞋》迅速蹿红在网络上,这首歌连带着它的作者一起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在两极分化评价的前提下,青少年对于它的热捧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本文从青少年亚文化的角度对上海交通大学52名青少年的综合调查,解释了这一现象的成因。《我的滑板鞋》的走红,其实是当代中国青少年对于主流文化,对于阳春白雪的一种反抗。  相似文献   

11.
从底部上升     
在中共十六大后,媒体对于中共新产生的高层领导群体或者其中个人的报道,有明显突破。透过这些报道,能够感知一种潜在的力量,这就是广大中国民众对于新领导群体的认同。 这种认同,事实上反映了一种国人的信心,这是一种对于一个执政党,以及它所领导的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信心。 信心也是一种生产力。至少,它是中国实现“民族复兴”伟大目标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媒发展知沟现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体制、技术、规模、结构和内容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大众传播的发展,却不能仅仅以媒介数字拥有量来衡量。目前,在东西部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阶层与阶层之间,大众传媒的发展呈现着7种十分明显的知沟差距。这些差距的扩大,会造成个人与群体、个人与政府、群体与群体、阶层与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对立,进而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在消除贫困、消弭知沟的活动中,大众传媒理应推出新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3.
出版集团的制度化建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同志讲,制度是决定性因素.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制度建设了.说到制度建设,不少同志总以为是讲政治制度,其实,制度建设也包括企业制度建设,如出版企业的制度建设.在出版企业中,制度建设对出版集团尤为重要.眼下,对已成立的出版集团有不少非议,恐怕也主要集中在制度建设方面.平心而论,集团在这一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集团应是法人联合体而不是独立法人,集团应以母子公司为主体而不是大一统的独家公司,集团应以资本为纽带而不是以行政为纽带,集团宜按产业需求组建而不可以按地区范围设限等等.但是,不少集团恰恰是倒了过来.当然我们的集团的诞生有它的客观必然性和迫切性,在经济全球化、出版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浪潮下,没有成规模、成建制的出版"舰队"是不行的.既然集团已经生长出来,并且还要继续让集团生长,我们就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指手划脚,重要的是使它完善起来,这符合企业制度建设的精神,也正是企业制度建设所要研究的内容.出版企业(集团)制度建设的方向是尽可能地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  相似文献   

14.
作为求学成本重要组成部分的学费,其快速增长与群体支付能力不足之间产生了尖锐矛盾,而这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压制高等教育个人需求。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可以发现,对学费水平与群体支付能力和高等教育个人需求之间关系的研究为制定学费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在以学费调节高等教育个人需求及以完善的学费配套政策抵消学费水平过高的负面影响这两方面还有继续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中国电视文艺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新闻采编》2008,(1):47-48
电视艺术是大众艺术,它必须面对最广大的受众,而这众多的观赏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群体,他们出身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社会经历不同、个人喜好不同,由此导致文化素养与文化品位都不相同,因此,电视文艺的定位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报业,在地区发展上明显地存在着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两极分化现象;而在报业发展水平上又存在着"三个世界"的明显差异.协调地区间的报业发展,必须打破地区壁垒,形成统一、开放的现代报业市场.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新闻爱好者杂志社: 全体编辑记者好! 我是四川通威企业集团《通威报》编辑部的编辑。我们集团在众多新闻期刊中选订了你们的杂志,每至案头,总有一种格外亲切与交流的欲望,便有了这封信。 这其中不仅仅是印刷上的精致,我们更看中的是内容、是所选文章在工作中的具体指导性、可操作性。 今年初,你们杂志上刊登了有关提意见的启事,我认为这个很好,集思广益,遂抽出时间在信封上写了我个人的有关意见,大体意思是,就企业报今后的发展出路作些探讨,可以适当多登一些有关企业报办报经验的文章,或者组织一些讨论等。 上述意见可能被你…  相似文献   

18.
张晓雪  梁艳 《青年记者》2007,(20):85-86
公益性商业广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类表面是在传递公益信息而根本目的是在树立企业或产品形象的广告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运用着,但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而是商业广告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提升了部分社会效益的商业广告形式,它与公益广告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互动,顾名思义,指的是两个物体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从两个构成的字来说,从社会学角度归纳起来,“互动”就是指一种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而日常中的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等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传播信息而发生的相互依赖行为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精神”和“创造性精神”鼓励“创造性精神”[1]是群学意义上的概念,是由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形成的;它的涵义是指社会上具有一种赞赏、分享和鼓励“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氛围和群体情趣,它在各种不同的群体活动中体现着积极、宽容的那部分精神力量;在今天公共生活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创造性精神贯彻于公共精神,是公共精神中积极、宽容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