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生活中,少不了一个"玩"字。玩,可以指从事、投入某种游戏活动。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父辈热衷的打弹弓、捉蟋蟀、跳皮筋等游戏,到十几年后孩子们迷恋的"小霸王"游戏机、铁皮玩具,再到现在孩子们熟悉的三国杀、手机网游、iPad……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游戏中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玩,可以是"玩味""玩索"(注:体味探索),这是一种专注的态度。任何  相似文献   

2.
过去不常用的怼字近段时间突然走红,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意思众多。本文主要从古今两个方面比较怼意义的变化,并指出怼的用法,更进一步揭示了怼在当前社会广泛使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法律文件语言以严谨、准确、正规、鲜明著称,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语言结构。“的”字结构是法律文件中一种常见的句式,要译好这一特有的结构就要掌握其翻译方法和技巧。分析我国权威法律法规中的中英文对照条款,可进一步探讨这一特有结构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4.
如何将汉语的“的”字正确无误地译成英语,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选甲种本的英译是:A man’s ability maybe great or small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的"给"字在词性和词义上有了更广的扩展,本文从词性的角度分为动词、介词以及助词三类,并结合不同的词义对"给"字的英译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1.一群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A group of children are playing basketball on the sportsground.2.他从人群中挤了过去。He pushed his way through the crowd.  相似文献   

7.
学英语的人一提到“吃”,立即会想到“eat”,其实,除 eat 之外,“吃”字还有许多不同的译法。兹分述如下。一、译作动词 have1.我们正在吃饭的时候,有人敲门。As we were having dinner,someone knocked at the door.2.你们什么时候吃早饭? At what time do you have breakfast?3.我们午饭吃什么? What shall we have for lunch?  相似文献   

8.
9.
汉语“天”字的翻译一般可用6种方法,即直译法,同义习语借用法,意译法,省略法,增添法,修辞法。本文强调翻译是一种文化中的语言形式。由于各国文化千差万别,因而不可能做到完全等值,也不应该把等值概念理解为逐字、逐词、逐句的机械对译  相似文献   

10.
汉语“地”字的翻译一般可用六种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同义习语借用法、增添法、省略法、修辞法。文章从文化与语言的角度来阐明翻译“地”字要坚持“信、达、雅”,做到传神达意。  相似文献   

11.
"的"字结构是中文立法语言的一大特点,是法律法规英译的一大难点。本文基于S姚arc姚evic提出的译者应发挥能动性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的翻译观点,结合英汉语言形合、意合的差异,重点分析"的"字结构的特点与英译策略。语料为中国主要法律法规的英译本,取自"法律信息系统语料库"(CLIPS)。通过分析,发现法律法规中"的"字结构主要用于引导法律条件,表示法律假定因素、突出法律假定因素。在翻译该结构时,译者可通过添加连接词、补出隐含的中心语等策略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  相似文献   

12.
古诗文中的字词所传达的信息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 ;汉语的词汇意义的内涵与外延与英语也不是一一对应。古诗文中的某个词是今义还是古义 ,它的古义是什么 ,都是译者所需注意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床”字在古诗文中不同意义的探讨与训诂 ,说明把握字词的文化语境是理解原文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汉语“之”字结构,因为“之”字前后的音节数量不同,导致不同的韵律和重音模型,也会影响它们的生成能力。使用重音推导模式,可以发现不同的音节组合会形成不同的重音值和节律模型,如果这种节律模型与其结构、语义表达一致,那么就会有很强的生成能力,我们就可以创造出大量的相关结构进行表达;而如果其内部节律模型与结构、语义表达不一致,或需要一定的实现条件才能调和其矛盾,那么它们的表达和生成能力就受限,也不会有大量的实际用例出现。因此,在汉语“之”字结构中,选择哪种节律形式作为其最佳表达形式,与其内部的音节数和韵律模式有直接关系,如果其韵律模式与句法、语义、语用均有一致的表现,那么它就应该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中的“主 之 谓”结构,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且极具特色的结构。处在该结构主谓之间的“之”字的用法,一直为古今语言学家所关注。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不少专家、学者试图从语法学的角度,对主谓结构之间的“之”字的用法重新予以审视,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研究成果,似乎已成定论。然而,笔者仍嫌不尽如人意,拟从新的角度,对此再加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吕磊 《考试周刊》2011,(26):39-40
本文首先从新闻、方言、实用、文学等文体中探讨了"都"字表述语的特点,认为"都"主要有加强语气、强调立场等虚词功能。在分析"都"表述语具体语境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都"字表述语的翻译策略,认为为了传达源语的功能,在不同情况下,需采取直译、意译、零翻译等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少不了一个“玩”字。玩,可以指从事、投入某种游戏活动。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父辈热衷的打弹弓、捉蟋蟀、跳皮筋等游戏,到十几年后孩子们迷恋的“小霸王”游戏机、铁皮玩具,再到现在孩子们熟悉的三国杀、手机网游、iPad……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游戏中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相似文献   

17.
18.
“X1到X2”结构根据前面加“从”字的接受程度可分成4种类型,对这4种类型语义差异进行分析便会发现,“从”字的隐现与其介引起点的功能强弱有密切关系,而这一差异也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用汉字记录的乐歌总集。它使用的语言,是“雅言”,即当时周王朝统治区通用的经过加工和规范化的文学语言,又叫标准语。它收录的虽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作品,但是表现在语言上却是统一的。《诗经》三百篇,使用了大约三千个单字,有些字一字多(意)义,一字多用。“何”即是其中之一。“何”在《诗经》里多次出现,但意义却不尽相同,可译成不同的英文。它的本意是“肩挑,肩扛”,可译作shoulder,bear.其转义既可译成what,who,也可译成how和where,关键是看“何”字在不同的句子里的具体意义。 一、读作he,后来写作“荷”,表示“肩挑,肩扛”,译成to carry on one’s shoulder(或back). 例1、原文:何蓑何笠。(曹风·侯人) 译文(1)with a bamboo cloak on the back. and a bamboo hat on the head (2)to be in straw cape and hat. 在译文中,“shoulder”or“bear”,不宜译出,只好用介词短语来表示。  相似文献   

20.
《论语》作为中国儒家思想的中心之作,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文化价值,因此,它的翻译也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讨论《论语》中虚词“而”的意义入手,通过对比分析著名汉学家理雅各的《论语》英译本,总结了“而”在《论语》中不同词性不同意义下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