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起。”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哲学家没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出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相似文献   

2.
吴明 《新读写》2013,(6):50-51
毕业那年,老师站在讲台上给我们上了最后一堂课,整堂课上的气氛活跃.大家问了很多平时不敢问的问题,老师也都一一解答。最后老师说:“你们的问题问完了,该我来问你们三个问题。”同学们喊道:“老师,别说是三个,一百个我们也老老实实回答您。”  相似文献   

3.
毕业那年,老师站在讲台上给我们上了最后一堂课,整堂课气氛活跃,大家问了很多平时不敢问的问题,老师也都一一解答。最后老师说:“你们的问题问完了,该我来问你们3个问题了。”同学们喊道:“老师,别说是3个,100个我们也老老实实回答您。”  相似文献   

4.
一次大型观摩课上,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讲课,课堂上老师讲得生动有趣,学生听得很投入。由于老师诱导有方,学生们顺利地完成了老师预设的一个个问题。最后老师同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学生齐答:“没有”,这时下课铃声响了。这节课也“圆满”的画上了句号.评课时,与会的领导与专家同行都十分赞叹特级教师观摩课上精湛的教学艺术,评价十分高。最后只有一位外国教育专家表示异议,他说:“如果一节课上完,学生什么问题也没有,那么这节课本身就存在着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桓玮 《初中生》2011,(9):61-61
毕业时,老师给我们上最后一堂课。整堂课上气氛活跃,大家问了很多平时不敢问的问题,老师也都一一解答。最后老师说:“你们的问题问完了,该我来问你们三个问题了。”同学们喊道:“老师,别说是三个,一百个我们也老老实实回答您。”  相似文献   

6.
毕业时,老师给我们上最后一堂课。整堂课上气氛活跃,大家问了很多平时不敢问的问题,老师也都一一解答。最后老师说:“你们的问题问完了,该我来问你们三个问题了。”同学们喊道:“老师,别说是三个,一百个我们也老老实实回答您。”  相似文献   

7.
《教师博览》2010,(5):62-62
笔误 斯大林曾在高尔基的《姑娘与死神》一书的最后一页留下轰动一时的批示:“书写得比歌德的《浮土德》还要强有力,爱情战胜死亡。”然而,批示上“爱情”一词的俄文拼写有误:少了末尾一个字母。  相似文献   

8.
故事一:在全市中小学校长电视电话工作会议上,教育局长就“新课改”做了周密的部署,最后强调:“校长是本校‘新课改’第一责任人,哪个学校的‘新课改’没搞好,我首先要追究校长的责任。”校长们一听,责任重大,就赶紧请教局长怎样搞好新课改。局长犹豫不语,最后说:“充分发挥全校教师的智慧。”校长们听了,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9.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位学生考试考差了,回到家里,父亲问他:“成绩怎样?”儿子很难为情。父亲又问他到底怎样?儿子怯怯地说:“很糟糕”。父亲想了想:“不会是最后一名吧!”“确实是最后一名。”儿子说完,等待着“暴风雨”来临。没想到,父亲喜笑颜开地扶着他的肩膀说:“祝贺你,在以后的日子里,你肯定只有前进,不可能再有后退了。”儿子惊诧不已,转而泪光闪闪。后来,他的成绩一天天好起来,最后考上了重点大学。这位父亲虽然不是教育者,却算得上是“教育家”,因为他让儿子对感到前途一片光明。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这位…  相似文献   

10.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在学生毕业的最后一节课上说:“你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那么喜欢实验课,但我希望你们能记住我给你们上的这最后一堂课。”  相似文献   

11.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阅读①一个哲学家在旷野里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哲学家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长满杂草。”②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问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③弟子们非常,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今天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问题。④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⑤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哲学家微笑一下,示意下一位。⑥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⑦接着讲的是第四位弟子,他说:“斩…  相似文献   

12.
乐活     
《今日教育》2014,(1):69-69
快乐在于追求 哲学老师在讲台上讲道:“快乐在于对某种事物的追求,而不在于把它追到手。” 一学生发问:“那您试过在雨夜追赶最后一班公交车而没追到的那种快乐吗?”  相似文献   

13.
黄琼 《初中生必读》2013,(12):40-42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说:“一件艺术品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最后的工作是否恰当。”结尾是记叙文的最后一道“工序”,好的结尾应该自然、简洁、有力,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具体说来,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打造出“豹尾”:  相似文献   

14.
追的快乐     
飞鱼 《小读者》2010,(12):14-14
一位哲学家在讲台上摇头晃脑地说:“快乐在于对某种事物的追求,而不在于把它追到。” 一听众问:“你体验过在雨夜追赶最后一班公交车而没有追到的那种快乐吗?”  相似文献   

15.
我曾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教师上公开课,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去做练习题。学生一共做了五道题,做完后,教师问下面的同学:“他做得怎样?”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最后一题做错了!”这位教师说:“为什么你们只看到了他做错的那一道题,而没看到他做对的四道题呢?”  相似文献   

16.
人生三态     
张维中 《初中生》2009,(9):108-108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上说:“你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那么喜欢实验课,但我希望你们能记住我给你们上的这最后一堂课。”  相似文献   

17.
十多年前,在长江岸边,我们面临着毕业。所有的老师都祝愿我们以后事业有成。高等数学老师却在最后的一堂课上说:“最后一堂课,我们随便聊聊吧。”  相似文献   

18.
老师出了一道题:“10除以5,得多少?”学生答:“10除以5得2。”老师还是扣了分。规定答案是:“得2。”记得我上初中时,一次因划句子成分与语文老师争执不让。最后,老师大声说:“我这是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是啊,从小到大,我们太习惯于寻找一个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19.
《出国与就业》2011,(5):90-91
记得曾经在《最后一课》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于是世人就把法语和美画上了等号。法语的美不仅来源于美妙的发音,更来自于内在的优雅和处处沾染的时尚情调、浪漫情怀。说上一句“Jet'aime”,喝上一杯葡萄酒,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懂不理解的词语和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词语,以便他们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景阳冈》中的“挨”,就是这样一个词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首先,我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读课文最后一节:“课文最后一节是怎样描写武松打虎后下冈的?”这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学生读后即可明白:“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一步挨下冈来。”我把“挨”这个字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问学生:“挨”是什么意思?学生只能从字面上或查字典理解,认为“挨”是“顺次”“靠近”的意思。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