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教师     
《教书育人》2005,(10):32-33
新课改:专家“解惑”令教师为难,让学生尊师 教师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3.
“为师之道”与“治学之道”,是教育界尤其教师群体中一个颇为重要的话题。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廓清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迷障,还校园一块净土,是颇有价值的。根据本人的长期体验与观察,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先说说“为师之道”。从世界历史角度看,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崇尚教育的文明古国。无论从中国古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诠释,还是近些年我国专设“教师节”的重大举措,教师历来是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尊重的一个神圣职业。特别是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名望将日益提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教师…  相似文献   

4.
许淑媛 《教书育人》2007,(10):60-62
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传授为人之道,培养优良品德,培育人;“授业”就是讲授文化知识,即教书;“解惑”是指解答做人和文化方面的疑难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教书育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立足于"教"学生"学",着眼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敢于、善于、乐于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质疑解惑。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社会的需要,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也是学校德育的核心。高校直接培养社会建设所需人才,更应加强“做人”教育。  相似文献   

7.
朋友之间相识日久,一旦见面却叫不出或是叫错了对方的名字.不仅大煞风景,更为交友之大忌。真正的朋友,本当“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可连作为“标志性代号”的名字都给忘了,这“朋友”在其心目中的位置也就可想而知了。师生相处,虽说有别于一般的交友之道。但一连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下来,为人师尚不能记住几个学生的姓名.课内课外,一概以“他”、“你”称之,或是张“名”李戴,人与名对不上号,这样的老师,说他“心中有学生”恐怕就有些勉强了。自然,他们欲博得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拥戴。让学生喜欢你进而爱上你的课,恕我直言,恐怕很难。  相似文献   

8.
时下,教育界人士常把“以学生为本”挂在嘴边,写在经验中,更多的学校则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当然,以学生为本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认可,是教育进步的表现。但在实际工作中又如何以学生为本,怎样去做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切切实实地把学生当做人来看待,多数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未必清楚和明确。  相似文献   

9.
针对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我的教育观     
师阳 《教师》2012,(24):21-2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想这指的应该是传做人之道,授学业之法,解人生之惑。一名好老师绝不是辛勤如保姆,牺牲如蜡烛,重要的是做好学生精神上的引领者,把处理事件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一、放养——还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广大教师要学会与学生相处,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给他们留出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13.
杨毅 《陕西教育》2005,(12):27-27
“传道授业解惑”是古人对为人师的理解,“素质教育”是今人对为人师的诠释。它们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教师的任务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成为“匠人”。一、加强教育,树立民族自尊心,培养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学物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无论是古代的四大发明、《墨经》中关于力的描述——“力,形之所以奋也”、著名的回音建筑——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天心石”、山西普救寺的莺莺塔等,还是现代的一箭多星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超导体研制,都足以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4.
目前,反思已被广大的教师接受且应用,学会反思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同样,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5.
吴京梅 《班主任》2008,(11):8-10
1988年,我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后就成了北京市第二中学一名地理教师,至今已有20年,其中担任班主任十多年。特别是最近8年,我一直连续承担高三地理课教学任务。一直以来,我不断地用心去体验生活,体验学生给我的每一次感动。因为这些感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班主任所肩负的责任,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鼓励。为每一位学生搭建有利于未来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命的价值——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阳光教育”。  相似文献   

16.
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 ,固然有其深刻的、复杂的社会和家庭因素 ,但就学校教育而言 ,明显地反映了德育过程存在着严重问题。本文从德育过程 ,剖析学生“双重人格”的成因 ,并提出消除学生“双重人格”的教育策略。一、德育过程的偏差 :忽视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发展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1.思想道德教育停留于且止于知识层面。长期以来 ,人们总说“德育比较空 ,流于形式”。这一方面是指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大道理”灌输得多 ,面对现实的教育少 ;另方面指教育止于知识层面 ,知识灌输一结束 ,教育也完结 ,其“内化”的…  相似文献   

17.
天水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876年,1953年和1978年先后两次被确定为甘肃省重点中学,1992年由完全中学改为高级中学,2000年被评定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进入新课程实验以来,天水一中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探索精细化管理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引导教师"提高教育觉悟,走向教育自觉",为学生铺就幸福成长的道路。日前,记者专访了天水一中校长伏金祥。  相似文献   

18.
陈曦 《四川教育》2009,(6):42-42
【编辑视点】怎样构筑适宜的自主学习空间?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都积累有自己的有益经验,但有些基本的东西却是必须共同遵守的,那就是:自主学什么,才能唤起学生主动意识;怎样学,才能达成学习目标;学后怎样检查、反馈,才能升华自主学习成果:遵循规律,熟悉教材,把握学情,智慧构筑适宜的自主学习空间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杨锐 《现代教育科学》2005,(6):53-53,55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取得教育良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学生与孩子     
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或称为“学生”,或称为“孩子”;孩子是学生,学生更是孩子。“孩子”与“学生”,虽已高度融合,却仍是不同身份、不同意蕴的表征,如同“老师”与“教师”,是不同的色调和境界,明暗不一,高下有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