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评判性思维,存在两种可能的途径,一是使用专门设计的教授学生评判性思维的课程,另一种是强调将评判性思维教学融入到常规课程.前者需要有专门的教师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同时需要新增课程.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后者是评判性思维训练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一种途径.它有助于评判性思维的长期训练,并能够克服单独设置评判性思维课程遇到的困难.就语文教学而言,将评判性思维与语文的知识内容联系在一起,以教学对话为主要方式,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之中培养评判性思维技能,并进而促进能力的迁移,可以有效地实现评判性思维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评判性思维,存在两种可能的途径,一是使用专门设计的教授学生评判性思维的课程,另一种是强调将评判性思维教学融入到常规课程。前者需要有专门的教师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同时需要新增课程。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后者是评判性思维训练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一种途径。它有助于评判性思维的长期训练,并能够克服单独设置评判性思维课程遇到的困难。就语文教学而言,将评判性思维与语文的知识内容联系在一起,以教学对话为主要方式,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之中培养评判性思维技能,并进而促进能力的迁移,可以有效地实现评判性思维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斯腾伯格在著名的三元智力理论中,把人的思维模式分成批判--分析性思维、创造--综合性思维和使用--情境性思维.事实上,这三种模式同样重要,没有哪一种能够替代其他两种.在我们的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检测手段和课堂教学形式往往只重视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检测是很难达到的,而对于实用性思维的培养和检测则甚至是忽视的,这些造成了教育的片面化,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英语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判性思维培养在当今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教育中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评判性思维是就是对事物的性质、价值和真实性等方面做出合理的判断。可通过营造思维文化,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实现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斯腾伯格在著名的三元智力理论中,把人的思维模式分成批判——分析性思维、创造——综合性思维和使用——情境性思维。事实上,这三种模式同样重要,没有哪一种能够替代其他两种。在我们的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检测手段和课堂教学形式往往只重视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检测是很难达到的,而对于实用性思维的培养和检测则甚至是忽视的,这些造成了教育的片面化,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长期教育下形成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定势使学生思维僵化,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作文四平八稳,缺乏新意。在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打破常规、开拓思路,使思考方式多样化,并能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可结合求异思维的多端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从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意识,在立意上求异,在内容上求新求异等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7.
2000年以来,针对传统教师培养模式的弊端,我国部分高师院校对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验。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升级式”的,即由四年本科学士学位教师的培养向学士“后”教师培养模式晋升;还有一些院校采取完善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等措施,进行学士学位教师培养的改革,以增强师范教育的师范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在职业规划教育中缺乏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主体性等问题,提出加强高等院校在职业规划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并结合创造性思维培养中面临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教育方式单一、人才培养模式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从创新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不仅丰富了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的理论内容,而且对培养高职毕业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三因素思维模式是具有丰富哲学内涵的恩维模式,是一种符合逻辑的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对机体各种复杂功能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进行分析。将其应用到护理教育中,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同时培养护生整合性和评判性思维,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黄芬 《家教世界》2012,(24):100
小学生正处在事物认知、思维完善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变得至关重要,而语文作为一门知识面广、发散空间大的学科,从教学教育层面上承担着引导学生创新发展的责任。本文研究了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缺乏创新思维的表现,从具象和抽象逻辑、学习变通性、评判思维上分析了小学生创新思维难以开展的原因,并提出了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模式方法。我们积极倡导教师开展创新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语文课堂上发挥自身主导作用,通过赋予学生质疑权利来培养创新质疑精神,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的创新思维,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校英语专业读写课程中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判性思维作为一种高级的心智活动和思维能力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越来越引起重视。首先探讨评判性思维的基本内涵,然后分析英语专业读写课程中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最后提出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校政教系讲师马文峰与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单少杰合作的长篇论文《中国古典直觉思维概论》,在《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发表.作者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考察了中国古典直觉思维的特点,认为:在形式上,它表现为一种直接性思维,即思维主体对于对象的直接把握.这种直接把握具有突发性、超逻辑性和超语言性.在内容上,它主要是一种整体性思维.其一,思维主体本身作为整体进入思维过程,即思  相似文献   

13.
本科教育大类培养模式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下位概念,是我国传统专才教育模式改革的产物,是在专才教育模式和通才教育模式之间呈现的一种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其具有整合性、个性化、本土性、系统性等特征。进一步深入推进本科教育大类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把握改革总体方向,选择适合的通专结合的大类培养模式;尊重学生个性,服务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从国家制度和学校层面,坚持渐进变迁的改革路径;抓住招生口径、课程设置、专业选择、教学管理等关键要素,进行系统改革。  相似文献   

14.
创新思维是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以人的认识的深刻性、灵活性、评判性为基础,是一种高层次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初中历史新课改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思想为指导,为实现持续不断地供应心理健康教育人才而形成的稳定的人才培养组织形式和教育运行机制。它主要包括科班式的学校培养模式,和半路式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两种类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目标缺乏专业性、内容缺乏侧重性、过程缺乏主体性、评价缺乏实践性等弊病,但也出现了可喜的发展趋向,包括培养目标趋于专业化、层次化,教学内容侧重宽口径、个性化,教学过程趋于主动性、创造性以及评价效果强调可发展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在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本科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 ,必须具备由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评价标准构成的教育体系 ,但这种体系远未完成。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院校 ,大多是近几年升格的专科学校 ,在应用型本科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 ,尚处于学习和试验阶段。我们在承担国家“十五”立项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机械类子课题的研究中 ,通过探索与实践 ,初步形成了理念新、有特色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  相似文献   

17.
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在中国高等学校同时展开,两者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别?应当如何对待?本文在对这两种教育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从"名正言顺"的角度,在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整体层面上,无论在教育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通识教育"的名称都是不合适的。而文化素质教育则是统贯本科教育的全过程的,它既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也可以成为一种教育模式,具有可操作的运行方式。但是,作为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一部分或一个阶段,通识教育从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都是有意义的,其目标是为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和有教养的人。这与文化素质教育是相通的。通识教育可以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实施方式,与养成教育共同构筑起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方式。作者提出了包含通识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架构图,并对不同类型高校提出了多样化的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8.
评判性思维能力乃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其从事科学研究必备的基本能力。在历时一年的研究调查中发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的提高,同时,外语专业研究生与非外语专业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过程的差异性导致了他们之间评判性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在中国高等学校同时展开,两者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别,应当如何对待?本文在对这两种教育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从"名正言顺"的角度,从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整体层面上,无论在教育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通识教育"名称都是不合适的.而文化素质教育则是统贯本科教育的全过程的,它既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也可以成为一种教育模式,具有可操作的运行方式.但是,作为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一部分或一个阶段,通识教育则无论从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都是有意义的,其目标是为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和有教养的人.这与文化素质教育是相通的.通识教育可以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实施方式,与养成教育共同构筑起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方式.作者提出了包含通识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架构图,还对不同类型高校提出了多样化的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业内     
正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是一种注重趣味性与探讨性、培养新生思维与学习方法的课程,教授知识并不是它的主旨。对于新生来说,培养探究精神、学会自主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中国计量学院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海芬"‘新生研讨课’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中与高校间教育模式断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