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客家人作为汉族民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要了解客家和客家文化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切入,本文从梅州华侨、华人往来海内外的家族信件——"侨批档案"作为切入点,探讨客家华侨在近代历史中从自然形成的草根档案等尘封的记录,通过梳理和剖析,从中挖掘和研究以"客家方言"并无关系的江湖土语——"下市话"从出现、形成、发展和逐渐走向失传的历史过程,我们认为在纯正"客家方言"集中的梅州地区,出现所谓"下市话",对它进行抢救性的挖掘、保护、传承这对研究当代的客家文化、华侨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岭南地区的广东省内,广府、潮汕、客家和雷州四大汉族分支民系形成丰富的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以村落空间为载体,岭南传统村落营造形成具有社会教化功能的教化空间.教化内容与空间形态相契合,体现多重文化价值.具体表现为:环境教化空间,传递生态文明价值,建构和谐人居环境;伦理教化空间,体现社会治理价值;德育教化空间,蕴含美德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客家本是一个因迁徙而生成的民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移居始终未间断。宋元后,客家人又开始向海外迁移,现分布于世界各地,东南亚、北美、欧洲、非洲等均有较大规模的客家族群。关于客家的书写早已有之,伴随社会的进步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人类的传播介质也由语言文字转向音频影像,客家文化的传播也进入了影像表达时代。在媒介化社会,影像似已取代文字文本而成为元媒  相似文献   

4.
魏丽 《文化学刊》2008,(5):162-165
客家人作为汉族南迁而来的一大支系,在服饰文化上,既保持了中原汉族服饰的特点,又融入了当地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特点;同时,客家传统服饰也具有其特殊的文化特质。客家传统服饰是千百年来广大民众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积累的精华,在中国民族服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基本内容的"四德"建设,其之于今天,更加凸显基础性、现实性和紧迫性的重要作用。具有悠久历史的客家古邑家训,其教化理论和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伦理宝库里的智慧精华,其要旨在于训以育人、养德、治家、担当,是当今实施"四德"建设古为今用和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客家古邑家训内涵"四德"的传承及其生活实践采用了奖惩结合、情法并用、寓家于族、祀学合一、榜样示范等多途径和多形式的草根教育和传播方式,讲好了客家家庭家族的人物故事,形成了一套独具民系特色而行之有效的传统教育体系。其教化之道,无论对当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构建,抑或是个人美德、职业道德的修成,都具有独到和特殊的教育作用,可以示范。  相似文献   

6.
位于广东省南雄市城北9公里处的珠玑巷只是一条1500多米长的古老街巷,却在岭南的人文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这里是广府民系的祖居地之一,同时也是广府文化的源头。它孕育了其南迁的后裔,散布在珠江三角洲、港澳及海外的就多达数千万人。现存的珠玑巷,全长1500多米,路宽4米多,路面用鹅卵石铺砌而成,巷内两旁民宅祠堂夹道延伸,还有古楼、古塔,古榕、古桥、古井和古建筑遗  相似文献   

7.
叶春生 《文化学刊》2013,(4):135-138
民俗语言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民俗文人事象,正是通过这些地域民俗语言的言传身教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本文以深圳地区的本土民居(含广府、客家两民系)所操的待业粤方言和客家方言为研究对象,指出人群混杂、言言交错的现象普遍存在,语汇、语态、语音都折射出这一地域民俗的特异涵义,要仔细体味领略,充分利用这些语言资源,进行立体研究,使民俗语言这一学科确立起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需求层次不断推进,"文化体验+旅游"的模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推崇。文化体验对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直接影响区域旅游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对此,本文以梅州客家文化旅游产品体验性开发为例,指出整合市域内各文化旅游资源、完善系统实现体验性开发,注重旅游产品开发、提高品牌效应,整体规划分类体验、激活客家文化助推客都经济,是其旅游产品体验性开发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四海飞絮     
台北举行第三届传统美食节 台北市第三届传统美食节8月4日开幕。客家的汤圆、闽南地区的烧肉粽、原住民的小米酒等吸引了大批的台北市民,游客争相品尝。 台北市的小吃历来备受各地观光客的青睐,此次传统美食节完整地展示了台北多元的小吃文化。圆环及西门是台北最著名的两个小吃市场,此次美食节专门为两地的小吃摊贩布置了一个主题区:而原住民小吃主题区,也使人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可以感受别有风味的原住民文化习俗。 美食节上还有不少精彩的现场表演以及亲子互动、烹饪教学等参与性活动。  相似文献   

10.
以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代表的"汉写民"小说,试图以汉族作者身份虚拟少数民族视角,构建故事话语层和内容层的整体圆满。然而,迟子建无意识带入的汉族文化视角已然将少数民族故事"景观化"。纠正浮躁,促进民族文化天然融合,才是"汉写民"文学的题中正义。  相似文献   

11.
客家祖地龙岩市,以其独特的客家文化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台胞,成为全国对台客家文化交流的热点和基地。文化交流活动频繁台湾各界高度关注“清明时节雨纷纷,千万台胞回龙岩,祭拜先祖敬睦宗,本是中华传统情。”这是每年清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明儒重民观的概述和探析,阐明自先泰儒家以来对重民观的承继与发展,即从"以民为本"的重民观发展到"由民为本"的重民观,尤其是黄宗羲的"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天下为本,君为客",君臣都是"天下的公仆";废"一家之法"以及"公天下"的政治理想,把学校视为议政、参政、教育、监督的机关等,全面系统地发展了民本思想的重民观,并且向近代民主主义的民本思想转化,极具进步意义,对现代文明也有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珠玑巷"位于广东省北部的南雄市北面,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它不仅是中原汉族移民通往岭南的必经之路,也是瑶族迁徙两广的重要交通要道。探讨瑶族文献中的"珠玑巷"地名,对了解瑶族族群的迁徙、接触及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方言则是民系的重要特征之一。吴语区青少年对吴语的熟练使用比例远低于北方官话等其他中国方言。宁波话属于吴语语系,本文以吴语方言为切入点,以吴语宁波话为调查研究对象,探究吴语使用比例极低的原因,提出保护吴语的对策,以期让吴语方言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5.
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源自陆元鼎先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民系、民居与现代村镇居住模式研究”,是中华民族形成时代背景下构建的一种以中华民族支系(民系)为文化牵引的关注民居建筑本体的建筑学文化研究方法。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具有自主知识体系形构的方法根基,是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核心表达,呈现出知识体系自主建构的新时代诉求。不仅如此,以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的现代语境为基础,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学发展阶段经历了从民族主义建构下的文化规范确立,到实证主义统摄下的系统规律探索,再到当今极具后现代性的对人居环境意义的探寻三大历史阶段,从价值论的角度探寻其范式变革则呈现出从“民族主义中心论”到“实证主义中心论”再到“人本主义延伸论”的范式转移。研究最后从中国历史建筑研究中的民族文化规范确立、中国实证建筑学研究中的科学文化观主导、中国当代建筑史学研究中的“后现代性”呈现3个阶段,解读中国现代建筑史学框架下民系民居文化理论从建筑的文化规范到聚居的文化意义之范式变迁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德治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传统文化是德治的重要资源,是以各种非正式制度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该文基于对陆川客家传统文化及其孕育的客家精神的田野考察,认为陆川客家族群在长期的迁徙和生活中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指出和论证陆川客家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家风传承、村规民约等是很好的德治资源和德治载体,并总结陆川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德治的成功经验,也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该文从理论上论证了陆川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德治的关系,并评价了陆川优秀客家传统文化融入陆川德治的治理实践,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陆川经验。  相似文献   

17.
近一段时间,在中国民歌歌坛流行着 一个说法,预言“四大民旦”将要被“四小民旦”取而代之。这“四大民旦”指的是彭丽媛、宋祖英、张也、于文华(原来这个位置是董文华,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由于文华顶替),而“四小民旦”则是曝光率不相上下的张燕、祖海、汤灿和陈思思。 不过,在“四小民旦”里,陈思思应该算是资格最老出名最早的一个了,她是中国流行歌坛第一位签约的民歌手,在中唱广州公司颂今音乐工作室的包装下,曾成功地推出了《情哥哥去南方》、《刘三姐>、《中国女孩》三盒个人专辑。特别是《情哥哥去南方》这首歌与于文华的《纤夫的爱》一道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新民歌热潮,陈思思也由此走红。  相似文献   

18.
安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3省交汇处,西倚巍峨险峻的太行山,东连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是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安阳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宋代民族英雄岳飞就是于公元1103年出生在如今的安阳市汤阴县。  相似文献   

19.
文化河源视域下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事关河源的未来发展,事关客家文化的保存、弘扬和繁荣。本文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释义,阐明了加快发展基于"客家古邑"的创意文化产业的背景和必要性,提出了河源市基于"客家古邑",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镜鉴,进而就推进客家古邑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羌寨作为羌族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原生态场,是羌族文化的物质与精神载体,也是羌族文化最具体的固态表现与最鲜活的表现领域。透视羌寨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当前羌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真实情况。羌族村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应首先培养羌民的民族自信,唤起羌民的民族自觉,提出构筑原生态的羌族村寨,发展羌族村寨的文化经济,加大羌族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培养,从多渠道和多层面拓宽羌族村寨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