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朱绍禹先生说:“给课文作注,要注得准确无误,就要求编者是造诣深厚的语文学家;注得适应教学需要,就要求是精通语文教学规律的语文教育家:课文内容涉及百科知识,又要求编者是个杂家。”应该说,我国语文教科书中的注释内容准确,安排严密,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整体上说,语文教科书中的编者语、单元主题词、课文导读、注释、练习及课文中的旁批评点文字等都可统称为助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主要是为了帮助、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而编写的。当前人们对教科书助学内容的批评很多,其中不乏  相似文献   

3.
从整体上说,语文教科书的编者语、单元主题词、课文导读、注释、练习及课文中的旁批评点文字等都可统称为助学内容,因为这内容主要是为帮助、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而编写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大纲》第五部分要求:学生要“仔仔细细”地读课文。“仔仔细细地读”,当然就包括读课文(或材料)的注释。课文注释,重要的地方才注,疑难的地方才注。在近几年的语文高考、会考中,课文注释部分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有些试题直接或间接地来自课文注释。例如,198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第三题,要求指出下列成语典故  相似文献   

5.
翻读语文课本,在课文正文页下,都见有“注释”(亦称“页下注”)。对待课文的“注释”,有的学生不很重视,他们或许认为,读书主要是读课文,至于“注释”则可读,也可不读。他们不知道,其实“注释”是很重要的文字,它们是教材编者根据阅读要求精心编制的,扫清阅读障碍是一个目的,提示学习方法,培养探究能力是又一个目的,因此,“注释”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时,认真阅读“注释”是忽视不得的。  相似文献   

6.
《国语》作为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终于被介绍给新世纪的中学生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14课就是被誉为“《国语》压卷之作”的《勾践灭吴》,可见此套教科书编者选文的眼界比较开阔。然而,本课文的注释及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译文却有诸多疑点或讹误,使人颇感美中有足。笔者斗胆挑剔几处,分析于此,以就教于方家。其一“会稽”读kuàijī吗?课文选自《国语·越语上》,又题《勾践栖会稽》,其首句为“越王勾践栖于会稽②之上”,教材59页注“②犤会稽(kuàijī)犦山名,在今浙…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中的课文《劝学》为切入点,就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普遍忽略的三大问题与编者商榷。  相似文献   

8.
傅登顺 《江西教育》2010,(12):22-23
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以下简称“单元教学”),前人早有说法,《课程标准》也有规定,教师也有这方面的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照样不管你教科书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编,我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一项内容一项内容地教。教科书编者的意图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了两张皮。很少有教师对单元教学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和维护,忽视单元教学成了教学的惯性行为。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一册选用了周瘦鹃的《杜鹃枝上杜鹃啼》一文。教材编者在课后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通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东拉西扯’、貌似纯知识介绍中,含蓄婉转地表达的感情。”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这篇课文的“课文说明”第三段中,认为“这篇文章,就没有  相似文献   

10.
一、语文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以下简称"单元教学),前人早有说法,课程标准也有规定,教师也有这方面的意识。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照样"不管你教科书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编,我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一项内容一项内容地教"。教科书的编者意图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了两张皮。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中的注释,有的值得商榷。 1.“乞”当注释为“给予” 原文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课文注释“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此注似有不确。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以下简称“教参”)对文言文疑难词句一般都有注释,这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极大方便。但笔者在备课中发现,教科书有些注释语焉不详,教参注释也存有疑点,这给师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带来一定困难。对此,笔者不揣谫陋,择取三例,略陈浅见,以就正于教科书编者与教学同行。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六·三制语文教材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教材,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占教材三分之一的文言文篇目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文精当,符合初中生的学习要求。但美中不足的是:在选文的注释及讲解方面(包括人教版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有部分篇目存在着失误及值得商榷之处,现将其一一列出,以求证于大方之家。一、失误之处1.第五册《诗五首·己亥杂诗》145页注⑦中说:“‘己亥杂诗’共350首。”这一注释首先与《教师教学用书》(简称《教》,下同)上的课文说明不符。《教》中的课文说明引龚自珍《与吴虹生书》称…  相似文献   

14.
谢云秋  刘汉华 《语文知识》2000,(10):51-53,43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职业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一册选有《促织》一文,课本编写者为课文词句所作注释文字,有些似不尽妥当。笔者兹作辨析如下,与编者商榷。一、有古陵蔚起“(成)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句间“有古陵蔚起”一语,课本注释是这样注的:“有古坟高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的意思。”(435页注⑤)注释中为“蔚”单注的文字说,“蔚”本指“草木茂盛的样子”,句中是用的引申义,为“高大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有关语法知识编写的主要特色是“精简内容,降低难度;深入浅出,力求好懂;结合课文,重在运用;反复训练,提高能力。”这是结合义务教育大纲的要求,对语法知识编写的一次新的有意义的尝试。这套教科书使用至今已整整四年了,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感到语法教学在精简内容,降低难度等方面确实体现了编者的意图,使教与学都较轻松;但有的地方使教者较为苦恼,在此,谈谈个人的粗浅感受:1.短语。只讲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五种短语,不涉及其他,目的是达到“基本、简明、实用”。而在语言的实际…  相似文献   

16.
近日,我读到一个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五年级下册语文。其中有一篇名为《孔明借箭》的课文,教材编者在解释“孔明”“公瑾”“子敬”时,分别注为诸葛亮、周瑜、鲁肃的“别名”。我认为这样不妥,应分别注为三人的“字”。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中,应用单元结构意识来解读课文,从而落实编者的意图。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了作为教材的文本的价值提升,更加强调了教材是阅读教学之本。  相似文献   

18.
期末考试即将来临,有些家长想辅导孩子复习,却不知从何入手,复习哪些内容。我从教科书编者角度谈谈应该怎样辅导一年级小学生复习语文。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主要有五种课文类型(“入学教育”除外):汉语拼音、看图读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2011年第1期发表了黄灵庚、黄吴两位先生所写的《语文课本古诗文注释补正》(以下简称《补正》)一文,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中的八个注释提出质疑,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对某些“补正”有不同的意见,特撰此文,并在篇首表明对课文注释的几点看法,以标示编者的态度,同时就正千方家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又称“教参”,是“按照每册教科书的内容编写的辅导教师教学的用书。它按照教科书的课文说明、教学目的、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指导的提示、应准备的教具、试验和实习作业的指导、对优等生的补充习题、对后进生的辅导要点以及供教师参考的注释、说明和教师进修读物的索引等有关资料。”①它的性质只能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参考资料,而不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更不能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圣旨。笔者通过对所在地区十几所高中的调查,发现高中语文教师使用的各类教学用书有近十种。这些用书基本围绕“应试”教育的培养目标,沿袭了传统语文教育分析讲解的模式与方法,忽视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美育资源和人文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