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想  袁丽 《湖北档案》2023,(5):32-33
<正>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民族的希望。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翻开历史档案,我们也能看到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篇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电影中呈现的青年的分析,本文认为"青春"和"青年"的概念是浸透着各种文化政治的且被各种社会政治力量解读的话语。以《青春之歌》和《世界》为主要分析文本,笔者梳理了社会主义革命青年向新时期青年的电影呈现的变化。笔者认为电影文本中所呈现的"青春"已经超越了"年轻人"的生活经验和实践而成为现代中国文化政治的最主要的一个隐喻。而这种文化政治,同样建构了我们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主导的"现代性"的认知。最后,本文将指出"青年"作为一个抽象的且理想化的符号对中国文化政治和中国现代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之声特别策划《青春英雄》为例,探讨在新时代大势下如何做好青年典型报道,引领广大青少年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作者认为,新时代做好青年典型报道,应发挥"青年影响青年"的优势,着眼青年价值观养成与青年动员,抓住奋斗精神与自信品质,并在贴近当代青年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李氏身材不高之青年,发稍长,长脸,血色不足,目带才气.手小.态度颇诚恳,同时又让人感到神经敏锐.第一印象不坏,恰如细摸细而强韧的钟表发条……李氏道,如何改造现在之中国?要解决此问题,不在共和,亦不在复辟.这般政治革命不能改变中国,过去既已证之,现状亦证之.故吾人之努力,唯有社会革命之一途……"[1]  相似文献   

5.
<正>青春,盛开在时间里,怒放在生命中。青春在握的青年,天马行空、自信飞扬,领社会风气之先,是民族的希望,两岸的未来。梦,在他们的怀中绽放,单纯、热烈、绮丽,且一往无前。青年之梦,就是民族的未来之梦,所谓"会当击水三千里"!以青春,会青春。以梦想,圆梦想。青春就是共同的语言,梦想就是打开心灵的密码。以青春为名,聚合两岸青年,共逐青春梦想。海峡卫视,见证青春,创造未来。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曾经说过:"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青年永远是激情与活力的代言,青春永远同光荣与梦想相伴.然而今天,当我们翻开报刊、连通网络后发现,"公德意识的淡薄"、"奉献精神的缺失"、"诚实守信的漠视"这些标签又常常被贴到了青年的身上.的确,在当今社会意识形态不一,价值取向多元,利己与利他的较量、虚名与浮利的诱惑,这些都时刻在挑战我们的道德操守.  相似文献   

7.
周祥 《青年记者》2016,(20):70-71
青年是电影艺术的创作主体与消费主体,而青春则生动地点缀着人生的色调与艺术的主题.伴随着电影导演对青春的反思回望、坚守蜕变、消费茫然,青春电影彰显着时代底色并踏寻着文化的足迹,了解当代中国青春电影的文化母题与价值审视,是窥视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及挖掘其价值的重要密码.  相似文献   

8.
赖勇 《声屏世界》2000,(11):28-30
中国电视业竞争之激烈众所周知,而电视节目之繁杂也人所共见。打开电视机,几十个频道,上百档节目令观众眼花缭乱,难以取舍。然而,纵观各个频道,我们发现:真正服务于青年这一特定社会群体的电视节目并不多。目前,除了中央台的《十二演播室》之外,仅有北京台的《我们》,上海东方台的《青春波》和湖南台的《新  相似文献   

9.
朱伟清  钱宁 《视听界》2000,(4):54-54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一切都需要创新,作为一个电视工作者,对此感触更深。电视是一个年轻的事业,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青年一样,每时每刻都散发着青春的气息。青年需要创新,需要活力,而一成不变的装扮会令他老气横秋,头脑守旧的思维会使他跟不上时代,故步自封的行为模式会使他始终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电视就是这样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事业。  相似文献   

10.
吴薇 《兰台世界》2013,(S4):16-17
青春如云霞,光彩熠熠;青春似白杨,生机勃勃。青年是李大钊先生眼中的"人生之春、人生之华",是毛泽东主席口中"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青年人有理想有抱负,梦想着能在广袤世界大有作为,有梦想才会有目标,有希冀才会有奋斗,身为80后的我就是奋斗列队中的一员。梦想起航2003年大学毕业的我,怀揣着对未来事业的美好遐想,澎湃着青春热血。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中的美多彩绚丽,武汉晚报“江城搜美”栏目以“青春之美”为着眼点.此处的“青春”并不仅代表年轻,而指独属青春的活力、真诚、恣意、纯洁,这是城市女性最大的魅力,也是如今都市人普遍追求的生活态度.我们做的是栏目,但我们追寻的是全新的都市人精神、最前沿的女性美丽潮流.  相似文献   

12.
赵华煜 《民生周刊》2023,(19):78-79
<正>“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当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科学家的殷殷嘱托。建设现代化科技强国不在一朝一夕,一时半刻,而是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接力奋斗。青年科研工作者应成长为老一辈科学家合格的传承者、接班人,担当好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领路者、排头兵,厚积薄发,敢想敢为,用无悔青春开辟出革故鼎新的科创盛世。  相似文献   

13.
省图书馆学会和《图书馆》编辑部五月四日在湖南大学图书馆联合召开了首次青年会员信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二十余位同志来自省会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学研究单位图书馆等系统。这次会议根据青年的特点,除了座谈还组织了参观游览和交谊舞会,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参加这次信息交流会的不少青年同志已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崭露头角。一些同志近年  相似文献   

14.
著名编辑家赵家璧先生写过一本书,叫《书比人长寿》。的确,一本好书可以传之后世,生命不衰,远比人的寿命长。而一个优秀的刊物何尝不是呢?在中国近代期刊史上,《中国青年》就是刊比人长寿的一个特例。它从1923年创刊至今,跨越20、21世纪的八十五年。在八十多年的腥风血雨中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而青春常驻,容颜不老,至今仍然健康茁壮地成长发展着。  相似文献   

15.
《兰台世界》2013,(Z4):16-17
<正>青春如云霞,光彩熠熠;青春似白杨,生机勃勃。青年是李大钊先生眼中的"人生之春、人生之华",是毛泽东主席口中"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青年人有理想有抱负,梦想着能在广袤世界大有作为,有梦想才会有目标,有希冀才会有奋斗,身为80后的我就是奋斗列队中的一员。梦想起航2003年大学毕业的我,怀揣着对未来事业的美好遐想,澎湃着青春热血,洋溢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大陆第一部公认的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出现至今,青春偶像剧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同时,由于青春偶像剧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使得青春偶像剧成为当今电视剧生产和消费的热点。那么青春偶像剧到底具备怎样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得到众多青年受众群体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青春读物并不是单纯的文学、文化读本,还承担着形塑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任务,何种的青春观是青春读物能否发挥、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其应有作用的根本性要素。当前青春读物在价值取向上着眼于个人、局部、当下的"亚青春观"现象较为明显,而且市场化、商业化原则对之有挪用、放大的趋势。要通过健全的管理监督手段与良好的宣传奖掖制度,强化主流青春读物的活力与吸引力,在有效吸取"亚青春观"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探索一条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青春观的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8.
陈敏 《传媒》2022,(3):25-27
近年来,《中国青年》杂志始终坚守"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的宗旨,高擎理想信念,坚持思想引领,团结青年跟党走;始终做青年的良师益友,讴歌青年英雄,自2018年以来推出了系列青年榜样,描绘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图谱.  相似文献   

19.
续写青春历程──访中国青年杂志社社长石国雄许明近年来,我对中国期刊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收集史料的过程中,《中国青年》是我重点关注的期刊之一。因为在中国的青年期刊家族中,历史最悠久、杜会影响最大的刊物,当推《中国青年》。这本刊物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又...  相似文献   

20.
见明 《报林求索》2009,(3):30-31
<正>在中国东北广袤、辽阔的黑土地上,在蜿蜒流淌的浑河之滨,有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一座焕发了青春与活力的城市。她,就是中国沈阳。城市源头沈阳的历史源头是新乐遗址。新乐遗址位于黄河北大街龙山路1号,新开河北岸黄土高台之上,北陵公园的西侧。七十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发现沿沈阳市北郊西起塔湾,东至东陵天柱山的黄土岗上有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的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