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德国的普通学校,几年来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本文特介紹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几个特点,供我国教育工作者研究参考。一 長期的资本主义和法西斯統治所遺留的思想毒素,以及目前德国所处的分裂狀态,都使民主德国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許多困难。但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也形成了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極其重要的特点,这就是:强調正面說服教育,工作方式多样化,工作态度耐心,細致,尊重学生的意志和循循善誘,避免生硬的政治說教以及簡單粗暴的批評斗爭,沒有繁瑣的要求和不必要的拘束。可以举以下的事情来說明这些特点: 卡尔·馬克思城康明斯基中学的学生很直率地告  相似文献   

2.
建国三十三年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它是办好我国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一支依靠力量。长期来的实践证明,搞好师资队伍的整顿和建设,加强师资的培养和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一项战略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办好高等学校,解决好教育、科研这项战略重点,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切实加强师资的培养和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二战以后,台湾的师范教育几经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根据台湾教育的实际,逐步与世界师范教育接轨。1994年,《师资培育法》的出台,标志着台湾师范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总体来说,台湾的师资培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师资培养实现高学历和多元化台湾的师范教育始于1...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社会变迁和特殊教育的发展,我国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在观念、体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与时代发展不同步的地方,并由此产生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在简单回顾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目前关于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培养模式、培养层次上的三个争议问题做出分析。作者认为,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应逐渐倾向于在普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中进行,培养模式应以不分类为主,培养层次也应由过去的中师提高到大学本科水平及本科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5.
亚洲国家特教师资培养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阐述了亚洲各国在特教师资培养方面的高学历化、法制化、多元化、普及化等特点,并探讨其对我国特教师资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高效益、高质量哪里来?主要来自人的积极性、责任感,来自人的创造精神。高校师资管理的实质,是学校管理者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调动每一个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知识、才能的潜在作用,使他们胜任愉快,全力以赴,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学院,特别是地市一级教育学院,大多属于新建,办学历史短,师资队伍从总体上来说,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不如师大、师院,也不及师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否搞好师资队伍的管理是办好教育学院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培养的深层问题主要是:没有专业、系统的岗前教育;在职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处于较低水平;缺乏配套的保障、支持系统;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我们要学习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寻找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外都十分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选拔有志于教育工作的高中生进入师范院校学习。如在苏联,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学生报考师范院校,采取了下列四条措施:①在中学开设教育学科课程。有不少中学在高年级开设心理学,教育学等选修课,选修教育学科课程的学生可优先录取到师范专业。②举办“未来教师学校”。这种学校设在师范院校或中学,每周星期天活动,由师范院校、师范学校优秀教师讲课,使中  相似文献   

9.
德国的经验表明,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与民族进步的关键,也是个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生产力形成互为因果的良性互动关系,被看作是实现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德国之所以拥有优质高效的职业技术教育,重要原因之一是拥有一支力量雄厚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0.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及其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关于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的研究对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国职业教育至关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的研究来总结其特点,以期对我们能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建立一套与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相匹配的职教师资培养体制有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及其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德国之所以拥有优质高效的职业技术教育,重要原因之一是拥有一支力量雄厚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这支师资队伍的形成又仰赖于德国出色完善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德国通过健全的法规体系确保高质量的职教教师队伍,以培养具有“双师型”的职教教师为核心目标。德国的职教教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培养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际上一些职教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教师资培养实践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将其特点结合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不同方面和问题给予呈现,对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新途径和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改革方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国际职教师资培养的特点与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职教师资培养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教育实践呈现出,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实践能力,对生源质量的高要求.完善严格的职业资格认定体系,开放式、分阶段地培养职业教育师资,规范化、制度化的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重视兼职教师的培养等特点与趋向.  相似文献   

14.
邢波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187-188
中学的体育教师,来源于各体育学院和师范院校体育系的毕业生,他们是中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也是我国体育基层工作的创造者。因此,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着中学各项体育工作的质量和向国家输送合格人才的大事。笔者通过带教学实习生,对体育院系培养中学师资人才有了几点自己的认识。一、近几年体育院系大学生教学实习的情况通过与体育院系教学实习生的交谈,以及观察他们的教学情况,普遍反映出了实习生存在下列一些欠缺之处。(一)对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认识不够体育院系教学实习生对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热情不高,工作没积极性,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信心不高。引起这种想法的原因有两点:(1)体育院系在招生来源上存在的问题。由于有体育特长的高考生,愿意报考文理科普通高校而不愿报考体育专业,同时,许多高考生文化课成绩达不到文理科普通高校的分数段,却都来报考体育专业,以寻找就业机会,使文化课成绩上升,许多身体素质好,多年从事体育运动的学生落榜。(2)在上学期间对学生进行热爱体育教育工作的教学认识不够,从高校生变成中学体育教师在心理上还没有准备。(二)运动技术不够全面,专业也不够突出,业务能力不够全面来校实习的学生普遍存在运动技术掌握得不全面,对于自己专...  相似文献   

15.
近来不少中小学教师来信询问关于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的一些问题,本刊记者就此走访了河南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的有关负责同志。现将诸问题归类,作如下答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教育理论研究出现了“对策热”和“预测热”。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由于它在我国的急速发展,由于它在1987年以后的几次摇晃和“回缩”,由于社会各界、各阶层对它众说纷纭,更引出了接  相似文献   

17.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首先要有大批合乎要求的师资。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原因,我国教师队伍十分匮乏,师资的培训问题尤为紧迫。然而,四化基业正值草创,国力尚未雄厚,以现有财力不能充分满足师资培训的需要。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师资培训的经济效益,花费较少的资金培养训练  相似文献   

18.
省政府发布《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以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发展势头良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保障了“两基”目标的实现和“两全”的实施。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都认识到,谁在教师素质提高上抢了先,谁就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抢占了制高点,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存在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思想认识问题   教师继续教育火热的背后,其主要推动力是晋级和履职考核,继续教育还不是教师认识提高后的自觉行动,不少教师可…  相似文献   

19.
我室受国家教委师范司的委托,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下,对“特殊教育(以下简称特教)的现状、发展规划与师资培训”进行了研究。 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特教的现状和发展规划中的问题;为适应特教发展,探讨师资培训的改革;为建立师资培训的体系提出建议。 研究的内容是:省、市二级行政部门的发展规划、面临的问题、师资培训的需求量;各类特殊学校的现状、教学改革、教师的素质与专业培训。 研究的方法是:通过阅读材料和对实验点的调查,把问题汇集起来经过整理,明确盲、聋、弱智儿童的教育和教学改革方向;举办以课题为主的全国征文,选中50多篇。  相似文献   

20.
高等师范院校如何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具有本科学历的小学教育师资,这是我国师范教育体系层次结构调整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中遇到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实践体系等方面谈谈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