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之友》2012,(26):48-49
我家大伟已经十三岁了,个头跟我一般高,像个小大人一样。他性格还行,人缘不错,老师、同学都挺喜欢他,但这孩子有一些学习和生活习惯很不好,让我很头疼!大伟的房间乱得简直没有落脚的地方,书桌上总是乱七八糟的,各种资料东放一本,西放一本,常常是做作业找不到本子;他注意力也  相似文献   

2.
李滢 《成才之路》2013,(11):77-77
我们应坚持不懈地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儿童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多。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读好书,写好字的好习惯,养成好习惯有利于学生成才。一、读好书,启迪我们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将这两句话合二为一,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也有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前辈的教诲使我们明白更清晰的道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当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人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一半分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是啊,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应从细微处着手,教育每位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成就光明未来。  相似文献   

5.
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每个人都应当具有的,这一习惯的培养也是我们学校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邹海明 《成才之路》2013,(12):40-40
我从教十来年了,做班主任工作也有十来年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充实的,因为我们的努力能让学生快乐成才。我认为班主任要强调责任感教育,因为责任心的有无或强弱关系到一个人的发展程度。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纵有再高的才华和天赋,也很难发挥出生命真正的价值,很难适应社会生活。我  相似文献   

7.
苏银霞 《成才之路》2014,(21):11-11
新课程改革不同于以往课程改革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教师就是课程,教师的教学能力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凸显过。而教材的编写大都立足于城市孩子的生活实际,如果把那些教材所给的资源用在农村孩子的身上,显然是不适合的。特别是“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学生只有在他们熟悉的有体验的教学情境中,才能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才能得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所以,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充分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如何开发“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让它能丰富农村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成才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课程资源开发围绕教学目标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品德与社会”课堂上经常能看到某一个资源的运用,只是起到了吸引学生眼球的作用,没有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的“走进汉朝“一课,教学的其中一个目标是让学生感受汉朝的当时生活文化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产生的深远的影响。于是教师带领学生探索了丝绸之路是怎样开辟的。教师没有多少讲开辟的原因,而是把很长的时间用来让学生看视频,出示的是滚滚的大河、茫茫的雪山、荒凉的沙漠……显然教师出示这些是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张骞出使西域的不容易,但其实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汉朝人的生活与我们当代人的联系上,这样就需要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更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8.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新课程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那么,怎样的"活动"是合理的、恰当的?哪些活动是真正有效的?设计课堂活动应注意些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并研究。  相似文献   

9.
金娟 《成才之路》2013,(32):I0002-I0002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教育准则。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必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成才。  相似文献   

10.
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毋庸讳言,由于我国高校近十年来急剧扩张,大多数高校在育人和提高教学质量问题上,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上。然而,学生成才与否关乎"教"与"学"两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所以,如何激励学生  相似文献   

11.
王绍民 《现代教育》2003,(14):24-24
由于受普高热的影响,职高生源量普遍较低,具体表现为:品德行为偏差、学习困难、心理缺陷等。在职业学校的三年时间里,如何培养学生人人成才,是有规律可循的。据笔者观察和思考,职高生成才的过程性培养大体需经历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研究课题。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人的品德发展、智力发展、情感意志发展三方面内容。本文从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对该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才方面所作的探索进行了总结。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紧紧抓住人的全面发展这条工作主线,有计划有步骤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院各项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丽 《成才之路》2013,(33):67-67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解题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审题。只有正确审题,理解题意后,才能正确地解题。那么,怎么才能正确审题呢?我认为要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让审题渐渐成为一种习惯,才能使他们成才。  相似文献   

14.
吴铭 《成才之路》2009,(11):I0004-I0004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孩子能成才是父母最大的安慰,孩子成才是父母付出后最大的收获。但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才,我认为作为家长应该做到:  相似文献   

15.
习惯亦作习贯。原谓习于旧贯,后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终身受益。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反思,从预习、阅读、小组合作学习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真正的实现政治课堂向学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申文成 《成才之路》2013,(10):15-15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促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求知欲,并为之不懈追求,进而产生获得知识、掌握能力的动力。作为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务必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力促学生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进而实现课堂高效,让学生快乐成才。  相似文献   

17.
赵芳 《成才之路》2013,(24):60-60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学会与他人合作是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一大途径。因此,教师要结合体育课堂的教学范例,阐述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合作学习的作用与意义,从而让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很大的益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更是中小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在中小学时代要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有:  相似文献   

19.
20.
家长在爱孩子和为孩子创造“幸福童年”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主动发展和适应的能力,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这要求家长做到:(1)对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