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几十年以来,西方文论多用于阐释中国古代文论,使得中国古代文论出现了"失语"的状态。从文化解读看,中国古代文论的活力显然不足,怎样增进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间的对话,成为了现代文学研究的主题。对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当代文论的文学研究,是一种对语言行为的研究,主要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以实现两者间的进一步融合沟通。本文主要阐述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当代文论间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2.
纵观日本文学文化批评理论,如果说日本古代文论的起源和发展深深烙上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印记,那么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近代文论则是在西方文论的语境下产生发展,借用西方文论的话语完成演进和转换,并在"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的文化精神中实现调整和回归的。  相似文献   

3.
从文论体系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现代阐释,我们发现中国古代文论主要有以下几个传统:文艺与作家:言志缘情的传统;文艺作品自身的美学形态:深于取象的传统;文艺与世界:重气感物的传统;文艺与读者:"知人论世"与"诗无达诂"的传统。中国文论这些独特而优秀的传统使得中国艺术产生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梳理白族文献资料,从诗歌发生学、诗歌本质说、对"境"的深入解读、对滇云诗人诗作的关注四个方面入手,讨论了白族文论"诗歌导源于妇女之哭"、"诗乃独造之物"、"以境论工拙"、"因情会境"等观点的独创性及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贡献,探讨了赵藩论滇诗绝句和师范《荫春书屋诗话》对滇云诗人诗作的评价与记录,认为白族文论发展了中国古代文论的许多重要观点,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丰富和完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期,西方传统的艺理论有如下四个传统:在艺与世界的关系上,有所谓“镜”的传统,即模仿-再现的传统;在艺与作家的关系上,有所谓“灯”的传统,即强调激情-天才的传统;在艺与读的关系上,有所谓“教化”的传统;而在艺作品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上,则有追求和谐、优美的审美传统。这种论传统形成了西方艺术自己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进程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进程中.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他外来文论(主要足西方文论)以及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这样三种理论资源.三者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始终是主导,其余两种理论资源也常常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为发展目标的中国当代文论已经能够自觉地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论为主导的同时,主动地面向西方文论和传统文论,寻求互相启发和相互借鉴,在回归传统的同时也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文论中的至法无法论,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宋元为展开期,明代为深化期,清代为完善期.古代文学至法无法论的发展历程,呈现出承传阐说与对法度之论不断消解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十分重要、影响广泛的国际思潮,其诗学话语在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研究、美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学者才真正有系统地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并且呈现逐步深化的特征.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具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和特征,对建构中国当代文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才略批评是评论作家的才气识略及其与作品的关系,从而评判作家创作优劣得失的一种古代文论批评话语。才略批评的形成与我国古代名实思想以及汉魏六朝的人物品藻分不开。由于才略批评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大多以感悟式的点评形式出现,后人在总结整理时往往容易忽视这样一种批评方法的存在,相应地,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大潮中对它的研究也非常薄弱。文章力求还原到古代文论话语的语境中对才略批评进行比较全面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从而弥补学界对才略批评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以“天人合一”为例证,旨在阐述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必须作一种全方位的审察。既可以采用文化之维,以见出其精神意蕴,也可以运用逻辑演绎。以寻绎其基本模式;既可以采用我注六经,以见出历史本真。又可以使用六经注我。以领悟其现代的启示。通过这种多种角度的整合与建构,我们可以透视中国古代文论的整体风貌。这样对于当前呼声日隆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无疑具有一种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字狱横行2000余年,与中国封建社会相始终,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政治无疑是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但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诗文阐释方式也是导致文字狱产生的重要原因,弄清它们与文字狱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文字狱这一中国社会非常突出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创立"新怨恨"理论而整合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中的怨恨略述,提出:从古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文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怨恨体验是非常普遍的;从"兴观群怨"说到"怨愤"说,可以梳理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怨恨轨迹是一脉相承的.怨恨是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与西方基于逻辑思维的文论术语体系迥异,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擅用意象性的话语,从而造就了术语运用的包容性、技法命名的形象性和风格描述的意会性,其细微处的深度表现力往往超越了定义与解释;同时,中国古代文论在文体批评、方法探求和体系建构上亦自成体系,呈现出中国文论话语的丰富色彩。而这些,都源自中国的文化类型、思维模式和语言精神。这向我们昭示了中西文论分野的根源和融合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论教学的取舍策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传统文化立场,是古代文论教学的取舍之本;教学内容的科学编排,是古代文论教学的取舍目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独立钻研能力,是古代文论教学的取舍之法。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古代文论课堂教学的优化。取舍策略,不是颠覆传统或排斥西学,而是整合现行的教材资源,弘扬中国古代文论教学与研究的文化生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文学史理论,特别强调神理、政治、经济、时代、社会生活、文化等外在因素(外力)对文学发生发展的影响,由此构成了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他律论的文学史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增大了其教学难度,教学中对于文论元典的重视不够,教学中"史"、"论"脱节,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而缺乏特色等三方面是当前我国高校在中国古代文论教学中存在着的突出问题,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注意采取重视文论元典著作在教学中的作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诗意效果是关联理论提出的语言的一种特殊效果,是属于语境效果的一部分,产生于通过一系列弱隐含来达到最佳关联的过程之中,其主要影响因素有隐含义与文体。隐喻越新颖及其弱隐含越多,其语境效果就越强,相应地其诗意效果也越强。在此重点探析诗歌以及小说等文学语境中的概念隐喻及创造性隐喻等的诗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论对“韵”的论说,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古典诗论对“韵”的论说,二是古典词论对“韵”的论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韵”作为文学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韵”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韵”的创造与生成的考察。我国古代文论对“韵”的论说,为我们今天更好地把握“韵”的审美范畴提供了学术平台。  相似文献   

19.
古代文论具有多种形态。其学术形态,由理论体系的系统性、讨论问题的反复深入及趋向极致构成,是古代文论的理论基础。其实用形态,以密切联系大众需求而产生,由大量的指导写作的书构成,是大众从事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依靠。其资料形态,为有意识地系统化地收集诗史资料、编纂某一时代的文学纪事而构成,为文学史、文论史的资源性材料。其适性生活形态,为文论家自我撰作文论时的精神状态与成果展示,以赏心悦目为其宗旨。完整地把握古代文论的诸种形态,把握其相辅相成的统一性、整体性,才能完整地把握古代文论的真谛所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文体功能是决定古代文体产生、发展并确立体式的核心要素,进而成为文体辨析、分类的基本依据,关注文体功能有助于研究观念的调整,亦有利于文体学研究的深入展开。在此基础上,文章就文体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作如下思考:一是以文体功能为标准确立研究对象,避免自设樊篱;二是关注古代文体功能的特殊性及其影响,即与古代礼仪文化制度的关系;三是强调在文体功能的个案研究中寻找并丰富观察古代文体的视角,扩大解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