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  相似文献   

2.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  相似文献   

3.
作文擂台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  相似文献   

4.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题目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像,深刻的哲理,一瞬之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  相似文献   

6.
江苏南通卷〔考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理,一瞬之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南通考生满分揭秘:读罢这篇考场作文,不禁为我们初中学生中有这样…  相似文献   

7.
【试题回放】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像,深刻的哲理,  相似文献   

8.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理,一瞬之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佳作示例一】心动在唐诗间南通市考生手中诗册还未翻开,一股怦然心动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理,一瞬之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  相似文献   

10.
【精彩新茶】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像,深刻的哲理,一瞬之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  相似文献   

11.
刘明 《教学与管理》2012,(11):46-47
一、数学插图及其作用数学插图,是指穿插在数学习题中并能为题目提供背景信息或文字内容的图片,具有解释、表征、组织等作用。它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是低年级数学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幅数学插图都体现了编者的精心安排,它或将知识融于故事之中,或将抽象化于形象之中,或将方法聚于演示之中,或将思维散于  相似文献   

12.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思,一瞬之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④不少于600字。⑤要有自己…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对灵魂的滋养。品读一行行文字,跟随作者的心境或喜或悲,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享受。作家用文字诉说自己的心灵,我们用文字品味生活的体悟。于是文字成为这么一件可雕可塑的艺术品,鲜活灵动、睿智真诚,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4.
图文印又叫图案文字印、图形文字印或图像文字印。它既不同于肖形印,也不同干文字印,而是在印面上既刻图案或图形、图像,同时又刻有文字的一种特殊印式。由于图文印兼有图和文的特点,所以它的艺术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实为印林中的一支奇葩,是一种很有鉴赏价值的艺术作品。图文印出现于先秦时期,盛行于西汉,  相似文献   

15.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有言 :“语言乃是思维的有机的创造 ,它扎根于思想之中 ,并且从思想不断地发展起来 ;所以 ,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 ,离开了思维单独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化 ,思维是语言的核心。我们在写作备考或平时训练中 ,讲究文字的或质朴或华丽等固然必须 ,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则尤为重要。“重文字生成的结果而轻文字生成前思维启动阶段的训练” ,是我们目前写作训练中的一个盲点。我们知道 ,学生作文 ,必须经过大脑的过滤、筛选 ,确定思维指向 ,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才可能使自己…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初二几何学习中开始接触到一些几何文字题,要想准确地证明(或求解)出几何文字题,前提是正确地写出文字题的已知和求证(或求).如何做好这关键性的一步,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博闻 《新读写》2023,(11):39-40
<正>网络新词不断出现的同时,我们在日常表达中文字运用能力却下降了。如:很多人给不出自己对夕阳西下的描绘,于是“落霞与孤鹜齐飞”“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红于烧”都汇总成一句“好看,很难不爱”。当下,我们的语言环境很大一部分转移到了网络之上,输入输出都浸润在这个讲求快速抓人眼球的数字世界里。感受到了生活点滴的欢乐或惆怅,却无法用文字准确表述出来,于是我们说自己患上了文字失语症。感受没有变少,  相似文献   

18.
文字的背后是什么?当我们面对着一篇陌生的文字,心里一定会存有一份期待。而当我们沉浸其间,与文字潜心会话之后,也一定会或多或少地产生豁然开朗或心有所悟的感觉。这种感觉无疑是美妙的,它正是阅读的魅力所在。所以我想,我们的阅读教学无疑也应该教会学生这种本领,让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19.
徐红 《甘肃教育》2009,(2):60-61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默会知识的概念。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分为明确知识(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隐性知识)两类。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和符号等去清晰表达的知识;默会知识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常使用却又难以或不能用语言、文字、符号清晰表达的知识,如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所拥有的知识。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传的。”  相似文献   

20.
危难塑精神     
“五一”期间,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抗击“非典”报道组的成员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在此期间,他们放弃了休假,满腔热情地或穿梭于大中小学校之间,或奔走于医疗机构、社区街道。14人组成的“特报组”可谓战果赫赫,5天的超负荷运转,累积了近千帧照片、数十万字的采访文字,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奉献、他们的辛劳。现在,以上这些照片、文字经过编辑夜以继日地加工、整理,终于尘埃落定并跃然纸上。它又忠实地记载了一段历史,记载了我们上海教育界在SARS兵临城下的危机关头,实施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实战演练。文字表明,演练的结果是颇令人振奋的,它体现了我们学校的党政工团在SARS“大敌”当前,奋勇与之抗争,经受住了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