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家饭店有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中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斟两壶酒来。 那次晚饭后看到这副对联,我心中长期淤积的郁闷瞬间烟消云散。我们常常感慨自己活得很苦,过得很累,因为眼睛总是紧紧盯着上面,常常以物质的丰足、名利的高低来衡量幸福,可是有了名利后并不一定能真正幸福快乐,我们仍然不断地忙碌、奔波、劳动。而真正能让我们感到幸福的,是当下那份实实在在的拥有,比如忙中偷闲的一杯茶,苦中作乐的两壶酒。  相似文献   

2.
孝成  兆龙 《出版参考》2005,(3):35-35
一家饭店有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中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斟两壶酒来。  相似文献   

3.
纠错三则     
光明 《新闻三昧》2006,(6):22-22
这不是象声词3月4日上海某报《杭州老街复辟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可惜缺一副促销楹联:‘为儿忙,为女忙,忙里偷闲,咳!吃杯茶去/谋衣苦,谋食苦,苦中作乐,去!拿壶酒来’,我私自添了两个象声词,那才叫洒脱。”显然,作者所指的象声词,乃是上述对联中的“咳”、“去”两字,然而这两个字并不是象声词。象声词是指模拟事物声音的词,如打枪的声音“乒乓”;又如水流的声音“哗啦”;此外还有“啪啪”、“轰隆隆”等等。而上述“咳”、“去”两字,一为叹词,一为动词,根本不是象声词。置疑和质疑的使用有区别3月7日上海《解放日报》8版《不要奢望每…  相似文献   

4.
李志鹏 《出版参考》2005,(12):29-29
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从苦中来。 这是曾国藩平生喜爱的一副对联,他常将此联书赠亲友弟子。对联字面意思浅显易懂,可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又有谁真正识破了这联中之谜呢?终日为名忙为利忙,在忙忙碌碌中迷失了自己,在勾心斗角中又消耗了生活的快乐。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样的生活劳累而不充实,忧患而不高尚。像一只苍蝇那样嗡嗡乱飞,碰壁挨打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5.
世事多因忙里错, 好人半从苦中来。 这是曾国藩平生喜爱的一副对联, 他常将此联书赠亲友弟子。对联字面意 思浅显易懂,可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又有 谁真正识破了这联中之谜呢?终日为名 忙为利忙,在忙忙碌碌中迷失了自己,在 勾心斗角中又消耗了生活的快乐。生年 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样的生活劳累而 不充实,忧患而不高尚。像一只苍蝇那样 嗡嗡乱飞,碰壁挨打在所难免。只有平心 静气,从容不迫地对待生活,任凭风浪 起,稳坐钓鱼台,才能让人生之舟顺利地 驶向彼岸。曾国藩对“静”字颇有研究, 并且身体力行,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 也许是他能成就大事业的原因吧!淡泊 明志,宁静致远。在喧嚣的红尘中保持一 颗清静之心,冷眼向洋看世界,那么生活 中的一切磨难都会变成成功的催化剂, 生活也就成了锻造“好人”的熔炉。  相似文献   

6.
吃素酒     
二十多岁时,我在日本结识了一个留学生,崇明人黄涵秋。此人爱吃酒,富有闲情逸致。我二人常常共饮。有一天风和日暖,我们乘小火车到江之岛去游玩。这岛临海的一面,有一片平地,芳草如茵,柳阴如盖,中间设着许多矮榻,榻上铺着红毡毯,和环境作成强烈的对比。我们两人踞坐一榻,就有柬红带的女子来招待。“两瓶正宗,两个壶烧。”正宗是日本的黄酒,色香味都不亚于绍兴酒。[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部权威科普资料, 这是一本饮茶必备读本, 这是一份了然于心的珍藏. "今古形殊义不差,古称茶苦今称茶".国人种茶,制茶、饮茶、品茶不可不谓历史久远,盛用器具之繁多、泡饮技法之奇妙,礼仪习俗之隆重自不必言,单是"夜半客来茶当酒"就足见"茶为国饮"当之无愧,无怪乎古人常以茶换马,而茶路则通东瀛达中亚乃至西欧.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部权威科普资料,这是一本饮茶必备读本,这是一份了然于心的珍藏。"今古形殊义不差,古称荼苦今称茶"。国人种茶、制茶、饮茶、品茶不可不谓历史久远,盛用器具之繁多、泡饮技法之奇妙、礼仪习俗之隆重自不必言,单是"夜半客来茶当酒"就足见"茶为  相似文献   

9.
这几个月来,我喝高度酒都有一股臭味。倒在杯中,腥腐略麻涩的感觉就袭上鼻来,喝进嘴,酒液如汁儿之粘绵,又麻又臭,咽下后就觉喉咙口是化粪池的井口——“沼气”上升,这时我几乎都不敢抽烟。两周前在朋友家喝湖南某市官员送来的“酒鬼”,启了三道防伪机关才开了那个“麻袋瓶”,那丰富的酒香在我嘴中却是繁华的酒臭,臭得很刺激。我以为我呼出的酒息都是不恭之味,忙以茶涮了嘴,怕惹人家嫌。上周在兄弟家喝旅英音乐家送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作为从事业余新闻写作的一名新兵,通过近几年来的新闻写作实践的得失甘苦,深刻地感受到,存新闻写作的过狂中,也应该给自己写上一副对联,那就是:事事留心皆新闻,处处着眼出佳篇。哲人罗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写作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缺少应有的新闻嗅觉,再能产生轰动效应的新闻也会从我们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哲学特别重视阴阳两极的辩证作用,神秘的太极图就是一个最好的象征。中国医学理论历来也讲究阴阳调燮,《黄帝内经》则以阴阳来探索各种疾病的根源。而茶与酒之所以能在多种饮料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两大基本饮料,这与茶性、酒性本身的阴阳对立、辩证统一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中国哲学、中国医学观念在群体意识中所起的自觉选择作用有极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茶和酒构成了中国饮料的“太极世界”。  相似文献   

12.
Windows的计划任务是很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一个功能.其实只要我们好好的利用它.它还是能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帮上忙的。 提醒功能 工作太忙常常忘事.我们何不设定一个计划任务来做个提醒呢。 首先我们做一个word文件.把需要提醒的事记录下来,保存为“提醒.doc”。然后选择“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任务计划”,打开后双击“添加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一 丰子恺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好漫画.画面上,靠窗一张桌子,桌上一壶茶,几只杯子,竹帘卷到一半,看得到窗外一轮细细的新月.题画是宋人的句子: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相似文献   

14.
如今的广告用语,借用和改用名词、成语成为时尚。其间有妙语出众的,亦有弄巧成拙的。著名语言学家丁声树生前特别推崇这样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这是一副绝好的对联!首先,内容好:劝人勤学苦练,教人学无止境;其次,形式好:对仗工整,炼字警切。“书”对“学(学问)”、“山”对“海”、“路”对“涯”、“径”对“舟”,都是名词对名词;“有”对“无”、“为”对“作”,都是动词对动词;“勤”对“苦”,形容词对形容词,所对词性都相同。“书山”对“学海”,“有路”对“无涯”、“勤为径”对“苦作舟”,句法结构也都相同。从词义上看,所对都是同类的词,而且“书山”和“学海”都用了比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这个冬天,伴随着两次大的寒流,全中国从北向南,气温骤然降低,是个真正的正常的冬天了。自然界的寒流,人们还是承受得了的,生产生活都有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而且,还能苦中作乐,欣赏寒流过后的气象,天更蓝了,  相似文献   

16.
幸福在路上     
就像许多童话故事中从天而降的幸福一样,"幸福"及其所谓"幸福感""幸福指数"一类的词也突然降临到了我们的视野当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吹得人心痒;又似细雨潜入夜,砸得人生疼。我们或忙或闲地都不约而同发出疑问:我们幸福不?  相似文献   

17.
从最低处看     
文化的繁荣离不开积极的批评与鉴赏,新闻文化也是如此。本刊改出月刊后推出这个栏目,就是想进一步活跃批评鉴赏的空气。请大家把自己发现或珍藏的佳作推荐出来,把目已认为可圈可点的地方圈点出来,供大家把玩、欣赏、品鉴、咀嚼,谁说这不是忙中偷闲的一桩乐事呢?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新书目》2022,(5):84-87
对于奔走在繁忙都市的现代人来说,提到茶、酒和咖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提神或解乏。然而在东方传统文化中,茶和酒同为“人生八大雅事”之一,咖啡在异域文化中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就让我们暂时抛开实用的目的,跟随翻开的书页去探寻一番茶、酒和咖啡的历史,它们与人的关系及其生发出的灿烂文化,说不定就会有意外之喜。  相似文献   

19.
拜湃  梁峥  赵瑜 《报林求索》2009,(8):50-51
清茶一杯,亦醉人。质朴的紫砂壶渲染茶性清纯、幽雅的气质,与茶最为匹配。立体的壶身,温润的色彩,自然的线条,充满泥土淳朴的味道。在小小的壶身中,可以题诗,可以描绘,可以雕刻,可以寄情于中。在京城闹市,我有幸探寻到一片属于紫砂壶的世外桃源,制壶大师任备安就在这里,踏实做人、认真做壶。  相似文献   

20.
光明 《新闻三昧》2006,(4):27-27
春联称“副”不称“幅”2月3日《新民晚报》B6版《会走的春联》一文中,作者多次把“一副春联”说成“一幅春联”,这是不对的。“副”作为量词的第一义项通常用于成双成对或成套的东西,如一副眼镜、一副象棋等;“幅”作量词时通常用于单张的书画作品等。春联是春节时贴的对联,对联是由上下两联组成的对偶句子,因此春联或对联应该称作“副”而不是“幅”。是“福”不是“祸”1月26日《新民晚报》B6版《再读言志诗》中:“曹操的言志诗脍炙人口,令人百读不厌。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养怡之祸,可得永年’等句子已成为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