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词性定义法准确判定一个词的词性,对于缩小判定范围,进而准确地判定词义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句子中,一个词的意义是要受其词性制约的。例如:就“蒙故业,因遗策”中的“因”字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准确的义项:A.因而 B.因为 C.沿袭 D.继续首先,可以从对句相同位置上的动词“蒙”字,以及“因”在句中充当谓语并带上了宾语“策”的情况,来判定它是动词,进而再考虑语意,那么,从  相似文献   

2.
(一)实词词义推断实词考查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推断实词词义在2005年高考中全部以给加点词语作解释、选取非正确选项的形式出现。推断文言词义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五种。1.语境推敲一个词一般有多个义项,所以词语只有在一定语言环境里才能有合理的释义。推断词义就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结合具体的语境。如2005年全国卷二“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根据文意,后文有“常以谈笑讽谏”,所以此“辩”是一种才能,非“辩驳”,而是“能言善辩”之“辩”,即辩论。《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作息”如果译为“既劳作又…  相似文献   

3.
陈峰 《广东教育》2010,(12):7-7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实词中无处不在,要想对它们的词义进行准确界定,常常需要借助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认真揣摩,仔细推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准确地阐释了语境推断法的内涵。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  相似文献   

4.
【考点说明】所谓“在文中的含义” ,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 ,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 ,这也就是一种能力。所谓“常见实词” ,指中学语文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的 ,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实词历来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考查的重中之重 ,能否读懂浅易文言文 ,关键在于是否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 ,是否形成了一定的根据上下文准确判断词义的能力。注意优先分析词性 ,注重相关动词前后搭配至关重要。2 0 0 1年高考语文卷第 1 1题中“樵”作“打柴”来解释…  相似文献   

5.
“词类活用”问题,自上世纪20年代提出以来,人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讨论。但仍然还有许多理论问题值得思考。本文借助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等有关理论,对“词类活用”现象进行剖析认为是一个词的词性之所以可能改变,是因为其隐含意义在特殊情境下的凸显,而情境的特珠性则主要体现在词与词的搭配关系上;随着词性的改变,词义也发生了变化,有时语音也跟着改变.其结果是原词裂变出新词。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一些例子具体介绍三种推断文言词义的方法。一、把握语境 ,结合文意理解词义文言字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总是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要准确理解字词的意义就要作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通过上下文语境的分析 ,看解释是否使文意贯通 ,是否合情、合理。如贾谊《过秦论》中有这样一句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有人理解句中的“小弱”为形容词“弱小” ,从本句看 ,这种理解似乎可以。但如果我们注意句后的“雍州之地 ,崤函之固 ,自若也”一句 ,这种理解就讲不通。因为这后一句讲的是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险固 ,依然如固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7.
英语“成对词”是一种能表示完整概念的惯用词组,它具有多种语法功能和重要的修辞意义,最能显示英语的语言特色。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英语成对词进行剖析。一、结构类别,从词性和词义两方面归纳其结构模式;二、语义关系,推断词项之间的多种逻辑关系和词义联系;三、语法功用,概述它在句中充当的各种成分;四、修辞效果,剖析它是如何表现英语的语言特色的。  相似文献   

8.
王旭东 《文教资料》2011,(10):31-33
本文分析了“见”的动词性用法的历时演变过程。“见”由动词演变出助动词,再演变出指代性副词,又演变出助词,在演变过程式中,“见”的词义及词性都发生变化,并且认为汉语词的增加包括词性演变,以及词本身义项增加。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虚词的规律性很强,其义项虽多,但都有规律可寻。前人之研究,其述备矣。探其规律,主要为:一、实词虚化,使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如“甚”,作形容词,义为“厉害”,虚化为副词,义为“非常”。二、因对象、环境之不同,而产生义项的变化,如“于”,此介词因引进对象的不同,可作“在、比、对”等解。此外,虚词的意义与语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一是:语音的变化,使词性、词义也发生了变化,如“为”,读去声时,作介词,读平声时,作动词、语气词。其二是:语音虽不变,但词义与语音有同源、通假等关系,从而使此虚词的多义性与语音形成了对应关系。本文仅涉及第二种语音关系。现举例如  相似文献   

10.
学习词语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词的意义的理解和把握,而要解释好一个词的词义就必须注意词的时代内容,词义的演变,词的应用范围、词的感情色彩,词所属的词类及词性,词与其它词的搭配关系等等。这里着重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学生易于把握的解词方法: 1.反义否定法。这种方法又称之为“反说法”,  相似文献   

11.
章指出以往出版的词(学)典,大多不标注词性,释义不分词与非词,不讲或很少讲字、词的用法,致使读查阅后仍不能正确地掌握字、词的使用方法。呼吁编纂出版一部多功能词典,除了注音、释义,并能讲一些字、词的基本用法,指导读正确使用字、词。所谓字、词的基本用法,即是中型语词典应有的功能。基本观点是:一、对单字和单字义项要区别词和非词,区别成词义和非成词义。二、对词和成词义项要标注词性。三、要提示词语特有的搭配要求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2.
存在于韩国语里的汉字词给韩国学生提供了比较有利的学习条件,但也容易产生负迁移。因为一些词义的变化,使汉字词和与之对应的汉语词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变得非常紊乱。所以,翻译时一定要准确辨析汉字词和对应汉语词语之间的词义差异、感情色彩差异和词性差异以及搭配习惯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关键是 :读懂原文 ,准确地把握文意。读懂原文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文章中实词的词义。在这里 ,我送给考生一把钥匙———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五法。1 利用汉字造字法来推断词义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 ,我们可从汉字的字形、字音来推断实词词义。汉字虽历经演变 ,但它表意的功能没有全部消失。如《鸿门宴》中写樊哙闯入营帐 ,得彘肩 ,“复其盾于地 ,加彘肩上 ,拔剑切而啖之。”有些同学 ,可能在此之前没有学过“啖”字 ,但从“啖”字的构字法我们可知 ,它从“口”“炎”声 ,意义上与“口”有关 ,再联系“彘肩”、“切”等词…  相似文献   

14.
一词一义的形成过程是词的制造者为一个意义选配一个“词的语音形式”的过程。一词多义的形成过程是新的词义与旧的词音相结合的过程。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都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进”到同一个“词的语音形式”之中的。词的本义不能“产生出”或“带出”词的新义, 故词义不可“引申”而出。“词义引申”说未能真实反映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进入同一词中的客观过程。古汉语中的多义词皆词义引进所致。词义引进表现为“一义一进”和“一义多进”。  相似文献   

15.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不仅要靠积累,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一、字形推断法该法又称形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解释词的本义。文字学家凭什么辨别本义呢?主要凭字形。分析字形有助于我们了解词的本义,利于我们去推断词的引申义或其他义项。以“引”字为例。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弓也,从弓从引”。《孟子·尽心下》“:君子引而不发”。开弓像是把弓弦拉长了,所以“引”有延长的意义。《史记·秦始皇本纪》“:引兵欲攻燕”。开弓是把箭导向后方,所以“引”又有“…  相似文献   

16.
气之类义     
在现代汉语里,“气”是一个义项较多且十分活跃的常用词,能与“气”搭配构成的词汇多达三百余条。这些词常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它们涉及的范围广,词义也丰富多彩。熟悉和恰当运用这些词,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而且对他们良好品格的养成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都有较大的帮助。现仅就“~气”类词归纳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7.
讲授文言文,如何明确而又准确地把词义传授给学生,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回顾三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在文言文词义教学方面,我采取了如下五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讲明本义、适当引申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中,其中有一个本义,其余的义项是在本义的基础上滋生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讲清本义,又要适当引申。使学生在已学过的教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些词义的引申规律。 1.链式引申。所谓链式引申,就是根据一个词的本义,逐渐扩展开来,象链条一样引申下去,这些引申义与本义应挂得上钩。如“节省”、的“节”,《说文》解释为“竹约也”,而“约”字,《说文》解释为“缠柬也”。因此,“节”可引  相似文献   

18.
“再说”最初是一个结构,后来词化为一个词。一般的词典上列“再说”为两个义项,但实际上“留待以后处理”义的“再说”有动词和助词两种词性,应该看做不同的义项。主要考察包括结构在内的“再说”的四个意义的关系和演变过程,借助认知理论、去范畴化理论、语法化理论等,试图明晰“再说”的发展脉络、再现其语法化历程。  相似文献   

19.
实词考核历来是文言文教学和高考应试的重中之重。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固然十分重要,但若能在此基础上善于运用一些判断技巧,则更能提高学生根据上下文语意来准确判断词义的能力。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略举几例。一、借助词性或成分搭配来判定词义同现代汉语一样,在文言文句子里,一个文言实词的词义是受其词性限制的。同时,一个词可能有多  相似文献   

20.
"给力"是现代汉语中利用汉语已有的语素按照汉语构词规律创造出来的表达新的意义的一个词,它在词义上有多个义项,在词性上可以为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使用。"给力"形象、生动、准确地表达了说话者对事物的看法或心理状态,并有可能对英语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