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用“解闷”、“解气”、“解惑”三个词来概括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期、末期中国社会对媒体的主流需求。90年代副刊的变迁亦体现了这一轨迹:90年代初期报纸副刊主要追求娱乐性、90年代中期主要追求新闻性、90年代末期则主要追求实用性、服务性。这种变迁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原因。本文对90年代中国报纸副刊变革的社会心理动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自1897年11月中国第一份报纸副刊上海《字林沪报》的《消闲报》创刊,我国的报纸副刊已走过了百余年的漫漫长路。这期间副刊经历了多次内容、形式和功能的转变,研究报纸副刊的专家学者也把这一百多年的副刊发展史分成了四个阶段:《消闲报》创于U至“五四”时期;“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1]。  相似文献   

3.
中国报纸副刊,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引领大众文化的辉煌、90年代删减让位于新闻版面的黯淡后,在21世纪初,又重新成为报纸的一大聚焦点,自成风格的副刊正日益成为报纸赢得长期稳定的读者群的“兵家必争之地”。然而,2006年  相似文献   

4.
李凌 《新闻世界》2012,(10):77-78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报纸副刊从可有可无的“报屁股”发展到今天报纸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拥有了内容好、种类繁多的副刊体系。本文重点分析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报纸副刊的变化和成因,并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5.
副刊,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引领大众文化的辉煌、90年代删减让位于新闻版面的黯淡后,在21世纪初,又重新成为报纸的一大聚焦点。因为市场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删减甚至撤消副刊,并无助于提高报纸的销售量。相反,自成风格的副刊和对焦点问题的深度报道一样,永远是体现报纸含金量的  相似文献   

6.
张颖 《记者摇篮》2007,(3):26-26
中国报纸副刊,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引领大众文化的辉煌、90年代删减让位于新闻版面的黯淡后,在21世纪初,又重新成为报纸的一大聚焦点,自成风格的副刊正日益成为报纸赢得长期稳定的读者群的“兵家必争之地”。然而,2006年网络文学以及个人日志类博客的火爆,在让副刊编辑为找到一个巨大稿源而欣喜后,很快就感受到一种压力,一种副刊面对包围所感觉到的压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谢庆立 《青年记者》2008,(10):94-95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新闻事业迅速发展,报纸副刊编辑形态由基本定型发展到成熟阶段。城市报业的竞争、市民文化的需求、激烈的政治斗争,以及特定时代文化启蒙的需要,促使编辑主体不断探索编辑规范,初步形成了早期报纸副刊的编辑思想。按这一时期报纸副刊的发展脉络,本文把早期报纸副刊的编辑思想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此进行梳理、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由于社会生活的内容发生巨大变化,同时受到港澳台海外报纸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的报纸副刊进入快速嬗变阶段,从纯文学副刊变为休闲生活类副刊,副刊内容从单纯的散文、小说、诗歌、杂文、文艺评论等,变为日常消费、学习求  相似文献   

9.
胡中惠 《记者摇篮》2007,(8):41-41,32
曾经辉煌一个世纪的报纸文学副刊已经风光不再。美人迟暮,英雄日老,曾经拥有相当数量受众,一度被誉为"报纸灵魂"、"作家篮"、"读者精神家园"的报纸文学副刊,自上世纪90年代始,随着经济大潮  相似文献   

10.
谢庆立 《青年记者》2008,(15):94-95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新闻事业迅速发展,报纸副刊编辑形态由基本定型发展到成熟阶段.城市报业的竞争、市民文化的需求,激烈的政治斗争,以及特定时代文化启蒙的需要,促使编辑主体不断探索编辑规范,初步形成了早期报纸副刊①的编辑思想.按这一时期报纸副刊的发展脉络,本文把早期报纸副刊的编辑思想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此进行梳理、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报纸的副刊发展很快,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生动活泼,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在我国报刊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在副刊的发展中,也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例如,有些副刊内容比较单薄,有些副刊专业性太强,也有些报纸削弱了综合性副刊,等等。本文想就当前综合性副刊削弱的情况,通过对综合性副刊和专业性副刊的比较,论述综合性副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员怒华 《新闻前哨》2009,(11):64-6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报纸副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其中文体的变革尤为引人注目。副刊文体的丰富性、创新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
符红霞 《今传媒》2006,(9):39-40
一张报纸,其真正的文化精神常常集中体现在副刊上。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众声喧哗的时代,副刊怎样才能持守自己的文化精神,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呢?我国报纸的副刊经历了长期的“万众瞩目”的风光时代,上世纪90年代开始渐渐受到“冷遇”。正如作家龙应台所说:在过往的年代里,“社会  相似文献   

14.
李涛 《新闻知识》2002,(8):33-34
副刊是一张综合性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上许多软调子新闻,各类趣味性、知识性的文章,都可以归结为副刊的范围。本文所指的副刊,是专指报纸的文艺副刊,即最具副刊特色的一个版块。  相似文献   

15.
范超  王凌云 《今传媒》2006,(4):53-54
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传统特色,它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新闻纸,在许多方面补充了新闻版的不足,使报纸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副刊的这种优势,曾经在很长时期内延续了报纸的生命力。可是,情况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报纸文艺副刊逐渐受到冷落,究其原因一是办报人片面追求广告效益的短视行为严重影响了文艺副刊的正常出版和编辑质量。二是网络及出版业的繁荣,使人们不再把报纸副刊作为感情交流的唯一载体。三是文学地位的日益边缘化也降低了人们对报纸文艺副刊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新闻改革爆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事实:报纸副刊散文以其前所未有的鲜活与敏感,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目光,并与当前中国散文走俏的大背景成呼应之势,成为散文世界里一块美丽的绿洲。笔者从事副刊散文编辑工作,现就90年代以来副刊散文的新面孔、新气象作一试描和分析。 (一) 关于副刊大战与散文走俏的背景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报纸的改革首先从周末版开始,然后又有人注意到周日版。“周末”和“星期刊”开始仅仅几家办,但很快就蔓延开去。到1993年,全国几乎所有的省报、省会市报和沿海大的城市报纸多由原来的对开四版扩为对开八版,有的甚至扩  相似文献   

17.
现代报纸副刊的演进速度可以说是飞快的,这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特别是以都市生活类报纸为代表的现代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报纸副刊理念与传统报纸副刊理念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是一种“大副刊”,除了传统的综合性文艺副刊以外,它还包括大特写、讲述、各种专刊、周刊等,其内容无所不包,通俗易懂,其受众层面也逐渐扩大。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出现,丰富了报纸副刊的内涵,给报纸副刊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在发展、创新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有几个辩证关系是副刊编辑不得不面临和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崛起的都市报,其专副刊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表现出与其他报纸专副刊的不同.专副刊在网络时代能否成为都市报的"避难所"?竞争白热化的都市报能否在专副刊的"攻与守"中寻找突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报纸副刊从诞生之初便与文学、文艺结下了不解之缘,以文艺性的文字补新闻的不足,同时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也让副刊有着更广泛的阅读市场。但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文艺副刊日渐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改版潮中,文艺副刊总是成为被砍伐的对象,地盘越来越小,刊期越来越长。报纸副刊不得不探索新的出路,而增强副刊的新闻性越来越成为业界人士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王前 《新闻世界》2010,(11):73-75
在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和文学革命的推动下,"五四"时期的报纸副刊走上了纯文学副刊的道路,宣扬理性精神、对自由的个性化追求是其主体基调,与此同时,文学社团和流派以报纸副刊为阵地进行了激烈的学术争鸣。在新传媒时代,当代报纸副刊也进行着通俗性、草根性、综合性与延展性的探索。本文从"五四"时期副刊与当代报纸副刊的比较研究入手,思考新传媒时代报纸副刊如何突破停滞不前的发展局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