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林白小说中充满含义深刻的意象。作者所描写的充满花开与花落的沙街暗示着女性痛苦的生存境地,镜子则象征着女性的自我认识,窗帘、屏风和阁楼等遮蔽性的意象为女性的自我认识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独立的女性空间。所有这些意象都是理解作为女性主义文本的林白小说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小说的意象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复的意象是张爱玲小说的重要特点之一.张爱玲小说中包含隐喻、象征等深层意蕴的意象,在主题及情节上具有凝聚作品的精神意义、贯穿叙事结构的功能;充满对人物命运、情绪等的象征暗示的意象则以其本体上特异鲜明的特征,带来对特定的人物思想和人物心理一种持久的辐射和穿透功能;而大量涉及到环境景物的意象的使用,从独特的角度积蓄和保存着作品的情绪内涵和审美意味.鲜明的感观冲击力和暗淡阴郁的格调是张爱玲意象创造上的个人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到灯塔去》中,作者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她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理解与认识,象征意象作为一种叙述方式,积极地反映了小说人物的思想情感,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作品形式中的象征意象、人物及结构的象征意象,揭示伍尔夫在她的代表作《到灯塔去》中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4.
《边城》是一部浪漫主义作品。该作品运用了许多的象征。通过这些象征,我们了解了沈从文的审美理想和人生哲学。作品中淳朴善良的人物象征着美好的人性,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美的追求;白塔、渡船、碾坊象征着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对立,表达了作者对于现代性的排斥;而作品中的死亡意象则象征着生命的无常,表达了作者对于不可掌握的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读张爱玲的小说,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意象了。她的意象充满了象征意味,有时一个意象象征了一个人物的一生,甚至整个作品的主题,一个个意象让人目不暇接。张爱玲用她那才华横溢的如神之笔,营造出了极为强烈的感性世界,在她丰富的意象间游刃有余,加强了作品的寓意。用意象暗示作品中的叙述视角,张爱玲以人物心理为依托创造出了独属于她的艺术风格。有时一个意象象征了一个人物的一生,甚至整个作品的主题。张爱玲用她那才华横溢的如神之笔,创造出了独属于她自己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心理象征是霍桑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他不仅运用多种类型的象征如细节性场景象征、意象象征、神话象征来展示社会现实,揭示人物命运,而且特别擅长于借助种种意象,暗示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没有表述出来的、驱动人物的心理动力,隐含地表达小说主人公某种特定的心理状态或情感状态,从而更好地剖析人物心理、展现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7.
意象描写与心理刻画的精妙结合,是莫泊桑长篇小说创作手法最鲜明的特征。一方面,意象与人物的心境、情感同构对应,构成情节和场面,展露着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同一意象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牵动和引致人物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心态,从而凸现人物的鲜明个性。这种创作手法使写实情景中的故事情节逐渐被淡化,其象征和隐喻的意味得到了突出和强化  相似文献   

8.
意象作为可感性语词,作为外壳的主客观的复合体,在小说的构成部分:情节、人物塑造、背景中,构成背景的一部分。在同一作品中,一个意象如果反复出现,就会不断积累起自身的象征意义的分量。笔者认为《包法利夫人》中的“月亮”意象,象征着爱玛一生。  相似文献   

9.
意象作为可感性语词,作为外壳的主客观的复合体,在小说的构成部分:情节、人物塑造、背景中,构成背景的一部分。在同一作品中,一个意象如果反复出现,就会不断积累起自身的象征意义的分量。笔者认为《包法利夫人》中的"月亮"意象,象征着爱玛一生。  相似文献   

10.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象征主义手法是霍桑作品中表现人物心理时最重要的艺术手段.著名美国文学评论家汉姆尔顿·莫比曾指出:“霍桑是美国文学中象征的创始人.”仔细研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便能清晰地看出象征手法在霍桑作品中是多么重要。通过象征,雷桑巧妙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深刻剖析了人物心灵世界。《红字》的结构特色是作品最优美和最富于艺术性的特点之一。小说围绕着刑台这一意象而组织,刑台自始至终在作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刑台位于市场中央,其本身构造高出市场。在小说结构中,刑台也高出小说的平结构并且对小说的结构起着重要的公用.在简…  相似文献   

11.
治理是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理论,治理理论为改善和寻求国家的良好管理提供了科学可行的理论指导;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特殊国情,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市民社会力量的弱小、行政文化的滞后等诸多因素都极大地影响了治理型公共行政模式在我国的建立,因而,治理型公共行政模式的构建是我国行政管理走向治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理论,治理理论为改善和寻求国家的良好管理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它不仅对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但是治理理论产生的基础是西方社会的政治现实,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特殊国情,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市民社会力量的弱小、行政文化的滞后都极大地阻碍了治理型公共行政模式在我国的建立。所以,行政改革的深化、党组织功能的发挥、新型行政文化的培育成为推动我国行政管理走向治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构建治理型公共行政模式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理论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改善和寻求国家的良好管理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它不仅对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但是治理理论产生的基础是西方社会的政治现实,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特殊国情,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市民社会力量的弱小、行政文化的滞后都极大地阻碍了治理型公共行政模式在我国的建立。所以,行政改革的深化、党组织功能的发挥、新型行政文化的培育,成为推动我国行政管理走向治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内部治理结构去行政化是推进公立高校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权力结构关系与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必然会遭遇"官本位"行政文化、行政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内部行政化管理惯性、既得利益集团及高等教育政策治理思维等各种阻力,但其也具有政府治理方式转型、高等教育治理发展趋向、高等教育去行政化国家战略、师生内在需要等基本动力支持。当前,从宏观层面来看,由于阻力大于动力,我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去行政化应采取以强制性变迁为主、诱致性为辅的制度变迁模式,通过重塑大学精神、破除政府行政化管理模式、改革内部权力配置机制,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和推进高校教育法治等基本策略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5.
"政社互动"是苏州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践品牌,是苏州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与发展基层群众自治有机结合的一项重要举措。2013年初,按照苏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狮山街道率先在高新区实施了"政社互动"试点工作,从自身实际出发强化探索和创新,初步形成了政府调控同社会协调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行政包含于政治之中,行政文化自然也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行政系统的潜规则,对政治和政府的体制结构和运作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行政文化有着行政伦理性、政治泛化、行政人格化和权威化以及行政思想的保守性和封闭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当前的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它们之间有对立与对抗的一面,也有调和与整合之处。  相似文献   

17.
协作性公共管理:西方地方政府治理理论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作性公共管理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官僚制单中心治理和新公共管理分权化治理的地方政府治理的一种新的理论模式,它是行政协调论的现代生长、复杂性问题的应对逻辑和碎片化治理的根治之道综合作用的产物。作为一种地方政府治理理论的新模式,协作性公共管理具有独特的结构类型、协作机制和实践模式,对我国当前的地方政府改革与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政府治理模式向新型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契约制作为主要的革新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政府治理领域。展望我国政府未来改革发展方向,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政府治理模式,将为我国实现善治的目标带来新的前景。在对契约的政治学、经济学与管理学渊源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契约型政府的治理模式,最后探讨该模式对于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与启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治理视野中的中国行政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作为一种发展中的新理论,成为了回应这一时代巨大变革的强劲的政治理论话语,在西方行政改革的实践中逐步获得了共识,并显现出一定的成效。今天,中国要摆脱市场化进程中公共管理低效的状态,在新的合法性基础上重建社会信仰,就应该将治理的神髓与中国行政的特质有机结合起来,从培育市民社会和中介组织、重塑政府角色以及政府与公民双向互动这三个方面着手,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善治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学转型与去行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化是我国大学的痼疾,能否去行政化事关我国大学的未来。在我国,大学行政化的外在表现是行政级别化,但其根子却在于学术对于政治的依附以及行政对于学术的吸纳。我国大学行政化的本质是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对于学术权力的压制,官僚文化和行政文化对于学术文化的强制;在行政级别的外壳下,我国大学真正缺失的是大学自治的制度与学术自由的精神。我国大学的行政化绝非政策的失误,而是政府有意为之和学术场域自我异化的结果。在我国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去行政化首先要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然后再通过制度设计将学术与政治、行政与学术进行合理区分与重构,以抑制大学里的官僚文化与行政文化,张扬学术权力,恢复大学尊严,最终让大学回归大学,学术回归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