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在写字过程中除了因受相近部件的影响、形近音近义近字的影响和前后字偏旁的影响容易产生错别字外,还常常因为忽视笔画笔形间的缅微差异而写出一些不规范字。这些字在形体上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隐蔽性,不大能够引起学生和教师的注意。实际上,不规范字也是一种错字,如不积圾防止,任其产生和蔓延,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书写习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方块字,每一个字是一个形体,各不相同。在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应教给学生识字工具。即教好汉语拼音,使其掌握学习字音的工具;教好构字率较强的独体字及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使其掌握学习字形的工具;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字典,使其掌握理解定义的工具。下面着重谈谈利用构字部件,如何提高识字效果。一、汉字的形体包括三个方面1.零件:就是汉字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形体单位,常见的基本笔画有28种,最主要的有8种。即点、磺、竖、撇、捺、折、提、钩。2.部件:就是组成字的…  相似文献   

3.
形似字是指字形相似,但结构、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或者结构相同,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一组字。形似字是由汉字的特点决定的一种特殊现象。由于汉字是由点和线等笔画组成的笔画的多少、笔画的长短或笔画排列的不同,都能构成一组组不同的形似字。正确分辨、熟练掌握形似字,对书写规范文字,正确表情达意是很有好处的。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一些错误,不少是由于错用形似字造成的。巳·已·己"巳"(siyi)、"已"(yi)。"己"(jiqi)是组形似字,由于它们区别极小,所以常写错。其实三者是有区别的,首先在写法上是不同的,巳全封…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错别字算得上是一种“多发病”。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来看,产生错别字的主要因素有:  1.知觉的分化水平低。小学生感知事物,习惯于看个大概,缺乏精细的分化能力,因此往往只能获得粗略、笼统的印象,而遗漏重要的细节。他们识字,就倾向于整体地感知字形,而不善于分析字形结构,尤其容易忽略那些被强的成分所掩蔽的弱成分。有关研究表明,小学生写字中的错误,主要表现为结构错乱、部件混淆、笔画增减等“形错”。这正是由于他们知觉分化水平低的结果。  2.遗忘规律的制约。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揭示的遗忘…  相似文献   

5.
错字是指写得不成字的字,别字是指不应用这个字而用了的字。错别字大致有:字的笔画有错误,字的偏旁有错误,因形状旧近而误用,因读音相近而误用,因意义相近而误用;有时,音形义都相近;更容易出现差错.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阅读材料写作的时代不同,可能出现某些异体字,有些地区还在使用繁体字,这一点,只要用得符合文意,不能算错别字.有些不合规范的“简体”字。倒应当列入错别字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正>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中有许多字形结构相近的字,称之为形近字。它们有的笔画相同,位置不同;有的字形相近,笔形不同;有的字形相近,偏旁不同;有的字形相近,笔画不同。因为它们的字形很相似,所以比其他的一般文字更难辨认和识记。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形近字的特点,不断探究与实践,总结出  相似文献   

7.
错别字主要是由于多笔画、少笔画、部首错误、音同和形似等因素造成。部首错误、音同和形似等产生的错别字一般还是能够通过键盘进行输入的,而多笔画和少笔画产生的错别字通常是无法通过键盘输入的。在 Office2003中,利用选择性粘贴将文字转换成图片,再通过编辑图片和分解图片命令可制作出这类错别字。  相似文献   

8.
错别字主要是由于多笔画、少笔画、部首错误、音同和形似等因素造成。部首错误、音同和形似等产生的错别字一般还是能够通过键盘进行输入的,而多笔画和少笔画产生的错别字通常是无法通过键盘输入的。在Office 2003中,利用“选择性粘贴”将文字转换成图片,再通过“编辑图片”和“分解图片”命令可制作出这类错别字。  相似文献   

9.
古文字中,饰笔是对文字具有美化作用的装饰性笔划,关乎文字自身形体的变化;分化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调整手段,其实质与记词功能相关。添加饰笔属于繁化现象,古文字中的饰笔在文字构形中与文字的音、义无关,绝大多数都因不符合汉字经济化原则而淘汰。但也有一部分饰笔产生了异体字和同形字,而后因为分化词义的需要,部分异体字和同形字开始分化。同形字的性质与异体字正好相反,异体字的外形不同,但只能起一个字的作用;同形字的外形相同,实际上却是不同的字。  相似文献   

10.
<正>1.在区分形近字、同音字的教学中抓住教学难点运用影视资源低年级学生知觉的分析综合水平不高,在知觉一个新事物时,往往出现两种倾向:知觉事物较强的部分而忽略了事物的整体;或者粗略地知觉事物的整体而忽视了组成整体的一些重要细节。再加上有些汉字字形相近,在区分辨认时,学生往往因为观察不仔细而发生形近字混用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对这些形近字的区分比较,通过点明字形上的差别之处,用强烈的色彩加以强化,使之醒目,再通  相似文献   

11.
表面看来,假借字和通假字的形式似乎一样,都是因为音同或者音近而借字,因此,初学者极易混淆。但是实际上,假借和通假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文字现象。一、假借和通假形义有别从形体看,假借不涉及形体的改变。比如“然”字,本来表示燃烧  相似文献   

12.
由于音乐文化背景的不同,听觉习惯与审美心理倾向的差异,使许多中国钢琴学生,缺乏必要的和声感知觉,出现了学习困难,不适应钢琴演奏的现象。本文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通过对钢琴演奏中的听知觉、视知觉、运动知觉的心理机制进行理论描述和经验分析,提出通过针对这三种知觉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和声感知觉,提高钢琴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一种形式简洁,意义精辟,富有表现力的短语。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它作为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来使用,其结构形式一般不能随意更动,一字写错,就会影响文意的正确表达。成语中易错字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一、形体相近、音同或音近致误成语中有许多字,不仅形体相近,而且读音相同或相近,如果不仔细加以辨析,就很容易写错。现举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为例:1“不胜而走”误作“不径而走”《’97全国卷)“不胜而走”是说没有腿却跑得很快。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地传播、流行。应是“胜骨”的“胚”川ng),不是“大相径庭”的“径”(…  相似文献   

14.
隶变是秦篆在向隶书演化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形变、省变和讹变的统称。所谓形变,是指秦篆形体一无缺漏地变为隶书形体。所谓省变,是指秦篆形体省去部件或部件的一部分而变为隶书形体。所谓讹变,是指秦篆形体的某一个部件或某几个部件出现讹写而变为隶书形体。单一地呈现形变的汉字固然不在少数。但多数汉字的隶变都同时融合两种或三种变化。隶变使汉字最终冲出了古文字的樊篱,挣脱了象形结体的羁绊,变成了完全符号化的文字,变成了笔画结体的文字。这里,既有“破”——“破”象形,“破”图画意味,又有“立”——“立”符号化,“立”笔画,“破”字当  相似文献   

15.
一、学生书写错别字现象及成因分析 当前学生错别字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表现为: 1.笔画错误。表现为多笔画或少笔画、错笔画。如“茂盛”的“茂”中间多一点了,“染”的右上角“九”字上多一点写成“丸”,“犹豫”的“豫”字中“予”多一撇了,甚至“因为”的“因”最后一横没有了;“搜查”的“搜”字右边一竖没有竖到“又”字上……  相似文献   

16.
以往,我们对于社会的非正字现象,往往过多地强调了文字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比如追究错别字的原因时,不外乎是因笔画和形体的相近,或读音相同相似而致误。而对造成这一非正字现象的社会责任却很少提及。在非正字现象充斥于社会的今天,仅谈前一个原因而回避后者,是无力纠正这一现象的,只有抓住了社会的和文字自身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问题才有望解决。因为对非正字现象的文字自身追究已较多见,所以这  相似文献   

17.
从宋本《玉篇》楷书到标准楷书,有一部分文字在构件和笔画两个层次存在形体差异,其中笔画有差异的文字数量更多。这些形体差异产生的原因有三个:以《说文》为代表的正统字形对世人的深刻影响;追求书写的快捷、方便;审美观念的影响。总的来说,两种楷书都是既有保持理据的一面,也有消解理据的一面。宋本《玉篇》楷书对构形理据的保留程度更高,楷书在演变过程中丧失了一些理据。楷书形体演变具有三个特点:形体相近的构件在一定条件下非均衡混同;一些构件的几种不同形体之间持续的竞争:部分文字的形体进一步记号化。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泰进行汉语教学过程中发现泰国小学生在汉字书写上存在不少偏误,表现在笔画形态、笔画数目错误,部首混淆,整字结构错误以及笔画、构件部首、整字笔顺错误上.经过分析发现这些偏误的产生既有中泰文字性质与书写规则不同的原因,也有学生缺乏笔画、部首、笔顺与汉字整体结构概念的原因.针对偏误原因,笔者采取了中泰文字形态对比、抄书及书法考试、书写操练与强化、分色字卡教学及汉字构形理论分析等方法进行纠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第一,知觉的分化水平差。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知觉还带有不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知觉,对感知的对象分化水平很差,对事物只能作笼统的整体感知。常常发生如下错误:6300-3000=6000(把3000看作300)。第二,强信息对学生产生的思维干...  相似文献   

20.
陈阳 《文教资料》2013,(26):17-18
由一个母文孳乳分化出来的同族字,字义相通,读音相近或相同,而且在形体上有密切联系.从字族角度对文字进行分析,有利于摸清文字孳乳分化的脉络,为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法提供一个新思路.本文以“高”族字为例,把该族字分为具有“高,与低相对”义、“年长、位高且尊”义、“厚、长”义、“高温”义的几组字进行讨论,力图摸清“高”族字孳乳分化、词义引申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