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语感,是指人们感受语言的能力,是人在感知语言的瞬间,与语言有关的表象、联想、感受、情绪等在不加思索的情况下,不由自主地联翩而至的一种心理现象。语感一方面涉及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外在含义的感知,另一方面也涉及对语言难以直接表达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领悟。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理解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而学生语感的培养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积累阅读经验,积极参与语言实践。在语文课中运用各种手段加强读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  相似文献   

2.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揣摩语言是我们常用的方法。所谓揣摩语言 ,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对关键词句的深层含意、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等进行辨析、品味和理解 ,从而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揣摩语言的方法多种多样 ,笔者仅结合教学中的几个实例 ,谈点肤浅的体会。1.换词比较。即抓住课文中某个有特色的词语 ,用一个词替换 ,然后进行比较、体会。如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 ,诗中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山中晚秋的美景图。要让学生感受到这“晚秋”的美景 ,对诗中“枫林”一词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指…  相似文献   

3.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阅读或听人讲话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语感的培养应贯穿在语文学习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新《大纲》在“教学要求”中指出:读一般现代文,要求“具有一定的语文感受能力”。在“教学内容”中又规定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等项目,这些项目是初中语感教学的具体化。18项阅读训练中,语感训练占了3项,由此可见“新《大纲》”对语感的重视程度。什么是语感?语感是对语言的直接感知、领悟和把握能力,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知,是人在感知的刹那间不容思索的情况下的表象、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因素主动自觉联翩而至的一种心理现象。语感具有…  相似文献   

5.
语感是语文教学研究早已提出而仍感新鲜的话题。新课标实施以来,如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感,更受到语文教学界的普遍关注,认为抓住了语感的训练和培养,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吕叔湘先生就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见《语文学习》1985年1期《学习语法和培养语感》)毫无疑问,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所谓语感,就是把握语言的一种特殊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阅读语感,由于言语材料单位的大小不同,可以分为宏观语感和微观语感。宏观…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注重独立阅读能力的训练,对文本内容进行多角度的感知体验,通过阅读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我们说的语感,是指学生对文本语言的一种直觉、整体的感知。它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够深入到文字内质,对文本产生更多深层次的解读和品析,对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言:“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感悟。”所谓训练语感,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文字进行换位思考,站在作者甚至文本中的人物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阅读视角,增强学生语言感知的敏锐度。  相似文献   

7.
郑尚芬 《成才之路》2014,(20):72-72
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培养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目标和任务。语文新课标这样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所以学好语文首先要学会阅读,教师在授课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增强语感能力。一、理解朗读 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好的文章,需要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例如,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学生通过朗读,从优美的语言中感受到春天的生机盎然,春天的百花齐放,春天的生机勃勃,这就是在朗读的基础上,达到语感能力的培养。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讲的时候教师不用分析古诗的意思,而让学生反复朗读。自己体会这首诗的意境,大部分学生都能体会出这首诗秋风萧瑟、悲凉的氛围。实践证明:反复朗读是理解诗歌、文章的有效方法,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8.
孙冬霞 《课外阅读》2011,(3):212-212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会意能力,是一种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感受·鉴赏的目标是“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使之“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在此,我对语感训练的策略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比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新的课程理念,从三个层次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0.
新《大纲》在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什么是语感呢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新的课程理念,从三个层次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吕叔湘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阅读中对语言文字有自己的感知和体会,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注重独立阅读能力的训练,对文本内容进行多角度的感知体验,通过阅读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我们说的语感,是指学生对文本语言的一种直觉、整体的感知。它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够深入到文字内质,对文本产生更多深层次的解读和品析,对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言:"文字语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何谓语感?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能力,是对文字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力。语感锐敏的人能迅速地感知、领悟文本的意义和情味,如“赤”不单解作红色,“田园”不单解作种菜的地方。语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标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文字综合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有感觉。”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训练的同时,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读、想、说、写,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地。如何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启迪想象,感受语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特定意境中,那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必然真切自然。怎样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意境呢?…  相似文献   

15.
语感 ,简单地说 ,“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 ,是对语言文字迅速领悟的能力 ,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 ,一种顿悟 ,一种心理体验。对学生加强语感训练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 ,修订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增加了语感训练的要求。那么 ,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感呢?一、加强朗读训练 ,读中感悟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 ,要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诵读 ,读出气势、韵味和技巧 ,直到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  相似文献   

16.
学语文 ,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语感。养成了语感 ,听、说、读、写的能力就容易提高 ,因此要通过课外阅读 ,不断积累词汇 ,培养语感 ,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 ,如何通过课外阅读 ,不断积累词汇 ,培养语感呢 ?一、语书———感知言语信息早在 30年代初期 ,叶圣陶先生就指出 ,“国文本是读的学科” ,强调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古往今来 ,人们在这方面是有深刻体会的 ,所谓“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等 ,都是强调“读”的重要性。现当代语言大师鲁迅、巴金、茅盾等在青少年时期…  相似文献   

17.
语感培养的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 ,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的、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半个多世纪前 ,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老前辈就倡导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的培养。那么 ,怎样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能力呢?一、诵吟涵泳———落实一个“读”字心理学研究表明 :读能发展儿童思维 ,培养儿童语感。许多词语具有模糊性 ,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只能凭语感去“破译” ,才能感知和理解。诵读的过程就是“破译”的过程 ,因此 ,语感的训练要以诵读为基本方法。1 “诵”中感受语言的情感。古人读书 ,有“涵泳工夫兴味长…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语感的强弱卣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而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运用都和语感能力密切相关。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地位。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刘春侠 《快乐阅读》2011,(25):51-52
《今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诵读,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语感:多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读中体会语言的表意;多读中体会语气的表意;多读中体会重音的表意。  相似文献   

20.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可见。没有“读”这个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认为“读——品——诵——用”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