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间续发展阶段和持续发展阶段。本文研究了这两个阶段发展的特点,并对新时期以来,我国教育评估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对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育评价学研究经历了翻译和引进、构建学科体系、完善学科体系三个阶段。本文阐述了我国教育评价学的发展特点与主要成就,并对我国教育评价学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过去的20多年发展中,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国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分析,认真对待,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正规化开展阶段和深入开展阶段,本文研究了这三个阶段发展的特点,并对未来高校教师教学评价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正规化开展阶段和深入开展阶段。本文研究了这三个阶段发展的特点 ,并对未来高校教师教学评价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区教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教育在我国从产生至今不足 2 0个春秋。但是 ,它取得的成绩却是令人瞩目的。对社区教育的产生、发展、变化的历程进行必要的回顾 ,将有利于我们从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得到启示 ,并以此促进社区教育事业更加健康发展。一、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历程回顾我国社区教育活动起步于 80年代初期 ,即改革开放之初。当时 ,学校教育面临着两大难点问题 :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问题。由于十年“动乱”的冲击 ,学校教育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改革开放后 ,学校正常教育秩序和高考制度的恢复 ,使人们渴望学习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许多人为了弥补失去的学…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育评价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基础教育正实施重大改革,对数学教育评价内涵的正确认识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做出合理评价是实施数学教育改革的关键.在重新建构数学教育评价理论体系时应注意:(1)树立正确的评价观;(2)数学教育评价理论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主动、积极、有意义的建构;(3)数学教育评价应将评价原理和数学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独特性统一起来;(4)评价理论应遵守4项主要准则.在数学教与学的评价实践中要注意在评价信息收集、评价方式、评价角度、评价结果处理等方面做出改进.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立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搞好教育必须健全教育法制,教育立法是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法制建设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在某种意义上也反映着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建国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教育立法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认真回顾和总结我国教育立法的经验和教训,展望对世纪教育立法的发展趋势,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健全社会主义教育法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和…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解放前西方教育心理学在我国的传播 心理学是来自于西方的一门学科,它的诞生以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从其学科性质上说是自然学科。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科学在其短短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法治教作为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正越来越多地由理念变为现实。随着现代学校管理活动的深入和复杂化。学校法律关系的主体多元化。法律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日见凸现。学校如何应对各种纷繁复杂的法律关系?如何处理与各级领导、与社会及周边环境、校际之间、与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的关系……惟有拿起法律的武器。法律犹如一把双刃剑。它既能规范教育者的行为,不损害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又能保护教育者自身,免遭他人侵害。教育工作者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势在必行。新年伊始。本刊郑重推出《学校法制》栏目,以此作为跨向新世纪的献礼。本栏目将遵循理论联系实际——以法析案,以案说法的原则,力求生动活泼。栏目既登专家学者说法、评案的文章。又载实践工作者的成功经验与做法。还刊发为教育各界答疑、解惑进行法律咨询之作。诚邀广大教育工作者投稿。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20多年来我国环境教育开展情况,认为现代意义上的环境教育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成效显著,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1.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初步形成;2.全民环境意识特别是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展望未来,我国的环境教育必将蒸蒸日上.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特殊学生评价体系是实现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借助Nvivo12软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特殊学生评价的政策文本进行词频分析和内容编码,对政策发展进行阶段划分,以了解我国特殊学生评价政策的演进趋势。研究发现,我国特殊学生评价体系起步较晚,速度逐渐加快;评价指标逐渐丰富,彰显时代特征和本土特色;评价方式日益多元,指向高质量发展。建议未来出台的有关我国特殊学生的评价政策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优化评价内容与方式,积极探索信息化评价,增强评价法律法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办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是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在过去的一个时期里,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总数已达10.65万所,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突破了3065万人,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史上先后开展三次半工半读教育实验,文章分析了三次半工半读教育实验的特点。在总结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重新认识半工半读的本质特征,结合转型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创新半工半读教育制度和优化半工半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始于清朝末期,作为一种学制形式,经济社会发展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原动力,百年历史揭示了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超常教育,从古代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就有历史记载。但是2000多年来,由于诸多的原因,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处于落后的状态。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转机。  相似文献   

17.
<正>大学要真正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首先应转变观念,深刻认识"通""专"之间的有机联系,建立"通专结合"的大学教育观。第一,改革目标。建立通专结合的人才目标,施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大学教育,既突出"人"的培养是大学的最终目的,也强调对专业能力的高度重视,让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携手共进。第二,改革学段。变"分段而治"为"通专并进",让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曾有一个著名论断,“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极其深刻地说明了政策的极端重要性。我国教育处于重大改革和快速发展中,教育民主和法制建设逐步推进,教育政策研究的作用日益突出。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形成和发展 一、在实践需要中应运而生的教育政策研究。 1.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计划经济在我国有长期的实践,对于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它提供的答案非常奇特。 第一个问题,在这种经济环境中,国家教育机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答案是由政府的计划制定者确定生产目标,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全力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一.生命教育现象描述与分析(一)1999~2008年生命教育研究成果 从查阅到的文献资料看,在我国最早发表的与“生命教育”相关的论文是1996年郑新蓉在《江西教育科研》上发表的《尊重生命应是道德的基本内容和原则之一》,1997年叶澜教授发表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也蕴涵着生命教育的理念,1999年钱巨波在《江苏教育研究》上发表了《生命教育论纲》,明确论述了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论断,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关于生产力的学说,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我国农业生产要上新台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同样也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农民技术教育是使科学技术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