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心理素质是指在一定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自身努力及外界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心理品质及心理能力的综合。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个体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的成功。 一、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的都市化和物质享有的丰富,思想的多元化,校外各种影响因  相似文献   

2.
黄芬 《教育教学论坛》2012,(14):236-23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客观要求。由此可见,重视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减压减负。素质教育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这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前途的看法,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和指导,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不但成年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中学生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负荷,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心理压力逐渐加大,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如何使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加强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要求;二、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三、加强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是改进和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社会日新月异,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的多变多元状态,对人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中学生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社会对学校教育又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素质。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大学生心理疾病越来越凸现出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素质.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大学生心理疾病越来越凸现出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向力 《教书育人》2001,(17):31-32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引导、帮助中学生健康成长,是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的稳定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当代中学生具有众多的优良个性,同时,也确实存在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健全的问题,个别学生甚至产生了较严重的心理障碍。震惊全国的“徐力弑母”案便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当前,我国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专门性教育和咨询部门还很少或不健全,所以就有赖于广大教师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0.
陈继承 《教育艺术》2005,(11):22-23
人的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核心,是全面素质发展的心理内在机制。我们在《教育软环境与素质教育关系》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当前学生面临学习、升学的巨大压力,家庭教育中对独生子女溺爱放任的教育环境,以及社会上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带来的负面冲击对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我国高校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教育,与社会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人才素质培养的新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从战略和长远的角度出发,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好地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包括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审美素质和身心素质,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其他素质再好也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因此,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的发展”.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3.
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时代,竞争剧烈,强调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而且对心理素质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高等师范院校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较高的心理素质,这是市场经济时代对高师教育的要求。 一、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实施和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着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此,《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意见》指出,应“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  相似文献   

14.
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心理素质在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心理素质是第一素质。目前,中学生心理素质普遍不好,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纵观学生成长的整个环境,可以发现,导致其心理素质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庭因素。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对塑造个人的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等心理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父母及长辈们的疼爱,甚至是溺爱,使他…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和行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一种和谐状态。在对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概括与分析的同时,提出一些比较切实可行的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调适心理技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袁延生 《文教资料》2007,(14):36-38
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我国高校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教育,与社会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人才素质培养的新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从战略和长远的角度出发,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好地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思想品德、科学知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艺术素质、劳动及社会实践能力全面发展。但历年来我们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素质教育不能缺少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优化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学校培养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工作必须对小学生的心理成因不断进行分析,观测,研究,努力探索出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和谐,愉快,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兴 《教学与管理》2009,(10):156-157
一、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现状 当今社会,随着对知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致于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多数学校也偏重于抓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或没有普及,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调整心态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挫折易造成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20.
王华波 《教师》2013,(4):31-31
情感教育足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不同文化的渗透,中学生在情感内容的稳定性和自我渊节的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心理素质发展不平衡,一嗤消极的因素影响中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凶此,加强健康情感教育,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教育的经验,就如何加强健康情感教育,切实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谈几点做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