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解放以来,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相当突出的问题,其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数学教学的束缚。我们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重视得不够,而且还有意无意地加以抑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数学被人们称为“思维之花”,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苏联学者B.A.奥加涅相等认为:“区别于传统教学,现代数学教学的特点在于力求控制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传统的数学课堂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分析、讲解,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现代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现有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取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普通高中新课程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旨在扭转以过分关注“知识传授”为特征的教学局面,要求在所有学科中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数学的抽象和严密,让人感觉到数学很枯燥和呆板.因此,改革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职校数学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变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模式为“创新性学习”模式。在职校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是激发学生强烈的数学学习兴趣,其根本途径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①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创新意识;②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③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④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学生创新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比较薄弱的。本文就如何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做出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了我们老师和学生新的机遇.同时更是挑战.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诸多因素,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一直满足于“满堂灌”、“讲清”、“教会”的目标,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培养了不少高分低能的人。如今,新课程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向我们大声疾呼“培养具有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是着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尤其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0.
数学能力分为两种:一种是独立创造数学新成果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另一种是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无疑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改革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是非常必要、重要和紧迫的.本文着重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如何结合语文的本身特点实施创新教育,一直困扰着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加以重视。一、结合现代创新教育特征,转变语文教学观点1.要确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将教师“传道、受业”有意识地和学生“学道、学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专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可塑性大,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心理和…  相似文献   

12.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若特殊的使命。”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相对论的论证中,经常出现“让我们尝试”、“让我们设想”之类的词句,这些被爱因斯坦称之为“思考实验”.数学尤其是数学教材,绝大部分是通过演绎而展开的,由于数学的演绎特点,在解题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学生演绎的方法而忽视“让学生自己想想”的思维过程,只重视“是什么”,而忽视“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例如数学归纳法的教学,其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思考实验”,这里包括用实验的方法收集数据,直觉思维,进而归纳猜想,并给出证明,是培养学生归纳、探究能力的一个很好题材.本文就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应试型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数学作为初中教育里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创新能力培养也成为广大老师和学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当今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难点进行了研究并对此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赵建 《中学理科》2007,(3):21-21
新课标中提到数学教学的目标时有这样一句话:“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学习需要模仿,但重要的不是模仿而是创新,创新的特点是非模仿性.”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多年的积累,我体会到:创设宽松氛围、鼓励发现问题、培养创新情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习题课的教学一直受到老师们的重视,因为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大为有利,是我们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一般情况下,习题课教学的设计大都从“知识内容、解题方法、数学思想”等角度去考虑,本试图换一个角度,从“思维的合情跨越”作为安排课堂教学的“线索”进行设计,一种尝试仅供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聂德刚 《家教世界》2013,(8X):247-247
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越来越受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作为中职院校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重要学科,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中数学教学及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经过五年多的教学实验,系统地总结了该教学的一系列实施原则与策略“.情境—问题”教学的基本理念是: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重视数学情境的创设,重视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重视学生的数学获得及重视探究精神的培养等基本教学理念,重视基本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情境—问题”教学力图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力图将实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目标建立在数学学科教学上.  相似文献   

19.
面对21世纪高新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世界各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提倡“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可我们的孩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的能力,却远不如西方国家的孩子。数学来源于生活,要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融为一体。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用多媒体技术教数学的感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很多的学科都已经行动起来了 ,相比之下数学略显冷清些 .有的老师认为 :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需要不断地引导、启发、猜测、尝试 ,因而数学的教学过程是生动的、灵活的、充满激情的 ,这些用多媒体技术难以实现 .但实践给我们的感受却恰恰相反 !使用多媒体技术 ,有着传统的“黑板 +粉笔”的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 ,而这些优点 ,使得它更适合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能“多、快、好、省”地实现教学目标 .应用多媒体技术教高等数学 ,我们已经实践了一年 ,我们愿以此为例 ,谈谈应用多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