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教育: 中国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创造教育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因为:(一)从知识型、智能型向创造型转变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二)中国因其特殊国情,尤其需要创造教育;(三)创造型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佳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受当代高新技术的带动 ,教育改革向着深层次方向发展 ,正在建立和涌出一批创新实验室 ,表明我国的教育发展正从知识型、智能型向创造型方向转轨 ,学科实验由验证型向探索型方向转变。这将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也是当今创造教育领域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变化迅速、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这就要求教育者对人才的培养应从知识型、智能型向创造型转换,使创造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大潮中素质教育的先锋军。  相似文献   

4.
一、创造性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露端倪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创新 ,而创新的源泉就是人的创造性。所以时代呼唤着创造性教学。1.创造性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有人认为 ,教育发展经历了工具型教育——知识型教育——智能型教育三个阶段 ,现在正迈向创造型教育阶段。古代的工具型教育是以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为主要教育内容 ,以把儿童青少年培养成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为目的的教育。近代资本主义的教育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 ,强调知识就是力量 ,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是教育的…  相似文献   

5.
自有人类教育开始,到20世纪40年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知识贫乏、有限,人们有足够的时间精确掌握这些知识。于是在教育领域,教师安排足够的时间提供给学生进行重复练习,甚至机械背诵!从而形成“积累式的学习和教学”。这便是知识型教育阶段。在此阶段,知识的价值至高无上。考试便是考查学生记住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思想:树立创造型人才观当前开展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实际上是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进行的,人才观是教育思想的主要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主张语文教育要为培养“智能型”人才、“创造型”人才、“立体思维型”人才、“T”型人才和“X”型人才服务,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因为这种种设想比“单纯知识型”前进了一大步。但仍有不少人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往往总是看学历、文凭的高低,对学校优劣的评价标准也往往只是看升学率的多少。这样,语文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按创造型人才观更新语文教育思想,就必须认清语…  相似文献   

7.
(一)主导思想变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变“阶段教育”为“终身教育”,这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变小教育观为大教育观共同探求的主题。随之,变知识型为应变智能型、变顺从型为开拓创新型,是当今时代高教人才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科学知识型所标榜的知识的普遍性、客观性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以科学知识型为指导的课程体系也有所动摇。在此基础上,一种全新的知识型——后现代知识型应运而生。与科学知识型不同的是。后现代知识型认为知识具有境遇性和价值性,提出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这一点上,后现代知识型有其合理之处,我们的课程体系要想体现时代特色,应该考虑以后现代知识型为指导建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人们的教育观念也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教育不再仅仅是强调"知识就是力量",单纯重视知识的灌输,培养知识型人才,而是基于"人人都具有创造力",致力于开发人的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新的技术革命要求提高师资的素质。师资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文化业务素质又包含知识、智力、能力和非智能的心理因素。所谓智能是智力和能力结合的总称。知识、智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知识是基础,智能是归宿和目的,关键是把知识转化为智能。智能结构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智能型”师资,需要实现从“知识型”向“智能型”的转变,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是现代教育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文摘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旧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可以比喻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实际上是要求教师成为知识型人才。在今天,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总量急剧增加,大量的资料可以储存于知识库,随时按指令提取使用。这使面向未来的教育发生重大变化,即由知识储备式的教育转变为智力开发式的教育。培养人才不再以知识储备为追求目标,而以提高智能水平,培养运用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创造能力为主要目的。这一转变要求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随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由于这些改革都是通过教师来完成,因此教师由知识型转变为智能型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正> 农村“高中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商品生产发展培养人才,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培养新型的劳动者,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和党在农村的伟大战略目标培养后备力量。为了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抓好以下三种教育。1.智能型教育。农村“高中后”教育是“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的教育,转变的着眼点是“能力”的培养。对那些具有一定文化知识而又缺乏实践能力、生产能力、工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高中后”回乡知识青年要进行“智能型”教育,使他们知识的潜在力量尽快转化为生产实践能量。在抓好“智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树立“三个观念”,解决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知识经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劳动者。而劳动者在不同的时代有者不同的含义。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就应是社会文明的代表,当今时代,面向未来社会的新型劳动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那就是知识型与智能型的劳动者。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迹象、新的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开始从现在的工业经济社会迈向知识经济社会。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最早的农业经济是以土地为依托的;后来的工业经济是以土地及能源为手段的;现在,人类社会已逐渐步入了知识经…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就要到来 ,对当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 ,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问题 ,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知识型”、“智能型”教育类型的定位与关系中 ,辩证地找到其结合点 ,在两者的统一整合中寻找“创造型”教育的生长点 ,以探索素质教育的实质 ,确定当代教育正确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主席提出了基础教育要进行创新教育,这成为当前全国轰轰烈烈开展的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要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落实创新教育,需要广大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教师(包括现时的师范生),必须由过去的知识型教师转变为创造型的教师。在创造型教师的智能结构中,最高层次的能力是教学科研的创造  相似文献   

16.
知识型教师的教育是单一以知识传递为目的的传统性教育,而智能型教师则是以智能再生产,实现知识增长及智能养成为目的的创造性教育。因此,教师"丰富的知识含量"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如何促  相似文献   

17.
论知识经济与大学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大学教育深化改革的新的世纪,知识经济已作为一种信息化、多样化的特定形式,迅速被推到时代发展的前沿阵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后,知识经济已进入了充分知识化的社会发展进程。应答知识经济提出的严峻挑战,大学教育必须重新定位。因为知识经济已成为知识的资本化,知识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基本要素,进而通过知识的生产、分配与使用,形成知识型产业。从这一意义上来讲,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应当在大学教育阶段得到更加完善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由知识型人才转化为智能型人才,已是今天历史教改的热门话题。为此,不少同仁在教材、教法、学法诸方面开拓、研究出一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由片面的“应试教育”探寻全面的“素质教育”这是历史教改的呼唤和方向。笔者就上海编高中历史上、下册中外合编体例特点和涉感,刍议中外历史比较课堂教学结构及价值,求教于同行。一、加工材料中外史比较,肇源于对中外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加工处理。从形式上看,新教材是以历史时间为纵向数轴,以中外历史事件为激向坐标编写。就内容而言,初中、高中学生接受的历史知识范围大体一致,似乎是平面…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适应社会经济生活迅速多变的形势,教育观和人才观也必须有一个较大的转变,变知识型、维持型、专业型为能力型、创造型、通才型的新型教育。高等师范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工作母机,更需要尽快实现这一转变,从培养具有单纯的专业知识的学者型人才向具有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应变能力的社会型人才的转变。如果我们的师范院校毕业生都能实现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基础上的经济。教育在知识经济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在教育这个基础性工程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想培养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创造型人才,没有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是很难完成为知识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一重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