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当今全社会都高呼“素质教育”的时候,注重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绝不是单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入手的。如笔者即将在文中提到的羞耻心的教育,同样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认为:如果一个学生具有强烈的羞耻心和明确的是非观念,那么这个学生无疑就具备了较高的素质了。  相似文献   

2.
张帆 《现代家教》2003,(11):14-14
有些独生子女受家庭的溺爱,做了错事蛮横无理,对别人的劝导、批评满不在乎,我行我素。这往往是孩子缺乏羞耻心的表现。羞耻心是一种以自尊心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羞耻心是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品质与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内疚、自愧、难为情等等的心理反映。培养学生的羞耻心,有利于他们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形成,有助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也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羞耻心出自人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良知,与道德观念密切相联,并由一定的道德行为所激起。它是个人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之一,也是一种自我监督、自我检查的力量。羞耻心是人之所以为人者。孟子说过,“无差恶之心,非人也。”还说“耻之于人大矣”。人不可以无羞耻心,假若不知世间有羞耻事,则将…  相似文献   

4.
羞耻心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谴责自己的行为、动机和道德品质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是一定的道德准则在自我意识中的反映。它表现为个人在违反道德准则时良心会受到责备,产生羞愧、内疚等心理,并力图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或形象。学生羞耻心教育是指有目的地激发和培育学生的羞耻心,培养羞耻感,进而促进整体道德水平提高的教育活动。结合初中思品课程教学和多年的德育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羞耻心教育应该从个体道德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出发,遵循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结合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着手。  相似文献   

5.
何丹龙 《班主任》2004,(9):16-17
十九世纪,在沙皇俄国的统治下、处于亡国时期的波兰,在华沙的一所私立学校里,教师正用波兰语讲授波兰的历史.突然,铃响了,学生们立即把波兰文课本收藏起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道德教育的视角,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对青少年学生羞耻心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措施和策略,即立足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在道德意识的建构中培养羞耻心;着眼于道德情感的激发,在具体的情境中强化青少年的羞耻心;通过道德意志的有计划磨练,从内心深处落实青少年的羞耻心;铺设道德实践活动平台,在实践中升华青少年的羞耻心。  相似文献   

7.
王开山 《考试周刊》2013,(20):171-172
<正>当前,许多中职学校为了生存或者发展壮大,零拒绝地接收学生入校就读。这些学生当中,除了少数学习基础较好外,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是初中教育阶段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失败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双差生。各个中学的双差生汇聚到职校,给职校的教育管理带来难题。如何帮助他们矫正  相似文献   

8.
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说到底也是如此 ,即“教是为了不教”。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 ,要把引导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系统整理知识、科学运用知识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文试就如何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谈点看法和体会。1 授之以“渔”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1.1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 教材中不同章节或同一章节中的相关问题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若通过分析对比 ,找出异同 ,就会减少泛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教育与素质教育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学校德育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学生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大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促进社会道德的超越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海南教育》2013,(5):50-50
<正>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标,而语文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语感。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7条明确指出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能力要求的这些变化,既符合汉语特点,又符合现代社会生活快节奏的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语感,阅读速度就能大大提高。所谓语感,实际上就是对语言文字有  相似文献   

11.
羞耻心是一种以自尊心为基础的道德情感,是影响一个人行为品德好坏的内在因素之一。小学生往往因为自己犯了错误或学习表现较差而感到羞愧,随着年龄的增长,羞耻感会越来越强烈。心理学研究表明,羞耻心是克服消极因素,自觉抵制不良诱因干扰的一种精神力量。正因为有了羞耻心.学生在感到羞耻之后,才能反省自身,并不断修正自己,努力向教师要求的德育目标看齐,不断求得品行上、学业上的进步。可以说.羞耻心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源泉,是其进步的借力点。因此,重视和保护孩子的羞耻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很好地保护并利用学生的羞耻心呢?  相似文献   

12.
吴春明 《中国德育》2006,1(7):40-41
几年前,曾听到朱小蔓教授不止一次地谈到,俄罗斯哲学家索罗维耶夫通过文化人类学的考察,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羞耻心是人类道德发生最重要的原始材料之一。当时我的心为之一动,直觉告诉我这是对的。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不断留心有关于此的更多证据,结果发现,无论是儒学还是佛教,都将  相似文献   

13.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它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语感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著名语言大师吕淑湘曾经说过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而我国现行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 :“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 ,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 ,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那么 ,我们应如何来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 ,借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据笔者平时的教学与实践 ,认为应做到…  相似文献   

14.
不少年轻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知道什么是羞耻,是没有羞耻心的。殊不知,即便是年幼的孩子也是有羞耻心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面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涉及到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在普教领域,素质教育正在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在高教领域,正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理分家、理工脱节的“偏才”培养模式。在理工科院校如何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1 加强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人文素质,主要是指与人的主体精神状态有直接联系的那些素质的总和。这种素质又通过人的思想品德、人格修养、理想追求、文化修养、情操情趣、心理性格等精神风貌表现出来。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教…  相似文献   

16.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生成的内心体验,它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能够决定人对事物或行为的态度。如果缺乏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就很难转变为道德行为。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道德情感是一股无形的动力。小学生富有情感,且情感往往胜  相似文献   

17.
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现。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教师、学生的情感互动,以教材为媒介,以教学方法的运用为手段来实现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带有情绪性。由于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缺乏,他们不善于以理智支配情感,却常常被情感支配和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可以创造出一个充满积极情绪的教育环境,以取得发展学生智力的最佳效果。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  相似文献   

18.
房文利 《西宁教研》2001,(6):38-38,42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教与学的过程中总是摆脱不掉“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无趣。面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我们必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所以,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时代要求的人才不再是知识的“储存器”、“复印机”,而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人。大量的事实证明: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才可能有创造成果。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呢?我们作了一些调查和尝试,愿与同行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素质。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把创新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