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莉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11):19-21
椐 1 995年第三届际教学与科学研究会(TIMSS)调查表明 ,新加坡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全球名列前 1 0名 ,中学一、二年级学生们居首位 ,这一成绩背后主要源于新加坡是把科学教育视为帮助学生获得重要科学知识、技能并驾驭它们推动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我国从2 0世纪 80  相似文献   

2.
科学精神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化学核心素养蕴涵科学精神。化学观念是科学精神的宏观体现,科学思维是科学精神的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培养途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则体现着其价值取向。文章分析了科学精神的内涵、价值,提出了从巧用化学史实、发展科学思维、经历科学探究等途径来培养初中学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我国于 2 0 0 1年秋季颁布了《科学课程标准》,这对培养中小学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中美两国的科学课程的目标 ,内容及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同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是有独创精神的人才,是不仅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有健康完美人格的人才.今天在校的学生将是建设2l世纪的主力军,他们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受到更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凝聚和升华出来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时代精神的本质体现。而作为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殿堂、激励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教师,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该崇尚真理与科学,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实行科学育人,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科学精神修养。  相似文献   

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化学实验又具有激发兴趣、探究品德培养功能,因而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这些功能,致力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知识与技能、科学的思维与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养成,为21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科学精神:公正、客观、实事求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 ,王大珩是享有盛誉的“科学大师”、“两弹一星”功臣、“863计划”的倡仪者之一 ,于光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经济学家、自然辩证法中国学派的开创者之一。新世纪伊始 ,2 0 0 1年 4月 ,他们两位共同主编的《论科学精神》一书 ,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推出。凝聚心血成粹美 ,丹青难写是精神。本刊所“特别转载”的席泽宗院士的大作 ,即为其中的一篇 ,系由作者在中国科协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稿整理而成。“席泽宗院士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宋健 )。他的大作 ,引用了本刊编辑部的文章 ( 2 0 0 0年第 7期卷首 ) ,并加以肯定 ,我们自然不敢“得意忘形” ,毋宁认为是鞭策 ,是鼓励 ,是企盼。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能注意到小小刊物的一篇小小文章 ,且视之为“科学精神”的一个实例 ,更使吾辈感到“功不唐捐” ,惟有更加努力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以回报。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相信这也是广大读者及整个社会所要求于我们的。如果在科学业已昌明的 2 0世纪 ,我们能相应地多一些“科学精神” ,能少犯多少错误少走多少弯路少演多少几乎无谓的大悲剧呀 ,任什么五花八门的“神功”不一而足的“歪理邪说”也无从堂而皇之招摇过市蛊惑人心了。  相似文献   

8.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精神表现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哲学教学是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重要途径。科学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们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同时,哲学与科学有着密切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本文从走近科学实验、追溯科学革命、掌握科学方法三个维度,通过哲学与科学对话,探析学生科学精神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9.
约瑟夫·亨利 (Joseph Henry,1797~ 1878)是美国 19世纪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和卓越的科学领导人 .终生献身于科学事业 ,历时长达半个多世纪 .亨利最早发现了电流的自感现象 ,和法拉第差不多同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电感的国际单位就是用他的姓氏命名的 .亨利曾担任过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 .作为美国第一代科学领导人 ,他的科学组织工作为美国科学事业在2 0世纪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亨利在科学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和他独特的哲学思想与进步的科学观不无关系 .通过对亨利的哲学思想和科学观的研究 ,有助于我们对美国科学 2 0世纪发展有更深层次的认…  相似文献   

10.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我国中小学的科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重视不够,方法也不得力,原因是高师院校的科学教育专业缺乏科学方法、科学哲学类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1.
2 0 0 2年 1 1月 2 5日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召开了教育科学界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座谈会。与会者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 ,就如何贯彻十六大精神 ,推进教育科研的创新进行了研讨。下面发表的是部分与会者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2.
弘扬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界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学术界对科学精神内涵阐释的介绍,又对处于历史文化境脉中的西方科学精神源流的梳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精神的论辩,从而对科学精神具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正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基础科学教育中实践科学精神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希冀科学精神的养成从课程到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策略都能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3.
系统科学和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 2 0世纪后 5 0年的最大成就是确立了系统科学是研究“关系”的科学 ,完成了世界观的具体变革 ,把研究实体的自然科学及其一元论推进到多元论的关系世界 ,从而为生态文明超越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甚至信息文明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与科学精神素养至关重要。高中思想政治《逻辑与思维》是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培育的重要阵地。但是,《逻辑与思维》概念多、难度大,给教师教学带来挑战。教师应迎难而上、有的放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育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在《逻辑与思维》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对比法和概念图,助力学生概念学习;运用例句和案例,化解学生学习难点;通过探究学习和实践应用,培育学生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发展 ,与中国是否开放及开放得如何密切相关。近代早期 ,中国拒绝开放 ,中国科学接近停滞。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中国被迫开放 ,现代科学在中国开始萌芽生长。 2 0世纪中后叶直至现在 ,中国全方位开放 ,中国科学大踏步前进  相似文献   

16.
构建高效课堂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教育实践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人格健全,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科学教育中,学生人格健全与精神成长的重要方面是理解科学的文化价值。同时,科学与人文结合,体现科学课程的人文内涵,通过科学教育影响和改变学生的精神世界,也是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在科学课程的教学实施中,基于科学课程内容特点,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科学价值观、科学审美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是挖掘和体现科学课程的人文价值、渗透与培育人文精神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它是以"科学家"为主题编排,课文讲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淡泊名利的故事。结合本校开展"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活动教学本课,可以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引起学生对科学家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品质的熏陶。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钱学森科学为重、名利最轻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钱学森的敬仰。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本质教育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建构主义观点看,科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科学本质教育,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能力和科学情感。我们应通过设置综合性科学课程和大科学课程、在科学课程与教学中渗透科学史和采用探究教学等策略,以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是人类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面素质不可或缺的主体构成因素。文章阐释了人文与科学、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内涵,剖析了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缺失现状,并就加强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融合与培育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科学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在我国得到了继承与发扬。科学精神是思政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新颁发的思政学科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课程模块中培育科学精神的相关内容要求,提出了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的实施建议,为我们探讨科学精神的培育途径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