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生态批评理论重读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的一个新动向。美国现代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中蕴涵了19世纪文学作品中朴素的生态思想。其中的名篇《我自己的歌》更是以自然为背景,从时间和空间双重角度兼收并蓄,营造出涵盖人类、自然和神性的不朽"自我"。这种"自我"已经初步透露出20世纪深层生态学所倡导的"生态自我"的萌芽意识。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都渴慕心灵的自在,并与自然亲密接触以期返回生命的本真。他们的自然诗歌都大受欢迎,但陶渊明的自然诗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家的熏陶,是“由内而外”,藉由内心的通彻、澄明而反观自然;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则受泛神论的影响,是“由外而内”,借助恬静、神性的自然抚慰内心的忧伤,从而收获心灵的宁静。  相似文献   

3.
杜彬彬 《天中学刊》2011,26(4):68-71
惠特曼认为自然万物是生命精神的象征,他借自然歌颂了性和肉体之美,肯定了与大自然相一致的人的欲望和感情;另外,在"回归自然"的主题中,惠特曼将"灵与肉"的统一作为完美人性的象征,并认为这个统一需要肉体来达成,这一人文意蕴反映出了他对希腊文化精神的肯定,同时,这一人文意蕴对美国民族文化的构建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晶 《文教资料》2007,1(32):21-22
美国诗歌的自然主题与其民族性密切关联,以歌颂美国本土的自然风光为其主基调。而从爱默生到惠特曼直至威廉斯,美国诗歌的自然主题也历经了从神性到人性、从正面的讴歌到正反两面呈现的渐趋真实的流变。  相似文献   

5.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是“神性-理性-人性”的统一,从宗教的角度来讲,他的自然观与其所受的基督教精神有着内在联系。华兹华斯对自然所表达的热爱之情,其背后隐藏的是对上帝的崇拜与热爱,而他在接受自然对他精神抚慰和理性智慧启发的过程中则又传递出了他对上帝信仰的思想,以及他所认为的“人性的完美”在于返回“伊甸园式的自然”的观点,这些都体现了华兹华斯自然观与基督教精神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泛神论思想在沈从文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客观的自然环境是其泛神论思想诞生的渊源。在他的作品中受客观化泛神论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三类人物形象:神性人、半神半人和世俗化的人。  相似文献   

7.
瓦尔特·惠特曼被誉为"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诗人","20世纪美国新诗的先驱者"和"现代诗歌的开拓者",这应该是比较公允的评论,但不够全面。传统上,学界主要关注他的诗歌成就,但他作为一个散文作家,特别是生态散文作家的成就被忽视了。1882年,惠特曼出版了日记体散文《典型的日子》,该书蕴涵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文明智慧。对今天的人们来说,这种生态思想和生态文明智慧对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生态危机,有极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犤华兹华斯的自然观是其整个诗学思想的基础。通过分析华兹华斯的几首自然诗,阐述其自然观,即:自然是神性、理性、人性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9.
"仰俯"话语结构承载着的宇宙自然观的文化蕴涵及其对魏晋士人审美精神的影响。"仰俯"的审美视角是经学衰落、意识形态、士人思想观念、文学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彰显了魏晋士人对宇宙自然和现实的体味与感悟,体现了魏晋士人的审美精神和宇宙空间感。  相似文献   

10.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贯穿于西方教育思想史的一根"红线":基于有机论的自然观,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要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思想;基于机械论的自然观,近代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得以形成,教育的心理学化最终实现;基于进化论的自然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大力弘扬并引发新转向;走向和合,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呈现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的诗文中引用了大量古圣先贤安贫乐道的典故事迹。一方面,陶渊明以古圣先贤为榜样和知音,为自己孤独的灵魂寻找精神慰藉,冲淡内心之矛盾;另一方面,陶渊明又不完全苟同于古圣先贤的处世哲学,他的安贫乐道带有强烈的个性特色,是魏晋玄学人生观的产物之一。陶渊明的一生是一个和魏晋自觉精神相一致,呼应心灵需求,寻求自然适情的过程。他的自然适情是通过诗酒而实现的精神自适。  相似文献   

12.
沈蜜 《政治思想史》2019,(4):79-94,198,199
梁启超早期法治研究立足救时主义和国家主义,关注时代变革与西学接引。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动荡和学术转型之后,梁启超对于法治的解读发生了实质变化:一方面批判国家主义;另一方面关注中国传统礼治与西方法治之间的差别,对于中国政治传统与国民共业有了反思性转向。钱穆接续推进了梁启超的法治研究,早年的思考多以论辩形式发表:一方面应对当时政论;另一方面侧重对中国传统政治本来面目的揭示。及至晚年,钱穆更多从中国人的道德心性和文化大传统去理解礼法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自然观。在孔子的观念中自然界有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意义。《论语》中的自然观有许多理性因素和人格化的特点,通过孔子对待自然事物的方式和他对自然事物的感悟,人们可以从自然观的角度解读"仁""礼""德""理"这些概念的内涵。《论语》中体现的自然观是多元的,这是早期儒家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王华英 《海外英语》2012,(12):223-226
《露西》组诗中流露着强烈的死亡主题。华兹华斯的死亡意识与他矛盾的自然观有一定的联系。在《露西》组诗中,自然既有慈爱的一面,又有破坏性的一面。华兹华斯对于自然的这种双重性困惑不解。他崇尚自然对人性的净化作用;而又感觉到在自然法则下人生短暂易逝,死亡不可避免却又无可预见。在露西的英年早逝和其带来的孤寂中痛苦挣扎,他最终意识到死亡是生命回归自然的媒介之一。死亡使得生命复归神性,得以在宇宙万物中永生。华兹华斯的这种死亡意识反映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沉思以及对人生终极走向的关怀。  相似文献   

15.
王尔德的戏剧《莎乐美》和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被认为是其唯美主义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中人性与神性的紧张冲突与对立,折射出作家隐藏于写作背后的宗教信仰困惑与焦虑:一方面,作为唯美主义者,王尔德向往古希腊文化中肉体的崇拜与感官享受;另一方面,他又对基督文化中强大的宗教道德力量深感恐惧。而王尔德对这两部作品结局的处理则表明,他最终抛弃了对希腊多神教的信仰,转向了公正、悲悯、宽容的耶稣基督以寻求救赎。  相似文献   

16.
Hardy is distinguished for his deep understanding of human nature and his insight of human life and experience.This paper will make an exploration about the theme of Jude the Obscure,which conveys the strong sense of fatalism,to show Hardy’s life outlook and reveal his pessimistic views towards society and human nature.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巴黎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三部著作 ,表现了马克思科学的人的本质观的形成轨迹与其科学的世界观特别是唯物史观形成的内在逻辑一致性 ,马克思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科学的人的本质观赖以建立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8.
作为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家,曹文轩对儿童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作品也因独特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方式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他的小说主要通过儿童的视角这一诗学的形式来表现儿童成长过程中一次次历练之后的苦痛与温暖以及周边的冷暖人生,通过诗意化世界的构建来凸显人性美、人情美。乡土情结也是贯穿其小说中一个重要方面,不论是故乡的风土人情,还是故乡如诗如画的景物群像,都透着曹文轩对故乡一种解不开的特殊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