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它具有显的实用性。人们学科学,用科学也往往有着明显的功利性,而科学的内在精神常被忽略。科学的内在精神是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重视科学实用性的同时,应大力提倡科学精神,重视科学精神的普及和教育。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就现代科学普及事业公益性和市场性的二重性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科学普及事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坚持公益原则,顾及其市场特点大刀阔斧改革,激活科普体制;另一方面要坚持市场原则,顾及其公益特征,向社会开放,走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植根于历史唯物主义同一性与非同一性的辩证统一之中。积极纳入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内涵的科普实践,具有突破固定社会分工,利用群众自由时间促进个人生产力发展;突破旧有科学解释框架,培养群众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突破资本化的物质代谢原则,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与社会潜能。  相似文献   

4.
科学和精神是一对孪生姐妹。科学是发现,精神就是发展;科学是发现真理,精神就是传播真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这些为人熟知的词汇,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时代风貌。国家要有国家精神,企业要有企业精神,科学家要有科学精神,甚或我们每个人要有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发展的支柱、腾飞的动力和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加强"科学教育"师资培养及专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特别是精神文化的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彻底铲除“伪科学”,普及“科学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目前我国从事“科学教育”的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加强实施“科学教育”的师资和传播人才的培养,加强其学科的基本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科学精神是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基本内涵是实事求是,本质是创新。科学精神的基本特征是自由探索、怀疑批判、大胆创新和严谨求实。科学精神的培植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人民中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7.
没有人文的科学是跛足的,没有科学的人文是盲目的,科学与人文是互助合作,互利互补的关系,不应该有分裂和隔阂,科学的发展要从人文精神中获得教益,而人文的发展也要从科学精神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8.
朱文兵 《继续教育》2001,15(2):41-41
一、创新精神的内涵 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创新意识、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献身精神。只要具备了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渴望才能激发起创新的激情,为创新活动提供动力。浓厚的兴趣,是创新意识的基础;独立性和批判性是创新意识的重要特征。创新活动是开拓未知的活动,要培养创新精神就必须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科学的探索是艰苦的,需要有顽强的毅力和吃苦的精神。丁肇中教授说过:“选择科学就要准备吃苦。” 二、教书育人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学校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时候要加大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9.
透过科学昌明的今天为什么还会有“王林大师”及其那么多粉丝、“小悦悦事件”中为什么那么多如此麻木不仁的现代人等追问,可见,大社会和大社科需要大科普,社科普及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适应社会大转型的形势要求。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社科普及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极其特殊的领域,可谓“理论贯通顶天、实践育人立地”,更需要走群众路线。因此,立足社科普及的特质分析,探究社科普及的现状成因与深刻问题,才能进一步揭示社科普及为什么要走群众路线,如何走群众路线,进而明确社科普及只有视群众路线为生命才能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精神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当今我国大学尤其需要凸显独立之精神、自由之学术;批判和创新精神;探究科学前沿学问的踏实刻苦精神。构建新时代大学精神的思路可以表达为:追求卓越的终极目标;以人为本,博大宽容办学;加强人文与科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鲜明地指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把《决定》要求贯穿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去。要全面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重要的科学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劲柏 《文教资料》2013,(10):79-80,83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因此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已拥有的庞大的图书文献资源,让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向全社会提供强大的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服务。作为文化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在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普及中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大约一年前在北京举行的科技普及与科教兴国研讨会上,科普大师们就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反科学与反“科学主义”、科学与迷信,以及新闻的性质与功能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热烈讨论。大家对所谓“科学文化人”最近提出的若干“科普新见”给以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视科学精神为社会进步、新民强国的内在动力。1904年至1922年间,梁启超多次论述科学精神,积极实践在中国培育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方法、为科学营造社会文化氛围的理念与行动,构成其关于科学精神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是决定教育功效的前提,它的科学定位既要服从社会现实及发展的需要,又不违背教育内在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不能单纯只讲适应市场经济,更要讲超越市场经济;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以单一、片面的特长能力为标准,更要有全面发展的素质;他们的价值取向既要讲个人价值的实现,更要讲社会价值的贡献;既要实现社会的物质利益,又要达到社会所要求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6.
科学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规律的事实、原理、方法和观念。科学素质包含三个层次:一是诚,诚实、信誉;二是智,崇尚知识,追求知识,发展能力,启迪智慧;三是理,树立规律、意识和理性观念。本文所指的科学精神是指探索精神、实证精神、原理精神、创新精神和独立精神。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需要。1探索精神科学始于好奇,源于事实,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的基础,永无止境的好奇是科学产生的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有根据而无顾忌的怀疑是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培育出自由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评先奖优工作应注意八个问题,在标准上,要坚持成绩与效益结合;在内容上,要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在途径上,要坚持政府奖励与社会奖励结合;在方法上,要坚持自荐与群众评议的结合;在形式上,要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在规模上,坚持重奖和分层次奖;在时限上,采用长奖和即时竞现奖;在目的效果上,注重扶持骨干和培植新人的结合,以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不高的现状,将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弊端和群众性科普工作的薄弱是其重要的原因。要根据科学素质的构成诸要素,加强对年轻一代的培养与教育。  相似文献   

19.
人精神的建设面临若干难题,如人精神与“人类困境”问题、生存方式、全球伦理的价值冲突等。解决这些问题,需遵循人精神的构建原则,就是要在整体性中体现个体性、建构科学理性、高科技与高情感的平衡、要体现现实性。在教育视野下,人精神的构建要体现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的融合,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教育的融合,其途径是教育视界的融合、社会教养的培育、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独特的社会功能、培养科学精神和加强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的解救,要从生态角度论精神重建和精神角度论生态恢复相结合入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变科技万能和科学有罪的观点,树立科技有限、科技中性的认识观;必须弱化人类中心主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必须遏制人的贪欲,张扬生命的诗性,建设经济、社会、自然、精神协调发展的明;必须探索精神生态和生态精神的良性互动,创建有关自然美、精神生态与生态艺的系统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