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对"自由个性"的理解首先是一种真正的"个人的独立性",这种"个人的独立性"是一种基于"人本身"基础之上的独立性;"自由个性"还是一种基于"人本身"和"个人的独立性"基础之上的"个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自由个性"更是一种基于"人本身"基础之上的"每一个个人"个性独立、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生存状态。"自由个性"这一内涵表明了追求"每一个个人"的个性独立、自由及解放优先性与真正意义上社会平等和谐的统一是马克思学说的真正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2.
对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中的主体——“人”的研究应当超越混沌的整体的状态,进行更为深入全面地考察。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过程经历两大阶段,全面自由发展的主体——“人”在这两大阶段中是不同的;在第二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在第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两个维度;在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三个辩证统一的方面中,马克思更为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的一些智者,都在预言着一个新世界即将到来。如房龙在他的《人类的故事》最后一章,格林斯潘在他的《我们的新世界》中,还有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信息时代的预言家们、网络英雄等,都在他们的著作中描述出一些即将出现的新世界特征。如和平,而不是争斗、战争;团结,人类一家,金球化,“同一世界,同一梦想”,而不是分裂和歧视;物质和精神同步发展,两手抓,  相似文献   

4.
自由个性是马克思用来表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和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的概念。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个性自由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统一性,以个性自由为前提的人的自由发展是实现自由个性的基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由个性实现的最切近的基础,自由个性是在个性自由的基础上达到的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个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类才能获得驾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自由,成为自由发展的人;也只有充分具备自由发展的条件,才可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先进工业社会中的人类状况上,幸福是人类的终极追求,美丽新世界勾勒了人们的欲望的实现,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已然成为社会控制和人性奴役的工具。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滥用科学技术的制约,新世界中的公民对他人和世界变得漠不关心,甚至失去他们的个性和人性。公民被赋予的幸福是虚幻的,而现代社会需要寻求其现实性和生活本质。  相似文献   

6.
徐倩 《上海教育》2015,(3):64-67
15个舞蹈专用教室,每周的周一到周四正常课时结束后,学生在这里进行2个课时的芭蕾舞训练;40多门拓展课程,走班式的"快乐活动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选择课程……这是浦东新区新世界实验小学,一所以芭蕾为主要特色的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在学生每天坚持一个半小时芭蕾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面对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学校坚持"美丽童年,为美好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在原有艺术教育的特色上拓展和延伸,开设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的拓展课,使学生的综合素养逐步提高。同时,  相似文献   

7.
新世界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而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必然会受到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论文就新世界主义思潮下翻译的新特征展开探讨,反思新世界主义思潮对译者身份带来的冲击,发掘新世界主义思潮给翻译带来的挑战,解释现象的同时补充翻译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有一种观点认为,萨特的自由选择必然导致人的不自由;萨特的自由观实际上是不自由观,这种观点是对萨特自由观的误解。萨特对于承担责任、烦恼、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是注定自由的”等问题的看法都是对自由即选择这一基本思想的表述和进一步展开。上述观点的种种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9.
当代日常生活世界对人的奴役与自由发展的关系成为一个二难撞击的重大问题。一种理论认为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自发秩序形成的感性世界,最好的政策是对日常生活世界放任自由。另一种理论则把日常生活看作是一个完全可以由人们的自觉理性来控制的理性化世界。但是,个人感性欲望的极度膨胀就会造成物的统治;而控制越多,日常生活世界就越不自由。为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在全球化的国际竞争情势下,首先最重要的还是要扩大日常生活自我实现的自由空间,使之成为个人自由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平台,其次是在有利于个人自由个性形成和发展前提下进行理性的适度调控。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与鉴赏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生活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不难看出,新课标关于阅读与鉴赏目的这一根本性的要求,是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关于人的发展的模式。今天的教育提倡人的全面和谐有个性的发展,这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和个人选择的权利。人的全面和谐有个性的发展(即人的身体、知识、情感、意志和心理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并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即“整体的人”,这是当代教育追求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清末民初两位重要思想家的思想为考察对象,对严复和梁启超二人关于自由是思想的含义和个人自由与群体利益的关系理解的异同点作出比较。二人都认为个人自由在必要的时候要服从群体的利益。但严复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更为细致。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一直是人的发展理论中关注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在二者的关系中始终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两个概念相互矛盾及两个概念相互统一。而马克思所使用的“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表述最能全面地反映当时时代的发展状况。避免了因强调一方忽视另一方而导致的理论偏颇。“全面”与“自由”不仅互为前提。而且互为目的。其思想实质和实现过程都是一致的。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本身就包涵了和谐发展、完整发展、平等发展和自由发展等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内容,而自由个性更是作为其最高境界而成为其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3.
王迪 《华章》2011,(36)
在《美丽新世界》中,赫胥黎创造了一个极权的社会,这个社会是极权主义政府运用科学和技术控制的.极权国家自始至终通过技术干预人们的行为举止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他的权力.这种政府使他的居民“幸福”,以至于居民不在乎个人的自由,从而政府保持着控制权.而这种控制的结果是,人们丧失了情感、尊严、道德、价值观,有的只是所谓的“幸福”.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的"有个性的个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马克思的"有个性的个人"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误读,"有个性的个人"被广泛地用于说明扬弃"偶然的个人"的未来社会的个人形态.其实,马克思的"有个性的个人"有两层相互关联的含义:一是指"人的依赖关系"社会中个人自主活动与作为自主活动条件的共同体形式之间相适应的个人形态,二是表征"人的依赖关系"社会"依附的个人"的基本属性和"物的依赖关系"社会特定的"独立的个人"即"资产阶级个人"的特殊属性.作为"人的依赖关系"社会的个人形态,"有个性的个人"与"依附的个人"同义,已经被与"独立的个人"同义的"偶然的个人"超越;扬弃"偶然的个人"的未来社会的个人形态不是"有个性的个人",而是"自由个性的个人".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自由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个人自由、社会自由和理智的自由。具体分析了儿童在学校生活中应享有和发展的三种自由,认为目前学校对儿童的个人自由限制过多,所以儿童的个人自由与权利应得到充分的强调,这是他们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与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学校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获得自由,将学生培养成自由人。  相似文献   

16.
16世纪中叶以后至18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形成的西方新世界观念在中日两国传播。中国被动地接受了部分新世界观念,但更多表现为排斥西方文化及其世界观念;日本主动地吸取新世界知识,形成兰学思潮,世界观念得到了更全面、更深刻的发展。中日对新世界观念的回应是两国适应新的世界形势的重要表现,也为19世纪中叶以后两国历史不同的发展际遇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7.
个性决定了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内心系统和动力组织。人的个性是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的,比如一个人的性格中活泼好动与沉静之分;气质有外露与内向之别;情感有奔放与细腻之异;智力中有的记忆力强,有的观察力强;待人接物中有的豪爽热情,有的幽默含蓄,这些都是很难分出优劣来的。个性别无优劣之分,但存在着成熟、完整、自由等程度上的差别。一、体育课发展学生个性的理论依据第一,体育是人的独立行为活动,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研究个性不能离开活动”,人的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与活动。体…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终极价值是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有两个内在逻辑基点,一是劳动,二是休闲,真正实现自身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够同时主宰自己劳动和休闲的人。后一个基点正是马克思思想的潜在内在逻辑,只是长期被人们忽视了。作为一种生活实践,休闲可以满足人们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塑造人的自由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今消费社会中,我们应该确立科学休闲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社会中的职业的痴呆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物的依赖关系社会发展形态中的一种社会现象。这是由物的依赖关系社会中人对物的依赖、存在旧式分工和教育的特点决定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和自由社会之间完成了更替,个人实现了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职业的痴呆也必将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20.
<正>"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名言道出了人生存的典型悖论:自由是个人天然的权利,也是个人幸福的根基;然而,受制于各种因素,自由对于所有人都极其稀缺,以至于只能作为美好理想被人类永恒追求。工作是个人自我实现、获取自由的前提,工作自由是人生自由的主体元素,且对个人的幸福和人生价值的实现都至关重要。工作自由有两层主要含义:其一,人拥有选择或更换工作的自由;其二,个人在工作中拥有自主控制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