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快乐阅读》2020,(1):78-78
《岁月与生活,都藏于发林》--湖北襄阳 杨艳飞“待你长发及腰,我来娶你可好”,话总是听起来动人,实则不然,所以,女孩千万不要因为某个不确定的人就毫不犹豫地改变自己,然后失去自我,不卑微,这是爱情中一个人最起码的姿态。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仿照“银色飞机为结识航天飞机这样一个新朋友而感到高兴。”的句式,用“…为…而…”造句。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为××(指同桌)生病而感到高兴。”话音刚落,全班哗然,我也十分惊愕,真想狠狠地批评几句。待教室里平静下来以后,我的头脑也冷静了许多。我耐着性子说:“刚才的造句通顺,用上了关联词,说明他肯动脑筋。不过——谁能把这个句子修改一下?”教室里一下子举起了几十只小手。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上,老师让用“的地得”三个字造句。一同学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我们家的地得拖了!”老师又要求用“果然”造句。小朋友说:“昨天我吃了水果,然后又喝了凉水。”老师耐心教导:“这是词组,不能分开造句。”小朋友不慌不忙地说:“老师,我还没说完呢。果然晚上我拉肚子了!”  相似文献   

4.
第十个回合     
小将们,让我们冲进造句迷魂阵!造句迷魂阵歪打不正着的造句歪打不正着的造句丁丁造句总有点奇怪,像是通的,又像是错的。有一次,课堂上老师点他的名说:“丁丁,你用‘莫名其妙’给大家造个句。”丁丁想也没想,开口就说:“几十个同学一个班,老师偏叫我造句,我莫名其妙!”全班哄堂大笑。从此,“丁氏造句”成了同学中的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有些课文后面的习题中,安排了“造句教学”,其表述基本是这样的:读句子,然后用带点的词语造句。每每教学这一题时,我的心里总有一种“硬摁着脖子喝水”的感觉,每次在课堂上讨论造句时,总会出现异常的冷场。有些学生甚至看到“造句”就头疼。于是,我思考着要改变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正这是一个"流行"泛滥的年代。最近和爱情有关的流行,莫过于那句"待我长发及腰"。很多人被打动的原因,不是因为它华丽逼人,而是其中那种久违了的单纯和含蓄,一如最初的爱情本身。每一个人真正意义上的青春,几乎都是从悄悄关注某男或者某女开始的。刻意的漠视和回避,并不会显得多么聪明或者更纯洁。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样的过程之  相似文献   

7.
学生造句为何冲不出围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造句为何冲不出围城江苏王时福前不久,我到一所学校听课。课间,在办公室里随手翻阅小学高年级学生练习册,有一组“造句练习”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是一组用关联词“既然……就,哪怕……也”的造句练习,第一本上,学生这样写道:“既然老师交给了学习任务,我就应该...  相似文献   

8.
听说,有位小学教师为了让学生顺利应考,竟“创造”了一种“万能造句法”,譬如,要做“用规定的词语造句”这类题,这位老师便教给学生一个“窍门”——一个填词造句的“万能”格式。这个格式是:老师让我用××造句。如题目要求用“愉快”一词造句,他就造成“老师让我用愉快造句。”这一现象在某些中学也有。有位初中教师教给学生的造句“格式”是:××是个×词。如要求用“爱护”一词造句,学生就造成: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学区统考阅卷时,发现有的考生是这样用“缘故”造句: 1.老师要我用“缘故”造句。 2.我不会用“缘故”这个词造句。评卷中,有两种意见:认为从答题中无法了解考生  相似文献   

10.
有一段时间我去上法语培训班,老师要我们用“买”这个词造句。日本男孩岛原说:“橡皮买了一块我。”老师纠正道:“是我买了一块橡皮。”岛原继续说:“王老师会给我买很多好吃的东西。”老师笑:“我什么时候答应你的?我怎么不知道?”岛原也笑,他又继续造句:“我要买  相似文献   

11.
造句训练     
造句是语文课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口头造句有利于口语表达能力,书面造句有利于文字表述能力,同时,造句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的词汇。造句启发得当,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扩大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要求学生造句,应克服只求句子的正确,不求质量的作法。无思想性,平淡无奇,一用再用的语句,如:用“在……上……”造句为“在黑板上有粉笔字”。虽然不错,但不能说是个很好的句子。我认为造句训练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百花园     
造句的“堵、疏、导” 学生造句往往以成分齐全、句意通顺、不出差错为满足,不喜欢在语言上下工夫。为了提高他们驾驭语言及对语言的审美能力,我采取堵、疏、导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试卷中有一道题:用“不是……就是……”造句。有一位优生这样造句“:这些天复习考试,因为我考试成绩不好,爸爸不是打我就是骂我。”这让我很是惊讶:这位学生在班上的成绩是优秀的,他不可能考不及格。他的家长,我是了解的,是一位很民主的家长,应该不会对他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怀着疑问,我在课余询问了这位学生“:这些天你的爸爸真的对你不是打就是骂?”“不是。”“那你为什么在造句的时候那样写呢?”“这不是造句嘛!”孩子一脸无辜地看着我。“造句不就是编吗?”孩子又说道。凑巧的是,晚上回到家里,我看到二年级的女儿的试卷上面也有这样…  相似文献   

14.
造句是学生练习运用词语的一种常见方式,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造句时常满足于造结构完整的简单句。例如:用“不仅……还”造句,学生写得最多的句子是“他不仅爱学习,还爱劳动。”造句是学生练习运用词语的一种常见方式,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造句时常满足于造结构完整的简单句。例如:用“不仅……还”造句,学生写得最多的句子是“他不仅爱学习,还爱劳动。”“他不仅学习好,  相似文献   

15.
“造句是写作的基础,选材独特,文理清晰,用词准确,立意新颖的造句是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每个句子都写好,写作才能写好。”小学各年级都应十分重视这项练习。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把造句训练只局限于正确,不求生动具体。“老师工作很辛苦”,“警察叔叔工作很辛苦”,“妈妈关心我”,“爸爸关心我”……诸如此类的造句,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句式过于单一,思维狭窄呆板,人云亦云,是小学生造句的通病。  相似文献   

16.
学习《月光曲》时,教材安排了用“幽静”和“陶醉”造句的练习。在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完词语后,我便指名造句。对“幽静”其中一学生是这样造句的:“今晚,爷爷走在幽静的乡间小路上。”用“陶醉”造句时有个学生说道:“我被傍晚时分的乡间美景陶醉了。”这时有几个学生发现这两句话有什么相近的地方并开始小声议论了。当然,这也使我眼前一  相似文献   

17.
关于造句练习的指导 ,常会出现两个弊病 ,一是追求学生练习的高质量 ,指导过程显得细致、繁杂、耗时大 ;二是造句作业难以避免简单、雷同。教学中如何克服呢?我做了一次尝试。造句练习《可爱的草塘》中的“清澈”“自豪”。我向学生宣布了这次造句作业的三个要求 :1 全班不得出现两个一样的句子 ;2 把别人或学习辅导书上的句子调换些词造成的句子不行 ;3 每句造句不得少于一行字 ,且须工整洁净。要求提出后 ,我担心难倒一批学生。作业本收上来 ,出人意料的是 ,这次造句情况出奇得好。除极个别确实有困难的学生造句较简单外 ,其余的都达…  相似文献   

18.
考试     
《小读者》2010,(5):41-41
今天阿刚考试。试卷上有一造句题,请用“要么……要么……”造句。阿刚是这样造的:我去商店买文具,店主拿出一块橡皮问我要么,我说不要,他又拿出尺子问我要么,我又说不要,因为我是来买钢笔钓。  相似文献   

19.
快乐加油站     
还有菜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公开课,老师提问:“各位同学,有谁知道长度的单位是什么?”这时,班上最乖巧的一个同学举手要求回答,这是课前老师安排好的,当然是他回答了。“老师,是米!”“不错不错,请坐下。”“可是,有谁知道还有什么呢?”这时候,平时学习最落后的同学也举手,老师有点激动,虽然没有事先安排他,可是老师觉得不应该有歧视,决定给一个机会。“老师,还有菜!”懒学生造句一个学生十分懒,造句不爱动脑子。老师要他用“仿佛”造句,他就写:“我爸爸的小名叫王仿佛。”老师叫他用“特殊”造句,他就写:“我爸爸的小名叫王特殊。”…  相似文献   

20.
《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下面以《葡萄沟》一课的造句练习为例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认为,指导学生造句要做到:一、用词要恰当用词准确、恰当,是造句的最基本要求。要使学生造句时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