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人际信任的特点与关系。被试为内蒙古科技大学261名学生。使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进行团体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无性别、城乡差异,其程度处于中间值水平。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中内控性与有势力的他人两部分表现出较强的男女差异,在机遇部分差异不明显。大学生的内控性显高于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2个控制源。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内控性存在强负相关,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控制源存在强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使用生活满意度指数(LSI)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250名中年人进行调查,研究生活满意度与人际信任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中年人生活满意度总体处于于中等偏下的水平;(2)中年人生活满意度在性别、居住地、婚姻状况方面无显著差异,相对而言,女性得分略高,住在城镇的生活满意度高于住在乡村的中年人,双亲家庭生活满意度高于单亲家庭;(3)中年人生活满意度与人际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定义人际信任的基础上,对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安全、信誉等概念做了区别,指出依赖性、善意性、风险性是人际信任的主要特征,并详细介绍了Rotenberg的3×2×2框架理论和社会认知模型。在文献的基础上,从信任者的特征、被信任者的特征、第三方的影响和双方的关系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人际信任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未成年服刑人员的人际信任与心理控制源、防御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某市监狱内部共80名未成年服刑人员进行人际信任量表调查、心理控制源量表调查及防御机制问卷,后对其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未成年人服刑人员人际信任与年龄、学历均无明显性差异,服刑人员与心理控制源及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而与成熟型防御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儿童马氏量表和孤独量表,对高中生的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高中生的人际信任度比乡村低,男生比女生高;(2)孤独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乡村学生高于城市;(3)人际信任程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与现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较同龄人高,特殊信任年级差异显著(F=5.164,P〈0.01),普遍信任专业差异显著(F=3.551,P〈0.01);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女生的E、P分高于常模(P〈0.01),L分低于常模(P〈0,01);男生的P分高于常模(P〈0.01),N分高于常模(P〈0.05),L分低于常模(p〈0.01);神经质维度与人际信任有显著正相关,掩饰性、内外向维度与人际信任有显著负相关。高校要客观看待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格和人际信任的特点,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在信任缺失方面的问题十分严重。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以期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学习和适应社会,促进他们自身素质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亲密关系量表、安全感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和生活地等人口学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安全感存在显著负相关,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在信任缺失方面的问题十分严重。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以期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学习和适应社会,促进他们自身素质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方法:设置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6周的"心理素质养成与训练"团体心理辅导.采用ITS人际信任量表在实验前、实验后与实验后三个月对被试的人际信任水平进行测量.结果:宁夏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得分较高;宁夏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在总分及各分因子上都不存在性别差异;宁夏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不存在年级差异;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具有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法对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聋哑学生的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及其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男生在支持利用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②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客观支持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初高中生;③聋哑学生的支持利用度与依靠性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对他们的依靠性及人际信任度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马斯洛需要理论谈教师人际关系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教师的人生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均属于人际关系范畴,他把人际关系需要作为人的基本需要。马斯洛需要理论分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一个人自信的形成和发展、自我形象的树立和自我实现,体现了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师范类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四川师范大学150名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和相关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当代师范类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显著低于理论中值水平,不同群体(文理、城乡、性别、是否独生子女)间师范生人际信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代师范类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总体比较科学;当代师范生的人际信任与母亲的部分教养方式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4.
运用信任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湖南的两所中学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初中生人际信任水平没有显著的年级、性别差异,只在依赖维度上女生略高于男生,但没有显著性差异。整体上,独生子女的人际信任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且在人际信任总分及依赖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未离异的初中生比父母离异的初中生更多感受到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而父母离异的初中生比父母未离异的初中生更多感受到母亲的过分干涉与过分保护。结论:积极的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呈正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数据,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考察2769名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异质性及其人口学特征,分析不同抑郁情绪类别青少年的人际信任差异。结果发现:青少年可分为高抑郁情绪、中抑郁情绪与低抑郁情绪3种潜在类别,占比分别为6.68%、22.03%、71.29%;乡村,小学、初中、不在学,学业成绩在班级后25%等特征的青少年在中抑郁情绪型与高抑郁情绪型中所占比例更高;青少年人际信任表现为熟人信任与陌生人信任的差序结构,3类抑郁情绪类别青少年的熟人信任均处于中上水平,且低抑郁情绪型的信任水平最高、中抑郁情绪型次之、高抑郁情绪型最低,陌生人信任在3类青少年中不存在差异,均为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儿童、青少年人际信任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人际信任成为国内外社会科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社会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多种学科中都有大量研究成果。该文主要概述了心理学领域内有关人际信任概念界定的分歧与共识、信任建立的理论基础、测量方法,重点述评了人格特征、关系属性、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对儿童、青少年人际信任的影响以及信任与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安徽师范大学160名大学本科学生进行测查,用以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表明:性别与出生地对于人际信任的影响并不显著;是否为独生子和年级对于人际信任的影响显著;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社会支密切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和主观支持均能预测大学生人际信任,表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际信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取215名一线幼儿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幼儿教师人际信任与知识分享意愿的关系,以及知识分享动机如何在两者之间起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幼儿教师的情感信任对知识分享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幼儿教师的利他主义、互利主义和声誉追求动机均对知识分享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为促进幼儿园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应改变幼儿教师知识分享的观念,引导其掌握知识分享的方法;重视幼儿教师之间情感信任的建立,增强知识分享的安全感;关注幼儿教师思想动态,制定有效的知识分享激励机制;对幼儿教师实行差异化管理,加强幼儿园知识分享氛围的创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