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道贵 《新高考》2005,(11):25-26
一、高考对信息提取能力的要求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中学历史课程标准(高中)对学科能力提出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将其要求进一步细化:“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观点。”上述要求,体现在高考试卷中.就是出现了大量考查考生信息提取能力的试题。这在近年的江苏高考试卷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一、历史高考对信息解读能力的要求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高中)对学生学科能力提出的要求是“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标准,2004年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将要求进一步细化:“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相似文献   

3.
「认识」类高层次能力题的解答李德藻所谓“认识”类能力题,是旨在对学生的历史阐释能力进行考查的一种高要求能力题。这种试题要求学生在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综合之后,作出一种合于历史的真的判断,或对历史发展趋向作出一种预测或推定。这种试题,在高考和高考复习资...  相似文献   

4.
怎样回答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王剑近年来,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历史学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特别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明显体现在我们经常可在历史训练题或高考试题中接触到要求回答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1999年高考历史第38题是材料解析题(共11分),考查有关文艺复兴的历史知识。从能力要求看,考查的是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对该材料处理的能力,能力要求适中。江苏省高考阅卷点历史学科组在阅卷前的试题分析时,大都认为第三问的回答容易失分(第三问是“材料四与前三条材料中的哪一条有矛盾?表现在何处?),而从答卷的实际情况来看,失分多在第一问,即“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答案应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而绝大部分考生的回答则是“人性”、“真理”、“古代优秀传统及思想”等等(见下表…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2000年版)“教学目的”中要求“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科考试说明》(zooo年版)十条“考试能力要求”中的第六条要求考生能“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因此,历史比较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思维能力之一。对学生的比较能力的考查在高考试卷中屡见不  相似文献   

7.
《招生考试通讯》2011,(3):28-30
与2010年相比,2011年的历史学科新课标《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上保持一致.没有变化。在“考试目标与要求”中的“题型示例”上有四处变化:1.“调动和运用知识”中的“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能力的题型示例改为2010年辽宁历史高考试题的第2题;2.“调动和运用知识”中的“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能力的题型示例改为2010年辽宁历史高考试题的第35题:3.“描述和阐释事物”中的“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能力的题型示例改为2010年辽宁历史高考试题的第47题;4.“论证和探讨问题”中的“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能力中的题型示例改为2010年辽宁历史高考试题的第40题。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观点。”这是高考考试能力的基本要求。根据上述要求,近年来在全国高考各种模式试卷的历史试题中,考查考生信息提取能力的试题频繁出现。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以下题为例。  相似文献   

9.
“3 综合”高考模式对推动中学各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和深化素质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历史学科怎样面对从独立的考试科目,转变为综合能力测试的组成部分这样一个重要而显的变化,我们认为应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关科综合测试《考试说明》,结合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实际状况,从学习掌握基本知识,进行培养学习能力等方面,探索历史学科应对“3 综合”高考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是高考历史对考生考核的目标与要求之一,体现这二类能力考查的试题在高考历史模拟卷及高考试卷中屡见不鲜。对“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包括: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体现这一类能力考查的试题按难度来分,  相似文献   

11.
以高考试卷所体现出来的各种学科能力要求为指向,高三历史教学必需具有更强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般性的传统历史教学是很难达到这种要求的。目前高考复习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是,高考试卷尤其是两套全国新课标卷在很大程度上有超越教材的倾向。学生严格地依照教材知识体系来进行复习是很难击中高考试题所考查的内容的,也很难达到高考试题的能力要求。高考试题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学生做题时的感觉是,所考查的内容似乎与教材有关.但又不能完全依靠教材知识来完整地作答或正确地确立选项。高考历史《考试说明》中把学生的学科能力要求概括为四点,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要达成这四点能力要求,仅仅只是依照教材落实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拓展。  相似文献   

12.
高三历史教学与能力培养应分三步走郭奉吾研究近年来的历史高考就不难发现,选拔性的高考非常注重检测学生的阅读概括、综合比较、分析评价等能力。然而“学生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能力提高也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因此历史教师不能“处处设防”、“全线出击”,而...  相似文献   

13.
历年的高考物理学科都非常注重考查能力,这是高考的性质、任务和物理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当然,对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具体的知识,只有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才能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近年来,《物理学科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物理学科考核的能力有五个方面:“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下面,我们结合过去的一些高考试题和近来的一些高考模拟题,对《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要求作一些具体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迎考、应考、赢考,是广大高三历史教师和学生必然的选择和期待。高考现有明确的考查要求考试大钢,又有潜存的考试规律或习惯高考试题对能力考查的体现友其方式,而且,高三师生还需要认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惟有如此,“赢考”才有可能。本刊特约副主编徐赐戊老师的《历史高考能力考查取向与塑造》一文,在研究课标取向、考纲要求和历史高考考...  相似文献   

15.
高三历史备考复习“四步法”□鄢洪林一、问题的提出1.高考发展的新趋向。高考的考查由知识覆盖到能力覆盖,发展到目前的知识覆盖与能力覆盖并举的高度。考查要求越来越高,中学历史教学改革面临严重的挑战。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实现由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16.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高考历史学科在考查学生所学历史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这种趋势,在近些年更加明显。具体地说,高考对历史科能力的要求共有十项,其中第(8)项能力为:“评价……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7.
近年的高考历史试卷与以往盯比较,打破了历来只有一个答案的传统习惯,鼓励考生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其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和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如1999年高考历史试卷中的第42题,该题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明确告诉考生“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要求考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其二是在考题的附注部分,提醒考生注意:“本题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哪一种看法,或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  相似文献   

18.
现在普遍认为,高考历史题的命制有语文化的趋势,历史题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较高,似乎更像语文阅读理解题,以至于“文史一家”的观点让人深信不疑。但笔者认为语文化的解读不应套用于历史,历史的解读应体现历史学科的思维方式,二者不应混为一谈。现以2013年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第27题为例,浅谈在高考有效复习中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历史阶段特征是指历史发展中的某个阶段明显区别于其它历史阶段的本质特点和象征。高考《考试说明》把“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作为基本能力之一来要求学生,因此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历史阶段及其特征的考查。由此可见历史阶段特征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高考看历史复习的“五要”吴成良近几年来,高考能力考查分值大幅度提高,从1995年历史高考者,纯粹记忆型试题不足30分,而能力型试题竟达120多分。如何适应改革势头如此迅猛的高考,除夯实基础知识,注重各种能力训练之外,研究高考试题,“从中最大限度地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