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治疗的大门为所有学生敞开着,而不只是针对艺术特长生。艺术治疗与艺术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所追求的是过程取向而不是成就取向。艺术治疗是艺术治疗师与学生共同探索作品的涵义,并非艺术治疗师独自的行为或仅是对作品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一、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基础教育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其指向是在于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过程。在追求这种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将课堂教学的评价定位为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其价值取向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概括起来讲,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很显然,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机制立足于改变以往“以教论学”的弊端,而试图建立新的“以学论教”的体系。二…  相似文献   

3.
教师发展性评价推行的意义及其障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英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摒弃以奖惩为主要特征的教师评价体系,推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受到了教师的欢迎。英国学者Shields主持的一项调查表明,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教师中间产生了相当大的热情,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参与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有价值的活动,甚至是一种享受。上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并研究发展性教师评价,取得了一些成果。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而不是以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是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华东…  相似文献   

4.
美术教育让幼儿掌握各种美术绘画、制作、欣赏等技能技巧。美术教育是一种心理治疗的艺术空间。"艺术治疗"是美国艺术治疗协会在20世纪80年代所下的定义:"艺术治疗提供了非语言的表达和沟通机会。艺术治疗的领域有两个主要取向:艺术创作便是治疗,有助于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若把学习艺术应用于心理治疗,对于维持个人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平衡一致的关系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教师工作绩效评价观念与制度发生了一场革命--由于单一的终结性评价遭到了强烈地反对而被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所替代.美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观念与制度的主要特点如下:把课程标准作为教学评价的关键指标;以发展为终极价值;构建科学系统的评价模式并多元化;教师个体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相融合;综合利用学生的学业成绩与行为表现进行评价;最后恰当解释与反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6.
国外心理治疗取向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国外开始在中小学开展心理治疗取向的艺术教育,旨在引导学生透过艺术学习治愈心理创伤,多项研究均证明心理治疗取向的艺术教育在学校正规课程中的贡献与价值。这一研究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发展性教学.即主体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新型教学。发展性教学,重在“发展”,须处理好“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早在20世纪30年代,维果茨基就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斐娣娜教授认为,发展性教学是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教学。它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其发展的一种教学。并认为.发展性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发展性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发展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还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而在评价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我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以下是我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的一点体会:一、发展性教学评价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  相似文献   

9.
发展性评价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评价新理念,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的政治课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其优点是便于横向比较。简便易行。但这种评价在僵化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长期被片面、孤立地使用。使其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缺点被放大,导致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可悲现状。发展性评价则把形成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是指通过对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对学生进行的发展状况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以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民主化”的教育思想为理论根据,20世纪80年代始于美国,在国外已有十几年教育实践的历史。在本次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利用档案袋进行评价作为一种充分体现发展性评价理念的新方法而被大力倡导,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试从以下3个方面谈谈利用档案袋进行新课程评价的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通用教学设计是21世纪美国高等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概念,意在教学过程中向特定学生群体提供学术、空间和技术上的支持。通用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实施步骤具有包容性、公平性、灵活性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性教育"理念推动了通用教学设计的兴起。发展性教育倡导高等教育应当服务于多样化的学生群体,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并最终实现人生目标。在发展性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通用教学设计推动着高等教育公平、公正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发展性教学评价价值取向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评价有多种不同的分类,从评价功能角度,可将教学评价划分为发展性教学评价、水平性教学评价和选拔性教学评价三类.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一种注重评价过程,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性的教学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及对个体发展需要的尊重,关注和承认评价对象的差异性.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在本质上是一种主体取向的评价,它认为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过程,是评价双方共同进行的价值判断.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建立在评价对象自身发展需求和教育组织者对评价对象要求的有机结合之上,促进评价对象在现实基础上向未来发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提高每一个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实施的关键是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核心是重视过程的总评价。发展性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推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目标发展性评价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并在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以公平和效益为其基本的价值和目标取向。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论基础,回顾美国各个历史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的演进过程,将有助于把握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特点与走向,而且对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基础教育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其指向是在于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过程。在追求这种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将教学的评价定位为发展性教学评价,其价值取向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具有人文性质的美术作为以培养美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的艺术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研究性教学实践中:一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要培养问题意识,三要关注学习过程,四要把握发展性评价,促进美术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17.
发展性评价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国家兴起,起初研究重点是教师发展性评价,随着研究的深入,继而转向学生发展性评价。在我国,发展性评价研究多集中在中小学领域,而较少涉及高等教育;在中小学发展性评价研究中,又多集中在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而对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鲜有论及。  相似文献   

18.
文艺大众化运动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革命文学运动,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高潮,大众化运动一开始就与五四新文学运动划开了界限,否定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批判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反对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明确提出知识分子通过改变自我以适应大众的主张,它以大众喜闻乐见为艺术的评判标准,以顺应大众心理而鼓动大众热情为艺术指归,完全颠倒了知识分子与大众在文明发展中的关系,最后终于使文学陷入迷途,使知识分子失掉了精神存在的合法性,而这一过程是一个从主动到被动,从自我迷失到被迫归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主体性等概念,在中国的人文科学领域,特别是哲学领域,逐渐流行起来。教育理论界也随后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是一种围绕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而阐发的教育理论。主体教育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从外部功能看,主体性是指主体在与客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大学阶段是青年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学生的发展性需求日益增多,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发展性为根本取向。一些院校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发展性意识较为薄弱,对发展取向的研究和关注不足。艺术心理教育为应对心理教育模式简单化、形式化的困境提供了崭新视角,它的存在不是简单的两者叠加,探究其含有的相关理论、补偿和调节功能、独特的特征、方法和工作体系,使之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心理教育模式,可以为丰富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内涵和功能拓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