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考察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适应特点及两群体之间的差异,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对娄底市和双峰县5所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的16个自然班级91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在情绪症状、困难总分和影响因子上差异显著;②留守女生在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社会行为和影响因子方面均好于留守男生,而在情绪症状方面比留守男生差。留守初三学生比初一、初二学生显示出更多亲社会行为。城市和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适应水平无显著差异;③非留守女生在品行问题和亲社会行为上均好于非留守男生,初三、初二学生比初一学生受到各方面困难的影响更大,尤以初二学生最为突出;城市非留守初中生在情绪症状、同伴交往和困难总分方面均好于农村非留守初中生。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处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不断转移的阶段中,出现了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社会问题,对此,研究者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作为适应性心理素质的核心部分——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得到高度关注。文章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留守初中生亲子沟通、社会智力与前瞻适应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695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留守初中生的前瞻适应、亲子沟通与社会智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亲子沟通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前瞻适应;(3)社会智力在留守儿童亲子沟通与前瞻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了解贵州省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现状与特点,为改善其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参考。以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测查695名贵州省农村初中生,其中留守生379名。结果提示,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总体上不高且显著低于非留守者;不同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留守类型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系统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234名农村留守初中生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社会适应的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指标,可将留守初中生划分为高危型、矛盾型、完好型和脆弱型等四种类型.四种类型被试在两种适应功能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完好型留守儿童在同伴依恋质量和心理坚韧性的得分最高,高危型儿童组得分最低.据此建立的判别函数表明该分类是有效的,可为留守儿童个别化辅导和心理社会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运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随机选取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900名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如下:(1)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且各因子之间基本持平;学校适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是否是单亲家庭和担任学生干部方面,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均存在显著差异。(2)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正相关。(3)社会支持的三个因子,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能联合预测学校适应18.1%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7.
8.
尝试探讨留守儿童积极适应、消极适应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采用社会适应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对232名农村留守初中生积极适应、消极适应和心理弹性进行测查.结果显示:留守初中生的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各指标得分均呈偏态分布;不同适应类型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得分存在显著差异,高危型学生弹性水平最低,适应型学生弹性水平最高;心理弹性对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累积解释力分别达到61%和37%.其中,目标专注对积极适应的预测力最大,情绪控制对消极适应的预测作用最大;积极认知有助于提升积极适应功能,家庭支持则有助于减少消极适应症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对留守儿童适应的预测作用具有领域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10.
《教师》2016,(12)
农村留守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来自农村的打工群体在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城市打工赚钱,他们的孩子则成了农村里的留守儿童。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留守现象更为普遍,他们正值成长过程中的叛逆期,因而针对他们的教育也更加具有难度。本文主要围绕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基本现状,探究如何加强对这一群体的青春期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成都地区初中生攻击性的强弱,对留守初中生进行拓展研究。采用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在青少年中初步修订后的结果量表,从成都一所初中学校分层整群随机抽取了共六个班的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初中生的攻击性总体上较弱,且存在性别差异;留守初中生比非留守初中生攻击性更强;并且,初中生攻击性在父母外出务工时长上存在差异,初中生的攻击性与父母外出务工时长显著相关,父母外出务工时长对初中生攻击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留守初中生因为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独有的特征。教师应当充分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通过发挥榜样作用、建立留守学生代管制度、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校园活动等切实可行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倍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综合概括了不同领域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在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内涵、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现有研究文献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式和研究内容等方面的不足,以期能为今后的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研究和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为开展相应的学业心理辅导提供实证依据。本研究采用周步成等人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调查220名农村留守初中生,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与其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总体健康状况与学生的数学成绩、英语成绩及三科总均分呈显著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孤独倾向、对人焦虑和恐怖倾向可以用来解释学生三科总成绩的变异;孤独倾向可以用来解释学生语文成绩的变异,孤独倾向和对人焦虑可以用来解释学生数学成绩的变异,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可以用来解释学生英语成绩的变异。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其学业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5.
留守初中生处于特殊的家庭生态环境及心理和生理都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消极人格。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不利于其健康全面成长。虽然社会、学校和家庭等这些支持对其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但是留守初中生自身的积极适应也是非常重要的。留守初中生要改善自我认知,进行自我调适,合理疏解。强化心理成长,养成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342名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在年级、同住对象、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显著预测其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家长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经济条件,普遍外出务工,这就使得学生在家里成了留守孩子。有效解决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深入地和留守学生进行交流,了解留守学生的需求,帮助留守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是现代社会面对留守学生现象应该重视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帮助留守学生解决他们的心理需求问题,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尊、生活满意度、孤独感、抑郁、社交焦虑和问题行为问卷对五省2134名农村籍流动儿童、双留守儿童、单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一般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留守与流动对农村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总的社会适应方面,一般儿童最好,明显优于三类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较好,明显优于双留守儿童;(2)在社会适应各指标上,与一般儿童相比,三类留守儿童的自尊低、孤独感强,双留守、曾留守儿童的抑郁高,单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高,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强、生活满意度高;与双留守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自尊高、抑郁低;(3)上述差异在女生和/或小学生中表现明显。这表明,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对儿童社会适应有不利影响,流动对儿童社会适应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尤其是落后地区农村,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在缺乏父母关爱和监督的家庭之中。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在关注民工潮涌动的同时,也必须关注留守学生的前途和未来。  相似文献   

20.
隔代留守家庭儿童是需要更多关注的留守儿童群体。基于优势视角理论,文章对影响隔代留守家庭儿童社会适应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祖父母对儿童的关心与照顾、同龄群体是隔代留守儿童不可或缺的社会适应资源;朋友数量与朋友间的情感表达以及班级内同学对他们的非"标签化"相处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起到了较大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隔代留守家庭儿童时应该对整个群体进行正面评价、老师对于隔代留守儿童不应过分关注、注意保持与隔代留守家庭儿童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