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与异性交往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交焦虑障碍是目前精神障碍中最常见的病症,也是严重困扰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心理疾病,它直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患此病的病因很多,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人际关系不协调尤其是异性交往不恰当而导致的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是其中的病因之一。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理智地、适当地进行异性交往,成为现代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异性交往的重要性以及异性交往中产生的心理困惑。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并以案例形式进一步论证了心理咨询的调适方法及咨询要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一篇医学院学生社交恐惧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提出采用系统脱敏法,辅以认知疗法、人本疗法等使患者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社交恐惧的症状,改善和缓解社交恐惧的焦虑症状,提高自信,主动采用较有效的方法应对紧张情境。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简要论述了个案咨询的技术和理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一名初中新生学校恐惧症的形成原因,临床诊断和干预方法。通过运用临床脱敏技术和暗示认知疗法,促使其建立积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重塑其积极的心理结构,促进潜能开发,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干预效果,为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蒋璐 《考试周刊》2011,(10):207-208
本案例是一例焦虑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患者欧某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感到莫名的焦虑害怕,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手不断地在沙发上滑动,语速过快,思绪较混乱,有求助意识。欧某来访时的情绪状态已持续了半个多月,影响到正常的学习与人际交往,内心感觉十分痛苦却又无力摆脱。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心理咨询的治疗方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整个咨询过程共十次,历时三个半月。通过咨询治疗,欧某的各种心理和躯体症状基本消失,心情愉快,和同学的关系有所改善,情绪也基本稳定,人际关系得以良性发展,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咨询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一例社交焦虑障碍个案,在全面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诊断和分析,制定干预方案,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为心理咨询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描述了一例大学生由于考试挂科这一负性生活事件从而导致社交恐惧的心理问题咨询过程。咨询师对其直接或间接的认知、行为进行调整,最终使其焦虑恐惧情绪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8.
钟佩妍 《广西教育》2014,(34):69-70
以一则社交恐惧学生的辅导个案为例,分析学生社交恐惧的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针对学生社交恐惧心理,采用沙盘疗法进行心理治疗,辅以学生人际交往的方式技巧,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职生产生心理障碍的诱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异性交往不当导致的个案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只有对高职生异性交往思想观念进行广泛调查,对其异性交往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和综合分析,才能找到高职生在异性交往方面的误区,以及由此引起心理问题的症结,从而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以防范高职生因异性交往不当而导致心理障碍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艳梅 《考试周刊》2012,(25):151-152
本案例讲述了咨询者通过应用认知疗法、放松疗法、系统脱敏疗法,为一名社交恐惧症大学生心理咨询的过程。通过咨询,来访者消除了紧张情绪,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从本期开始,我们要认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从她们的生活故事中,学会和异性交往的一些社交礼仪和语言技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理机能逐渐成熟和心理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所表现出的异性间的“井水不犯河水”现象渐次消失,开始喜欢接近异性同学,即由心理“疏远异性阶段”发展到“接近异性阶段”。这是符合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一种正常现象,是青春期这一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儿童社交恐惧症的评估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交恐惧症是目前儿童中比较普遍的一种精神障碍。本文从其原因、认知模型、评估以及治疗方法介绍了这个症状的主要特征,并对治疗者提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就中职生异性交往问题,从心理层面分析其存在的必然性及如何正确认识和引导中职生的异性交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自尊、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对三者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梁英姿 《考试周刊》2012,(59):155-156
洋溢着青春朝气的少男少女们穿行于校园之中,受人体发育规律的影响,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异性多加关注。异性交往,纯属自然与正当。然而,什么时候适宜开始进行异性间的交往呢?异性间的交往只有特殊性的交往吗?应该如何引导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异性间的交往呢?本文将尝试从当前高职生异性交往观入手,提出异性交往的必要性及相应的交往策略。  相似文献   

17.
心理主题班会是教师运用团体辅导方法,以学生的心理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旨在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的班会课。心理教师在组织心理主题班会课时,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很好地融入班会课程中,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异性交往主题班会课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与异性相处之道,把握懵懂的青春情谊,并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对青春期异性交往主题班会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梁辰 《考试周刊》2011,(53):202-204
六年级小学生青春期发育阶段与异性交往的状况不容忽视。调查结果发现:六年级的小学生建立人际关系时,性别取向明显;与异性交往时,认识上不太成熟,容易产生焦虑;"爱"的概念模糊不清;遇到问题时,大部分人缺乏求助意识。小学生心智不成熟,老师、家长要特别关注他们与异性交往的行为,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9.
《中华家教》2011,(7):19
Q编辑老师:您好!孩子小轩从初一开始,与他人交谈时,他就会脸红,平时除了上学,不会再出门。平时在家还能与我们正常交流,可到了外面,一见生人就脸红、说话紧张、词不达意,甚至不愿意在公共场所露面,不愿意接触他人,这也使他与同学的距离越来越大。他的朋友多是书中或电脑中的卡通漫画人物。我们感觉孩子越来越孤独、自闭,这很让我们忧心。  相似文献   

20.
一、来访者情况介绍 李某,大二男生,20岁,湖北人。来自农村,父母务农,家中还有一个姐姐,经济条件一般,家庭关系和睦,无家族精神病史。初次来访时穿着整洁,但非常的拘谨和紧张,一直低着头,面部表情很僵硬,情绪非常低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