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教学的关键在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教育创新又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工程。教育创新又必须通过教学创新来实现。因此,教师的劳动始终应表现为创造性劳动。  相似文献   

2.
3.
4.
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归根到底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教育必将上升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位置,成为社会活动的中心。本文着重阐述知识经济、创新教育的涵义以及两者的关系,并对我国的教育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及如何进行创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教学个性是培养学生个性的前提。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扬长补短,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并在教学上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出个性鲜明、富有创新精神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创新是适应创新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应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教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一)探索未知将成为当今大学教育的时尚知识经济时代,财富的形成不再仅仅取决于对现有可利用资源的有效配置,而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人类对自身智力的开发,如对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技术的不断创新。因此,对每个人来说,开发、培植、占有...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必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对于刚刚经济起飞的中国来说 ,机遇与危机是并存的。提高民族原创新能力 ,关键是教育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到政治的高度来认识 ,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9.
论创新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的提出,不仅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而且指明了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方向。但是,有关这种全新教育理念的具体实施问题,至今还未有详细阐述。而前苏联的问题教学论则为我国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做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突破口和必然选择,中学的创新教育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历史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历史教学的灵魂和核心,将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内化为学生的个体素质,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对创新教育的认识,研究探讨了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书窗吞日月,方塘万古开”。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学校教育正加紧步伐,跃马扬鞭,以适应现代社会生存与竞争、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在全球的形成和发展之势对于我国实现下一世纪战略目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经引起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关知识经济的讨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的理解,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增强改革驱动力,在解决各种挑战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与教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17.
陶行知先生提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他曾经提出学生要有"五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这"五大解放"对于我们开展创新教育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生物学教学的角度略述己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知识经济正显示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它宣告:新的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必须实行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大批高质量人才,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国家才能够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创新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 一、知识经济的主要内涵及特征 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科技和信息的生产、创新、流通、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与农业、工业等资源经济不同,资源经济是以体力和物质为主要依托(如农业经济主…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教育必须创新,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负有特殊命,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必须全面转变,创新势在必行,社会经济发展对成人教育发展提出了创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