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O·。:O!!.O!。: 低年级教学中“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川题教学的重点应主要解决好哪些呢,先视〔图一〕及其分折。 〔图一〕 一一一‘甲数~一一一~一列三个空圆表示一个总体,三个黑圆里表示另一个总休。在两手总体间用符号“三,,.连结的两个圆互相与乙铆周样多\\比乙数多“对应,。图中每一个空圆都对应一个黑圆,每一个黑圆也都对应一个空圆,这表明空圆与黑圆“同样多”。户△△。O△:O△·。·O《兴燕乒华毛例2)有一部分三角形各与户个圆对应,这部分三角形与圆同样多(3个),另外还有一个三角形没有圆与 女!图示数量间关系: ①(实际…  相似文献   

2.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两种应用题都是求两数相差关系的应用题,它们共同反映了大数、小数、相差数三个量之间的联系。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学,则便于及时对比、提前比较顺叙题和逆叙题。我们的具体设想是:一、精心设计准备题,理解基本概念教学“比……多”、“比……少”应用题,必须与“求相差数”应用题挂上钩,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样多”、“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相差数”等数学术语。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三组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出,建议在教“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并从直观入手,加强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一、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含义在师生准备好教具、学具的前提下,课本第74页的准备题可以分两步来指导学生进行操作:1.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摆的与第一行同样多,第二行摆几根?2.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3根,怎样摆?第二行摆几根?通过实践,明确第二行的根数是由与第一行同样多的5根和比第一行多的3根组成,初步建立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许多老师认识,一定要给学生总结出解题公式,如: 大数-小数=相差数 大数-相差数=小数 小数+相差数=大数学生才好根据这几个公式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否则,老师很难讲清楚,学生也很难正确选定计算方法。情况真是这样吗?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给学生总结这样的解题公式是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这样做,只会加重学生记忆的负担,养成死记硬套、不愿动脑分析思考的坏习惯。 一九八七年秋季,我用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实验组编的小学课本《数学》进行了教改实验,实验过程中,我们针对教学实际选择了几个专题进行探索研究,其中一个就是:如何引导学生紧扣题  相似文献   

5.
【课例简析】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与正叙的应用题的区别在于,题中的第二个条件正好与正叙的相反,因此,学生容易犯见“多”用加,见“少”用减的错误。教学时教师应加强操作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对题目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帮助他们确定正确的解答方法,以避免发生上述错误。【导学设计】一、复习准备1.操作活动①:让学生第一行摆8个圆片,第  相似文献   

6.
“求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是五年制数学第三册的重难点。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我着重教给学生以“作记号、标大小、定算法”的三步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独立学习这类应用题的基本方法。通过这一改革,克服了低差学生对这类应用题见“多”字就加,见“少”字就减的简单猜测解答的弊端,提高了智力低弱儿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在一所小学听了一节二年级班的数学复习题,复习的内容是“比……多、比…少”的简单应用题。课堂上,老师板书了两种类型的两道应用题,并特地用彩色粉笔在“多”和“少”两字下面打上了着重符号。从表面上一看,这位教师还能抓住“重点和关键。”这两道题的内容,刚好是出现“多”字的题用加法计算,出现“少”字的题用减法计算。尔后,教师点了课本上的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做。出乎该教师的意料,其中一道题是先告诉了  相似文献   

8.
对于小学二年级“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教学,教师们普遍感到难教。其原因何在? 1、应从教材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弄清上述两类问题的实质。小学教材中出现的十一种简单应用题,其中加、减法的占五种,而最基本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是:求总数和求剩余。这两类应用题之所以“最基本”,一是这两类应用题的教学可与加、减的意义直接联系,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二是因为求相差数与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教学,均是在上述两类基本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求比两个数的和少(多)几的数”的两步应用题,是“求比一个数少(多)几的数”的一步应用题的引伸和发展,是学习两步以上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本单元中的应用题共安排了4道例题。教材的编排没有在题的类型上做文章,而是借助线段图和启发性问题将重点放在...  相似文献   

10.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是第二册数学教材编排的“相差关系”的应用题内容之一,也是本册应用题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学时,教师可在学生充分理解“同样多”和较大数的组成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的意义进行解答,并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进行有序的思维训练。一、游戏引入,初步感知。首先教师提出:今天我们做一个排队游戏,要求第一排排6人,第二排比第一排多排2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队伍应怎样排?这时学生情绪高涨,教师趁势组织学生进行排队,并让下面的学生猜一猜第二排有多少人?虽然学生很容易看出第二排是8人,但怎样通过计算得到呢?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只让他们感知,并带着应怎样计算的问  相似文献   

11.
一、巧设复习题,为新授作准备 教学前,设计以下几组复习题。 第一红. ①一年级有40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少占人,二年级有多少人? ②一年级有4叭,二年级比一年级多5人,.二年级有多少人?二 ③一年级有4。人,二年级有35人,二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通过这组题的练习,让李复习求比一个数少 (多)几与求和一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为引导学生将旧知识转化为两步计算的新知识作好准备。 第卜组 ①洲习裸木(三朋)105两l练习三十二鲜:,1题。教师先结介人观图启发:要求共用多少钱,必须先求出什么?租据学生回件,教师在图上标明数址关系。然后让学生说出解题步骤…  相似文献   

12.
人数版六年制小学课本第四册安排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相应的有关练习题都是题目中有“比……多”字眼的就用加法,有“比……少”字眼的就用减法。这种单纯的练习安排很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概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还设计了以下形式的变式训练内容:  相似文献   

13.
“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教学乌兰浩特市教研室毕凤之原统编教材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分散在二、三册教材之中,而义务教材将这三个例题都集中在第二册教材之中,目的在于适当靠近,便于比较,以...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四种常见数量关系中,尤以相差数关系的三个概念易于混淆.学生比来比去,把握不往比的标准,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给解答有关应用题增加了困难,遇到复合应用题时更觉思维混乱,束手无策.为此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探索解答规律.一、形象教学,明确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以大哥比小弟大2岁,小妹比大姐小3岁,大象比小鸡重,小白兔比大公鸡轻……等实例,引导学生易立差数比的概念,明确比的标准。谁多谁少,揭示较大数、较小数和相差数的本质特征,及其联系与区别,探索规律性的东西,得出大数比小数多相差数小数比大数少相差数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第50页例5、例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例5和例6(一)学习例5:(1)例5: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比○多2个,第二行摆个△。(教师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2)请同学们把学具盒打开,按题目要求摆○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注意个别指导)...  相似文献   

17.
比几倍多(少)几求和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渗透性的综合应用题。教好这类应用题,教师可安排以下的教学层次。 1.抓好基础。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几倍求和的应用题,是教学“比几倍多(少)几求和应用题”的基础。教学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复习好这一基础知识,可设计下面两题让他们作回顾练习:  相似文献   

18.
一、练习六的编排意图练习六是配合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编排的,可分为三个层次。第1~4题配合例4,通过观察操作,懂得“较大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第5~9题配合例5,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第10~14题是综合练习和“比多求和”的两步应用题的准备练习。练习六建议用  相似文献   

19.
使用教材: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人教社)。教学内容: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课本第24页例8,练习八的第1—4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相似文献   

20.
一、严密地、合理地设计联系新旧知识的中介题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在教学“求比两个数的和多 (少 )几的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时 ,首先抓好铺垫复习和新知识的导入环节 ,应精心设计联系新旧知识的中介题。(一 )以旧引新 ,抓住知识的生长点 ,瞄准知识的发展点。由于学生在以前学过“求比一个数多 (少 )几的数”的应用题 ,而新知识是“求比两个数的和多 (少 )几的数”的应用题 ,因此 ,可据此设计一组与新知紧密联系的复习题 ,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 ,又能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如出示“苹果比桔子多 1个或苹果比桔子少 1个”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