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学生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第一次和第二次擦燃火柴这两节时,我问道:“你们读完这两段,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张云清同学大声说:“我有问题。老师,东西掉下来可以说‘落’,课文里说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亮光不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说‘落’?”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读"是信息的吸收,"说写"是语言的运用,也是"吸收"效果的检验。只有"吸收"好了,运用才能得心应手。万丈高楼平地起,诵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诵读教学搞好了,就不愁学生不愿说、不会说、说不好了;诵读教学搞好了,就不愁学生不愿写、不会写、写不好了。  相似文献   

3.
李春光 《语文天地》2014,(10):68-69
语文教学中,“读”有多种形式,包括默读、朗读、诵读等。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目前很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仍存在这样的不良现象:以分析课文为主,轻视读文本,最多也只是学生默读,课堂已经失去了书声琅琅的景观;或者只是注重读的形式,而没有考虑读的有效性。因此,为了使高中语文课堂更加精彩,更加有效,必须继续强化“读”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4.
一、美读课文,讲究方式技巧 (一)精心选择朗读方式 朗读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课文和学生实际,灵活选用.为了了解学生对文本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可选择个别读,情感丰富而多变的内容可选择优秀的学生个别读,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让学生读出兴奋、不解、失落、激动、幸福的情感;要表达热烈的气氛、磅礴的气势,可以用齐读,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让学生读出长城高大雄伟的气势;对话多、情趣浓的文章,可以分角色读,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鸟与树>、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尊严>,要从人物对话中读出人物的形象;为了表现文章的意境或者走近人物的内心,可以配乐读,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小提琴<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的背景音乐中读出小女孩内心的悲苦.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灯,而朗读则是电;情感是火,朗读则是风;没有情感的读是无味的。语文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情"与"读",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自新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后,“对话”一词和以此为理论指导的“对话教学”逐渐为广大教师熟知。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真正符合对话理论、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的“对话教学”呢?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存在一些与对话理论不符的现象,它们打着“对话”的旗号,却是名不副实的。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7.
“善问”,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问,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一种特别难能可贵的能力。语文课堂中的“问”,打破了教学呈现封闭化倾向,吸引了学生对教材内容与思想的“断裂”、“分叉”、“理解”和“转变”,充满了对智慧的刺激,对道德、审美的体验,对生活的感悟,课堂变得活跃,展现生机与活力。“问”,是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学要求即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地听)互补。有人讲一堂课老师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得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相似文献   

10.
一、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地听)互补。有人讲一堂课老师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得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相似文献   

11.
王珊萍 《考试周刊》2014,(83):51-52
<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深入钻研文本,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钻研文本。钻研一篇课文前,先要通读一遍,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做出"预设",或查字(词)典,或对照近、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再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难以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  相似文献   

12.
“读”对于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朱瑜章老师在《也谈文言文的教学目的》中就提出:“要恢复传统语文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诵读上下功夫。”①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语文教师的认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常看到有些教师以为“读”是灵丹妙药,能包医百病,他们在教授文言文时,不管学生是否了解文意,只让学生读,读后也不指导,不正音,有时甚至就干脆一节课让学生去读,还美其名曰“把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教学案例 最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其中有一个指导朗读的片断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对话",应该说是一个当下时尚的词语,似乎不体现对话的课堂就不是好课堂。但当这种新的观念成为时尚,却又极易将阅读的本色掩盖。静心审视,把对话当成阅读教学改革中一个标签的现象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鉴于此,我们需要用一种基于实践的沉静的心态,用审视的眼光,涤净喧闹,追求“真实”的对话。那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  相似文献   

15.
李名忠 《成才之路》2011,(26):33-33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以实现多方面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行课程标准降低了对语法、修辞、逻辑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课堂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读”能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桥梁,“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原来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言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学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这一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如何用好教材,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囿于教材”和“脱离教材”等倾向。笔者认为:只有明明白白用教材,教学才能具有实效、高效。下面以《中彩那天》的教学为例,谈谈对教材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性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课堂上,读书之声不绝于耳,可是,冷眼观之,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正陷入“读”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在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把“读”贯穿于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受到语言熏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做到从“读”入手呢?  相似文献   

20.
《我的母亲》这是一篇自传,回顾了作者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从而表达了对母亲深挚的怀念和敬爱之情。我在教读本文时,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使自己在教学中有了很多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