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陈明 《山东教育》2005,(10):22-22
《做什么事最快乐》是苏教版第二册的一篇课文。“做什么事最快乐”是课文的中心问题,理解这个句子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是本课学习的难点。要突破难点,教师应以“读”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以读求悟,读中见悟,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由第一自然段的中心问题入手,激发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整体阅读感悟。  相似文献   

2.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第五册上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以“送——访”两字构建故事情境 ,结构简明 ,文字浅显 ,融思想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根据童话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可通过“读”、“悟”、“赛”、“演”等进行教学设计。一、读一读 ,把课文读通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师生可以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读准生字字音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不添字、不漏字。学生交流识字和朗读情况 :1 .出示 1 1个生字 :麦 礼 迫 保 防 搬 访 仍 俭 秘 获。鼓励学生自学 :这些生字 ,哪些不用老师教 ,你们…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把“自主学习”引进课堂,摒弃传统的“师讲生听”、“师教生学”的被动教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达到“自能研究,不待老师讲”的最终目的。一、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语文教学,实际上是通过学生的读书活动,把课本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过程。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能促进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可以领悟遣词用语的精妙。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本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篇幅较长,但内容浅显易懂,根据教材特点.通1寸学生的“读、悟、演”,  相似文献   

5.
《登山》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靠近深渊的小路 ,自觉地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教学重点是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 ,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根据教材的特点 ,我抓住课文中表情达意的词句、段落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指导学生 ,读中感悟 ,鼓励学生展开争议 ,在比较、讨论辩解中对课文产生多元理解。一、读读议议 ,悟其情在教学《登山》时 ,就有学生质疑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登山 ,作者为什么要写在山顶上看到的美丽的景色呢 ?”我以此为切入点 ,以读见悟。首先要求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了解列宁和巴果茨基登山时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学生从…  相似文献   

6.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是离不开读的。读,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读,注入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反复读,学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能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脉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认为语文教师无非引导学生练习看书、作文的本领,主要是透彻理解课文。而所谓理解,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反复玩味”课文,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人情的读,才能品出味来,即“读中悟其神”。作为语文教师应从学生的读入手,培养学生“读”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7.
犤设计观念犦《画风》这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浅显易懂。教学时以读为主,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让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犤课前准备犦收集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及造成的后果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风)2.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法?通过发散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重点指导“擦”的读音及“旗”、“擦”的写法。2.检查指导朗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进行交…  相似文献   

8.
老师指导学生一遍遍读书,就像燕子妈妈鼓励小燕子一次次认真观察茄子和冬瓜一样,让学生体会怎样读懂课文,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体会“认真”的好处,把学文和悟理统一起来。一、例行的“金话筒”节目,说说“找春天”的收获。老师在评价中有意识地渗透认真观察收获大的认识。(照应课的结尾)二、揭示课题,检查预习,指导识字。(略)三、学习课文。1郾听老师读课文,说说知道了什么。(反馈学生听的能力以及对课文的初步理解。)2郾引导:大家听到的有很大不同,理解得还不够。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学生自己读课文,谈发现。3…  相似文献   

9.
“以读代讲”是通过老师的导读.使学生明文意、悟文理,并受到情感教育的一种教学结构。导读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二、再读课文,理解词意;三、精读课文,解决间题;四、品读课文,以声达情。朗读技巧的运用有利于促学,使学生快捷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探究“读、问、悟”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种自主的学习氛围。一、在“读”中激发兴趣,发现问题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是“问”、“悟”的基础,因此读一定要落到实处。一篇课文,必须让学生先反复地阅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出重点,读出情感,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读”可以分为课前“读”,课上“读”,课后“读”,尤以课前“读”至为重要。所谓课前“读”,即为预习性自读。预习性自读中,学生要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性感知。通常做到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读、会写、会释);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画出文中含义深刻或让学生感动的语句;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及创作作品的背景,提出问题。课上“读”就是教学中要做展示课题引导读,根据兴趣自由读,检查效果汇报读。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  相似文献   

11.
龚新春 《云南教育》2001,(19):33-33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自悟课文中所介绍的这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了解当代迅速发展的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关心科技发展,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一、课题质疑,激发兴趣课题是课文的眼睛,它提炼或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读题,让学生理解“新型”的含义,从而认识课文中介绍的玻璃与普通玻璃不同,它是一种新类型、新品种的玻璃。然后让学生质疑,紧紧抓住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手段。以读为本,以悟促读,读出情,读入境,达到与作品、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课堂上学生“读”得轰轰烈烈,“说”得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的“读悟”是在同一平面上滑移,根本没有读出层次,悟向纵深。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的误区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3.
本组教材包括两首描写景物的古诗,一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篇“读写例话”和一个“积累运用”。本组教材的两首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菊花》浅近平白,流畅明白;三篇课文《爬天都峰》、《动手做做看》、《一次成功的实验》都是写小朋友生活的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和重点训练项目“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本组教材的教学应重点指导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多读读,多想想,以读感知,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读悟理,养成边读…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钓鱼的启示》一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我”的行为、心理活动都有比较深切的体会,教学时,教师可采用自读发现——探究悟理——自主延伸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感悟课文的内容,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感受“我”对父亲的崇敬之情。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给人们的启示,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4.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目标2、3。教学过程:一、从疑入手,自读发现1.揭题生疑。①教师板书生字“启…  相似文献   

15.
“联读悟写”教学法的实验●广东番禺市番禺中学李长庚一、联读悟写的概念联读悟写不同于往常所说的读写结合。往常的读写结合是单读单写,读与写之间的联系是单项进行的,学一篇课文就仿照课文的文法,运用课文知识来写作文;联读悟写法则是以课文的每一单元为基本单位组...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于理解来说是很重要的。朗读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言语,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感知接受一体验理解一领悟表达”的过程。“读中悟”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和收获,达到对学生悟性的培养。“读中悟”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又适应了新课程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悟性,如何做到“读中悟”呢?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比较注意学生读和写能力的培养。我每讲一篇课文,尤其是精读课文,都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写文”的学习情趣。具体做法是通过启发学生读懂课文中的中心句、关键句、哲理句、优美句、过渡句、照应句等句子,并让学生写出自己对句子含意、意境的理解,或让学生模仿写出相类似的句子,或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写出有创意的句子,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整篇课文和写作的能力。下面是我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胡青 《南昌教育》2006,(7):55-55
《蜜蜂引路》是一篇记叙列宁生前往事的文章,讲述了列宁在不知道养蜂人住址的情况下通过思考、观察,发现了蜜蜂往附近的园子里飞的规律,列宁根据这一规律找到了养蜂人。这篇文章理解起来不难,上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很快理解了课文,明白了道理。然后便到了最后一个环节,我问:“列宁能根据蜜蜂找到养蜂人,从这可以看出列宁是个细心观察的人,我想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许多细心的发现,来,说说吧!”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手段。以读为本,以悟促读,读出情,读入境,达到与作品、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课堂上学生“读”得轰轰烈烈,“说”得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的“读悟”是在同一平面上滑移,根本没有读出层次,悟向纵深。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的误区随处可见。一、读悟结合的误区误区一“:急于求成”式的读悟案例:《生命桥》教学片段(学生初读后)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生:主要讲了老羚羊…  相似文献   

20.
《自己去吧》是“九义”教材第一册新入选的课文 ,由两段句式相似的对话和两幅图画组成。第一段是小鸭和鸭妈妈的对话 ,第二段是小鹰和鹰妈妈的对话。故事告诉我们 :只要勇敢地锻炼自己 ,就能成功 ,不能事事都依赖父母。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根据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可采用“一读、二演、三练”的形式进行教学。一读 ,理解内容。教学这篇课文 ,应体现低年级教学的特点——多读少讲。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 ,去理解词句 ,领会思想感情 ,以“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可分三步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