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旨在探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采用了SCL-90(精神症状自评量表)测试和调查了476名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果:(1)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2)农村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因年龄不同而存在显著性差异;(5)不同教龄的农村教师在SCL-90中的焦虑、敌对、恐怖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6)不同学历层次的农村教师在SCL-90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成长都存在着重要影响。为弄清教师职业效能感与教师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采用自编问卷《中山市中小学教师职业效能感问卷》与《SCL-90心理健康自评量表》两份问卷对中山市中小学2252名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对他们的职业效能感现状和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职业效能感的各维度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效能感总分呈近似平缓的“V”型发展趋势,最低谷出现在40~45岁的教师群体,最高分是50岁以上的教师;而SCL-90得分则呈一个近似平缓的倒“V”型发展趋势,最高分出现在40~45岁的教师群体。(3)中山市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效能感总分及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趋势是,随着教师对职业前景判断的信心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横断历史研究的方法,整合1995—2011年使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评工具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的47组数据,分析了教师(N=24042)心理健康随年代的变化趋势及不同职业类别教师(N=21356)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整体水平有所降低;幼儿教师和高等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中小学以及特教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职业中学教师居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苏州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方法:采用Maslach的职业倦怠量表评估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1)苏州中小学教师的总体职业倦怠并不严重,但教师的情绪衰竭比较严重;(2)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4)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心理健康状况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尊量表(SES)为研究工具,对高职院校300名教师及普通本科院校150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就总体而言,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相比,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自尊水平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就其自身而言,高职院校教师心理问题(中度以上)检出率比较高的因子为人际敏感、强迫、敌对、抑郁、偏执;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发展的主流是健康的。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黄冈市87名中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探讨其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原因。结果表明:黄冈市中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低于一般人群,部分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度的心理问题;男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高于女性教师;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教师的精神压力主要来自于经济收入、教学压力和子女教育等方面。最后提出了提高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状况量表(SCL-90)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SEEQ),对广州市500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教学效果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成年人常模相比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教学效果总体上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校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不同性别、职称、岗位教师党员心理状况的差异,为加强高校教师心理卫生工作、提高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绍兴文理学院286名党员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党员教师阳性检出率为29.3%,高校党员教师的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敌对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女性党员教师的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因子得分高于男性党员(P<0.05);管理岗位党员教师的人际关系因子得分高于教学岗位党员教师(P<0.01);教学岗位党员教师的焦虑因子得分高于管理岗位党员教师(P<0.05)。结论:高校党员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女性和教学岗位党员教师,需相关部门积极关注,加强高校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要让学生心理健康先使教师心理健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校长要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教育部2002年14号文件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牛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四川省威远的二所农村中学的423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1)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城市初中生常模;(2)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即随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却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是指能够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并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教师的心理健康意义重大,本文就心理健康的内涵、特点、作用和心理健康与继续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继续教育通过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的健康、快乐、成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学校管理活动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呼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者。诸多教育实践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教师不良心理现象的存在与发展,将对教育环境产生污染。教师的日常行为带有很强的示范性,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而…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提高高等体育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建设高质量体育教师队伍及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它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还阐述了高等体育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最后提出了提高高等体育院校教师心理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教师角色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职业本身的特殊性又造成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为此,我们于2004年开始进行《促进上城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旨在运用心理学原理,探索促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柏平,实现教师素质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6.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精神和教学潜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最终将影响到目前新课改的得与失、成与败。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心理障碍的表现、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等,提出相应的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策,以呼唤给予教师更多的心理关怀。  相似文献   

17.
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构成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必须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以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为出发点 ,以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基础 ,采取恰当的问题解决策略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上海远郊(以远郊某区为例)全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情况调查问卷》和自编《远郊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培训需求问》卷》,深入调查上海远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培训需求,为提升其专业化水平提供数据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建设者(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配合南宁市教科所科研室的新课程下中小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维护研究,南宁市二十中《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维护》课题组采用生存状况问卷和心理健康SCL-90量表问卷及访谈等方式,对南宁二十中一线教师81人(接受访谈教师也含在其中)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对南宁二十中教师心理健康维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广州若干所高中的实证调查,分析了当前广州高中生(含高职学生)家长心理健康状况、亲子关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发现目前广州高中生家长心理健康、亲子关系和子女心理健康总体上呈良好态势,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家长忽视子女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不良情绪问题不够重视、忽视家长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家长心理健康和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