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教育》2008,(27)
1926年夏,清华国学研究院要在全国招收32名研究生。王力对国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遂报名应考。这次入学考试试题出得很奇特,全部试题是要回答"四个100",即:100个古人名,要写出每个人所处的朝代和主要著述;100个古地名,要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在翻阅教育杂志时偶然发现了一则国学大师王力先生求学的小故事,颇为耐人寻味。@@@@1926年夏天,北京清华国学研究院准备在全国招收32名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报考者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大学毕业生;2.曾在中学任教五年的教员;3.师从名师研究有心得者。而当时王力先生只读了两年大学尚未毕业;而若再往前推两年,他还只是一个只有“高小”(相当于今天的小学)学历的人。虽然他曾经做过小学教员,但是离“五年”这个时间要求,他还差得太远。而他也跟师从名师不沾边,最后借“挂名”校长章太炎的大名,“自欺欺人”地蒙混过了报考关,顺利进入了笔试环节。笔试的试题出得极为“刁钻”——全部试题是要回答“四个100”:100个古人名,要写出每个人所处的朝代和主要著述;100个古地名,要答出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100部书名,要答出各部书的作者是谁;100句诗词,要答出各出自哪首诗词。一拿到卷子,许多同时符合上述三个报考条件的考生都傻了眼,可这位年轻人却欣喜地发现,自己对这些试题却一点儿都不陌生:他一直是靠自学,在数十年如一日的苦读中,脑子里早已装满了丰富的知识。不出所料,凭着过硬的国学功底,他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以第26名的好成绩被录取了。后来,他被誉为“一百年来中国最伟大的语言学家”“国学通才”。  相似文献   

3.
1926年夏,北京清华国学研究院要在全国招收32名研究生。王力对国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决定报名应考。只是清华国学研究院招生简章上规定报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大学毕业生;二、曾在中学任教五年的教员;三、从名师研究有心  相似文献   

4.
1925年4月,清华国学研究院诞生于20世纪初叶中国历史急遽变迁、新旧学术转轨之际。清华国学研究院仅生存4年,共招收4届70余名学生,在完成学业的68人中,除11人出国深造外,其余50多人均为中国各著名大学的扛鼎者,其中如姚明达、吴其昌、王力、王静如、姜亮夫、刘盼遂、徐中舒、高亨、刘节、谢国祯、戴家祥、蔡尚思等一大批知名学者,成为中国20世纪学界星河灿烂的奇观。而清华国学院的教师竟不足10人,其中有四大名导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主任吴宓,以及李济、梁漱溟、马衡、林志钧等讲师。如果说,人们要排名世界一流大学的话,那么,清…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在翻阅教育杂志时偶然发现了一则国学大师王力先生求学的小故事,颇为耐人寻味。1926年夏天,北京清华国学研究院准备在全国招收32名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报考者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大学毕业生;2.曾在中学任教五年的教员;3.师从名师研究有心得者。而当时王力先生只读了两年大学尚未毕业;而若再往前推两年,他还只是一个只有"高小"(相当于今天的小学)学历的人。虽然他曾经做过小学教员,但是离"五年"这个时间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华读书报》曾发表了历史系几位教授写的文章,其中的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有人说清华学校研究院,有人说清华国学研究院,很多老先生说的则是清华国学院。三种说法,略有不同。葛兆光的说法比较准确,是清华学校研究院。但是,说国学研究院,国学院也都可以。  相似文献   

7.
冷学宝 《师道》2013,(1):41-43
1925年初,清华学校开始筹建“国学研究院”。受聘的讲师、教授,荟萃了国学各领域的精英。其中,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因为以教授身份各负责一个研究室,被誉之为“清华四导师”。  相似文献   

8.
清华国学研究院从其开办到解散仅有四年,然而,在这名师主授的四年中,清华国学院却创造了近现代大学史上短暂的辉煌.品味这个在我国大学发展史上近乎“神话”的一页,就会发现学术自由、教授治学得以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实现,首先要归功于《研究院章程》制度设计及其有效执行.《章程》中对学科建设、教学、招生等诸方面独树一帜的规定,对于我国当代大学制度变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者简介]王力,字了一,北京自修大学顾问,广西博白岐山坡村人。26岁考入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受业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一年后毕业,赴法国巴黎大学专攻实验语音学,1932年获文学博士后回国。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  相似文献   

10.
冷学宝 《高中生》2013,(9):56-57
1925年初,清华大学开始筹建“国学研究院”。受聘的讲师、教授,荟萃了国学各领域的精英。其中,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因为以教授身份各负责一个研究室,被誉为“清华四导师”。  相似文献   

11.
<正>王国维、鲁迅、沈从文、朱自清、闻一多皆是学识渊博的大师,久负盛名。可当大师们走进课堂,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时,也有自己的"软肋"。王国维是近代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然而,他给学生的"形象"并不好,王力回忆:王国维留着辫子,戴着白色棉布瓜皮小帽;一到冬天,棉袍上勒条粗布腰带,俨然私塾里的冬烘先生模样。课堂上的印象也不好,吴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移植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建立并完善了现代大学研究院制度.北京大学研究所之创办,为各大学创办研究院所提供了示范性样本;教育部颁布的<大学研究院暂行组织规程>对大学研究院之性质、组织机构、研究生资格及考试、管理等作了统一规定,使设立大学研究院有了统一参照标准和制度上的保障,标志着中国现代大学研究院制度的规范化.在专业研究所尚不发达之时,大学研究院除了具有研究生院这样的培养研究生之功能外,兼有某种专业研究所从事专门学术研究的特殊功能,北大研究所国学门、清华国学研究院之学术活动即为较典型之例证.但到1930年代以后,随着专业研究院所的普遍建立,尤其是中央研究院这种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的建立,大学研究院与独立研究院所之间逐渐有了明确分工,不再像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及清华国学研究院那样,以大学研究所而同时兼具多种学术功能.大致说来,大学研究院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由教授开设各种研究项目.予大学毕业生以深造机会;独立研究院则主要供给学者以精深研究之地,使其专门从事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书讯     
二十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 ,傅杰编 ,云南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6月出版本书收集了 2 0世纪中国文史类经典考证文章 16 0余篇 ,展示了该世纪中国考据学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作的贡献。文前皆列有作者小传及其重要学术研究成果。清华国学研究院史话 (北京高等教育丛书 ) ,孙敦恒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 6月出版本书以 2 0世纪 2 0年代清华国学研究院全历程的史实为内容 ,记叙了清华国家研究院的筹建、教学概况、科研成果、师生情谊 ,于此折射出清华国学研究院在我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同时 ,王国维、梁启超…  相似文献   

14.
1926年夏,北京清华国学研究院准备在全国招收32名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报考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大学毕业生;二、曾在中学任教五年的教员;三、师从名师研究有心得者。当时,在国学研究院任教的有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国学大师,这对那时的青年学子的吸引力可想而知。有位年轻人也和众多学子一样,非常想进这所名师云集的著名学府,但他仔细地对照  相似文献   

15.
曹云祥是清华学校时期任期最长的校长,以养成完全高尚人格为教育目标,文化思想上主张中西古今融会贯通,领导清华实现改办完全大学的目标并筹办国学研究院,积极延揽名师并在清华奠定了教授治校的基础,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在清华,各个院系都有独门秘笈。一眼看去,都是书生意气,细思之下,又全是江湖豪情。百年来,清华院系之间的分分合合、恩恩怨怨,一言难尽。为此,我们兵分几路闯江湖,搜古籍、觅历史、访江湖人士……"船舶系"们2011年,一张民国时期的毕业证书见之武林小报,引发各路围观。它的主人叫李鸿樾,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这张"史上最牛毕业证书"的导师一栏赫然写着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人的名字。"博雅堂"的一位先生江力感叹:"这就是江湖上传闻已久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国学研究院成立于1925年,开创之初就威震八方,4年间的70多位传人中,有50余名后来成为我国人文学界的著名学者。由于种种原因,国学研究院在1929年停办,但关于  相似文献   

17.
国学大师吴宓,在日记里是这样记述和体会他在清华学堂,接受外国老师指导自己学习英语的过程的——"外国教员其教法纯用质问,与中人异。其授课也,只言明日须预备至若干页。明日上课则呼学生起立,令之诵读,令之讲解,并设为问题令为答出。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讲课     
燕子 《学习之友》2006,(4):18-18
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国学研究院有四大导师,即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这四位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们对清华校风学风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兼有多学科的综合大学。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学校发展初期,以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  相似文献   

20.
冷学宝 《高中生》2013,(27):56-57
1925年初,清华大学开始筹建"国学研究院"。受聘的讲师、教授,荟萃了国学各领域的精英。其中,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因为以教授身份各负责一个研究室,被誉为"清华四导师"。王国维因为在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考释上的突出贡献,受到了其他导师的一致赞誉。梁启超说"一铭等于一篇《尚书》",将其合起来可以与"新发现一部《尚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