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大学生群体更表现出了巨大的消费潜力。近年来,许多网络借贷平台瞄准了这一商机,进入大学校园。大部分借贷平台借款手续简便,放款快,受到了许多大学生的追捧。但看似花团锦簇的"校园贷"却危机重重,虚假宣传、虚化实际资费标准等,引导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超前消费甚至过度消费,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观,扰乱了和谐的大学校园。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合理消费,自觉抵制"校园贷"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贷作为新的消费方式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但同时网贷也使部分大学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以大学生非理性网贷消费现象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当前大学生非理性网贷消费的动因,归结出大学生非理性网贷消费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从加强大学生自我网贷消费观教育、推动校园网贷消费文化建设、发挥家庭网贷消费教育功能与优化社会网贷消费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大学生理性网贷消费教育的适切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校大学生成为校园贷平台的优先目标群,成为借贷的主力军,这既有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等内在原因,又有借贷平台泛滥、营销手段刺激等外在因素大学生借贷不仅影响其自身生活,还牵连家庭。针对大学生校园贷,高校应"导",而非"堵",高校应提升学生辨别风险和危害的意识,培养其理性消费、识别陷阱、保护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学生消费环境网络化和市场便捷化,大学生消费观念呈现出分期消费、提前消费和非理性消费的特点。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积极人格特质、积极境遇和生活满意度三种积极心理学工具,充分解析网贷平台、网贷政策和网贷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找到内在理性善端和美德力量,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网络消费和融资观念。  相似文献   

5.
校园消费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兴产物,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校园消费者权益保护、违法违规、信用风险等问题,校园消费网贷亟待法律规制。健全校园消费网贷监管,建设校园消费网贷规制的法律体系,构建校园消费网贷纠纷解决机制是解决校园消费网贷问题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正在改变传统的购物模式,通过对贵州省部分高校学生进行网络借贷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36.26%的学生会网贷,90%的大学生喜欢网购。网络借贷在迎合学生需求的同时,促使学生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超前消费,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谢芬 《科教导刊》2019,(7):21-23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越来越便捷,但是借贷平台也在逐步的发展起来,走进了校园之中。部分借贷公司利用互联网将市场转移到了校园之中,成为了现在的"校园贷"。一些抱着不良心理的校园贷平台借用一些手段使学生过度消费,致使部分学生深陷"高利贷"的陷阱之中,侵害同学的合法权益,形成了不良的后果。文章通过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和校园贷兴起的原因,探讨解决校园贷乱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快速兴起。这种创新性的互联网融资模式发展了惠普金融,较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以及低收入群体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然而P2P模式的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P2P的特点决定了其风险性,也在社会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的不良网贷平台乱象,扰乱校园秩序,危害社会和谐稳定。为此,应该加大对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力度,并且加强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不良网贷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大学生"校园贷"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道难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校园贷"风波下,我们应该看到"校园贷"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本文针对这一现象积极寻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方向,提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做到理性消费,理性信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蓬勃发展,民间借贷开始衍生出一种新的模式——P2P网络借贷,其中,以宜信模式为主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在网络借贷中已成为最主要的模式之一。进化博弈分析显示,健全的信用和法律体系对于P2P网络借贷尤为重要。加快P2P网贷平台建设,需建立起完善的监管制度和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强化网贷公司自身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并在合理范围内适当提高网贷利率。  相似文献   

11.
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研究视角,对大学生不良校园贷问题进行了审视和探讨。研究认为,大学生不良校园贷本质上是一种不正常的借贷关系,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应通过以强化校园贷机构(平台)的道德自觉、行业自律等措施进行机构(平台)交易方的信息“减重”,以提升大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等措施进行大学生交易方的信息“增重”,同时须通过引入政府监管部门、高校、家庭以及社会媒体、公众等第三方力量的共同有效参与,极力促成校园贷交易双方的信息均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学生校园网络借贷以其门槛低、方便贷的特点深受大学生喜爱,但也有很多大学生深受其害。在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运用SPSS软件分析了性别、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受教育情况、个人消费欲望、个人金融知识、风险管控意识、个人征信意识七个因素对大学生是否选择校园贷及其影响的显著性和影响系数。结果发现个人消费欲望和风险管控意识对大学生是否选择校园贷影响显著,个人征信意识和个人金融知识也是影响大学生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预防大学生深陷校园不良网贷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不良校园贷迎合了校园借贷服务停滞时期大学生的借贷需求,但其极端恶劣的贷款后果和屡禁不止的治理难度给高校的教育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此,选取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大学生自身的意义世界出发理解其参与不良校园贷的行为,并以符号消费理论视角反思其行动逻辑.结果表明,符号焦虑引发贷款思想的萌发,符号区隔导致贷款事实的产生,符号幻境致使贷款行为的深入.由此,高校应将学理分析引导与社会工作方法教育相结合,解构消费逻辑,弱化符号焦虑的控制;提升自我认同,摆脱符号区隔的影响;重建消费意义,走出符号幻境的操纵.  相似文献   

14.
不良校园贷迎合了校园借贷服务停滞时期大学生的借贷需求,但其极端恶劣的贷款后果和屡禁不止的治理难度给高校的教育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此,选取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大学生自身的意义世界出发理解其参与不良校园贷的行为,并以符号消费理论视角反思其行动逻辑.结果表明,符号焦虑引发贷款思想的萌发,符号区隔导致贷款事实的产生,符号幻境致使贷款行为的深入.由此,高校应将学理分析引导与社会工作方法教育相结合,解构消费逻辑,弱化符号焦虑的控制;提升自我认同,摆脱符号区隔的影响;重建消费意义,走出符号幻境的操纵.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校园贷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应运而生,但由于其发展的不规范和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很多具有欺骗性、违法性的校园贷走进了校园,引发了一系列危害事件。为了防范和解决校园贷所带来的风险,我国政府机构先后下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并发起了金融知识进校园等活动,提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在推动大学生分期消费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隐患.部分不良网贷平台通过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以致部分学生背上高利贷,引发了许多悲剧.剖析"校园贷"的危害,增强学生的抵御能力,防止学生落入"校园贷"的陷阱,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贷款业务出现爆发式增长。作为消费大军的大学生,成为众多网络贷款公司争夺的客户,校园网贷给大学生贷款消费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文章着重阐述了校园网贷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防范校园网贷给学生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校园不良网贷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逐步表现为诱惑贷、高利贷、催命贷。校园不良网贷导致大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理性的消费观以及社会主义道德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大学生金融安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辨别力;加强消费观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抵制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免疫力"。让校园不良网贷失去存活的市场,还校园清新自由的氛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学生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受到经济来源的限制,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往往无法满足其消费需求,于是,校园网贷的出现便为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但在实际借贷过程中,校园网贷却频频出现各种恶劣事件,导致国家银监会直接叫停网贷平台面前大学生的借贷业务。笔者通过分析校园网贷出现乱象的具体原因,了解校园网贷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探究现代大学生消费现状与消费特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现代大学生消费理财前景与具体规划,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网络化正在全面融入各个领域,与之密切相关的网上信贷规模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网上信贷大有成为主流互联网金融形式的趋势,其表现形式多为各类网络信贷平台。与其他消费群体相比,大学生本身拥有超前的消费思路,却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因此很多互联网平台看准了高校这个潜在的网贷市场,各类网络信贷平台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一方面,大学生网贷能够帮助精明大学生省钱,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对于这种低门槛、额度高、借款短期的网络借贷产品缺乏抵制力,没有自制力的大学生很容易沉迷这种提前消费方式,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背债生活,严重影响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高校教育的良性发展。而当前现有的网贷监管制度尚不完善,亟待有关部门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