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九歌》研究中,争议颇多。本文就四个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即认为《九歌》是屈原独立创作而非民间巫歌成分为主;是晚年所写而非早年所写;是楚国岁时常祀之祭歌,而非某一次祈战获福的祀歌;《九歌》中渗透有屈原的失意感情,但无明显的思想寄托和讽谏。文章着重内证,从《九歌》内容上论证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对前人的论述,有所比较、吸取和商榷再议。  相似文献   

2.
王轶 《学语文》2021,(1):71-73
许国《屈原论》是继司马迁《屈原列传》之后唯一一篇专论屈原的文章。《屈原论》针对评价屈原的三种时论而发,其主要观点是:屈原作为宗臣无可去之义,其自沉出于忧国之义、爱君之情和存君兴国之志,不是为了个人荣辱得失;屈原虽然有“怨”,自沉汨罗,仍不失为忠臣;屈原之死咎在其君。许国创作《屈原论》的原因主要有:楚辞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与学术风向的变迁,许国个人的性格、政治遭际与楚辞研究的寄托传统。  相似文献   

3.
本篇着重探讨西汉刘安所写《离骚传》的主旨,指出:《离骚传》中对屈原“呼天”、“呼父母”的同情,是刘安自己不幸身世所造成的思想上潜意识的反映;《离骚传》中对屈原的肯定和对楚怀王的批评实际上是对刘安时汉武帝用人治政策委婉的批评和告诫。  相似文献   

4.
一、体裁《诗经》没有标题,篇幅短小,大部分是三、四、五章回环复沓的联章形式;屈原的作品有标题,篇幅扩大了.《诗经》是北方文化系统,如实而歌,创作方法是现实的;屈原的作品是南方文化系统,受神话影响,创作方法是浪漫的.《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两句一个意思.屈原的作品基本上是六言诗,一句一个意思.屈原创造了新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在使用语言材料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今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慎从自身遭遇出发,对屈原、宋玉二人的未遇明君表达了极大的同情。对于屈原及其作品,杨慎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其可与日月争光。与朱熹相比,杨慎能从文章写作角度出发去合理评价宋玉的《招魂》。在《楚辞》的诠释与考证方面,杨慎也表现出卓然独立的创新精神,时见真知灼识,反映出他广博渊深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诗人白桦     
今天我不是以作家协会主席的身份,而是以我自己的身份--白桦是我的叔叔辈,可是我今天不打算称他"叔叔",因为白桦是一个诗人,诗人是没有年龄的,我就称他白桦--我想在这里描绘一下白桦的性格.  相似文献   

7.
张登来 《学周刊C版》2011,(2):185-185
一、考点阐释 所谓“文体”,是指《考试说明》中提到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常用应用文等文章体裁。“符合文体要求”有两个意思:一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二是指所写文章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无论是哪个意思,同学们在选定了文体之后,就一定要按着该文体的规则和要求行文。  相似文献   

8.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政治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因此,评价《离骚》与评价屈原是不能分开的。《离骚》中,屈原的峻洁人格与他的“美政”思想、爱国感情、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质,纠结一处,水乳交融。《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史记·屈原列传》有这样一段话:“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二版的《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是这样注解的:夺,强取。与,是不给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有人把屈原作《哀郢》与“庄暴郢”联系起来,并认为庄是农民起义领袖。而据《荀子》、《吕氏春秋》等记载,庄乃是楚怀襄之世的将军,他率军掘墓暴虐于郢都,致使“楚分而为三、四”,这与《哀郢》所写景象不合,故二者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11.
白桦之韵     
漫步在森林小径时,我遇见了它——身着白色混杂着灰乌的外套,充满皱纹的脸庞仿佛刻满沧桑。它是白桦,一棵饱经风霜的白桦。它的枝干已经疏松,叶片带着懒散的灰色,根茎也露出了地面。它带着垂暮老人的气息,等待生命终结的日子……天仿佛暗起来,乌云织上了天边,紧接着,一场大雨遽然而至,让人心头一惊。  相似文献   

12.
白桦的小说是我国当代文坛上一道独特的景观,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追求浪漫情调和传奇性的故事情节,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些特点;但是仍然不失现实主义的品格,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3.
白桦的政治抒情诗《情思》,是一首热情洋溢的爱国篇章。该诗既折射出现实主义的理性之光,又具有浪漫主义的豪迈气息,并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在白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该诗的讨论,有助于进一步学习白桦的众多作品,更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先生的为人与品质。  相似文献   

14.
对屈原及其《离骚》的批评,理论界认同司马迁而贬斥班固。比较起来,在对屈原的人格评价上,司马迁虽道出了一些真知灼见,但神化了屈原。而班固虽有贬抑,却区分了诗人的屈原与政治家的屈原,更接近屈原的本来面目;在对《离骚》的评价上,司马迁只注意到了与《风》、《雅》相同的特征,而班固则更多地看到了相异之处,并认定屈原在政治上虽“非明智之器”,但在创作上却是“妙才”。这个评价客观而中肯,是对屈原研究的一大贡献。因此,对班固的上述观点应给予重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与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三期发表了石声淮同志的《关于<史记·屈原列传>》,读后获益不少。但觉得有个问题需要讨论一下,这就是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问题。“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列传》中的这段话,是不是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呢?石声淮同志是肯定的。但我认为这不是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而是刘安对屈原的评价。刘安的这段话,最早被班固引入《离骚序》。(石文已节引)这段话虽被抄  相似文献   

16.
《惜诵》是《楚辞》中明确为屈原所写的作品之一,现为《楚辞·九章》的首篇。其开头部分几句说: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杼(抒)情。所作〈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篇名"惜诵"系拈取篇首二字为题。其含义自来众说纷纭,迄今尚未有定论。《屈原集校注》列举旧  相似文献   

17.
《离骚》是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文章主要从风骨方面尝试对其进行研究,包括文化内涵、风骨的特征两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8.
《远游》是《楚辞》中较为特殊的一篇。传统观点认为它是屈原的伟大创作之一,是研究屈原思想、评价屈赋艺术成就的重要作品。然而现在流行观点认为,《远游》并不是屈原所作,从而对千百年来《楚辞》学者对这一作品的解读提出质疑。总之,作者判断是深入研究文本的门径,任何研究者都无法回避。  相似文献   

19.
《离骚》是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文章主要从风骨方面尝试对其进行研究,包括文化内涵、风骨的特征两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文学的发展史上,荀卿的《赋篇》是第一个以“赋”名篇的作品。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把荀卿与屈原一同列为辞赋的创始之祖。如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大儒孙卿(即荀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意思是说,荀卿与屈原都是最早“作赋以风”的作家。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谈到荀卿的《赋篇》时,曾说;“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